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潘海花,寸心报得三春晖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陆绍昕 | 发布时间: 2023-09-22 | 4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报告文学)


认识潘文春是在一次偶然的饭局。其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洒脱、豁达、随性,并不像一个纯粹的企业家,更像一个朴实、充满尘土气息的庄稼人,与印象中那些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外表”装扮得光鲜亮丽的所谓的“爆发户”格格不入。


潘文春在工作中

此后由于工作太忙,我们没有深交,只知道他一直在从事农产品加工。不想再次相遇时,他竟然在海花草事业上干得风生水起,一举成为全省劳动模范,并荣获“贵州省第八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荣誉。他的公司也因此获得“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等十多个称号。这于他实属不易。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有他百折不挠、坚韧执着的精神,同时也伴随艰辛坎坷的经历,文春也不例外。果然,在深入了解他的创业历程中,我很快被他的种种事迹和想法深深打动。我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家勤劳俭朴、踏实本份、诚信谦和的本色,以及他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我想,且不论他头上那些璀璨夺目的光环,单凭那份执着的事业心,那满腔热忱的为民情怀,潘文春就值得骄傲独山,骄傲黔南!

耳濡目染 寸草心里酿宏志

潘文春出生在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这是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水族村寨,起伏连绵的大山几乎把村庄和外界隔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交通闭塞等种种原因,这里一度贫穷落后。有些人家甚至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常常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潘文春清楚记得,自己每年上小学时的十来块钱学费都是到了期末才补交清楚。


潘文春在和工人一起包装产品

穷则思变。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潘文春勤劳俭朴、坚韧执着的品格。和许多小伙伴一样,面对贫寒的家境和生活的无奈,他们从小就想走出大山,到外面闯出一番新天地。然而,尽管有些人也来到了山外,但因知识面狭窄,脑子不灵光,依旧找不到好的致富路子。

其时,潘文春的父亲一直在村里从事海花草收购工作,虽不能致富,但也能补贴一点家用。潘文春说他读小学、初中那几年的学费基本都是父亲从海花草上赚到的。那时候,看着父亲从外面背进家来的一袋袋海花草,潘文春有些好奇。

“爹,你拿这些草来家干什么?”

父亲慈祥地看着他。老俩口膝下就只他和姐姐文霞这一对儿女,对他们很是疼爱,尤其对文春。毕竟,在传统的世俗观念里,养儿防老是古训,儿子是要继承祖业的。

“这叫海花草,也叫水苔,城里人用它们做药材,也用来养花。”父亲一边堆放草袋,一边耐心地解释道。

潘文春用手仔细摸了摸那毛茸茸的小草,心里一阵嘀咕:这种草野外的田里和山上就有,原来这小东西还可以做药材,也能养花呀!

从那以后,那一团团毛茸茸的海花草便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来也怪,紫林山一带土地虽然贫瘠,水稻、小麦等庄稼产量不高,却经常长出些海花草。每次上学放学经过野外田坝,看到田边稀疏的海花草,潘文春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潘文春在检查产品等级

随着年纪慢慢长大,每次看到父亲把海花草背进家时,潘文春就会主动上去搭把手,帮父亲晾晒、筛选,放假期间,还跟随父亲到山里山外收购海花草,幼小的心里萌生了子承父业的想法。

但是,自幼饱受饥寒之苦的父亲并不希望他和自己一样,一辈子呆在山沟里和海花草打交道。在父亲看来,收购海花草只是权宜之计,只能解一点燃眉之急,改变不了山里人贫苦的命运,只有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才有出息。因此,父亲一直鼓励姐弟俩用心读书,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光耀门楣。

文春读书也很用功。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下,他成了山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品学兼优。然而,正当要报考大学的时候,由于常年奔波劳累,父亲突然一病不起,加上母亲身体羸弱,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压到姐弟俩身上。都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文春只得放弃学业,回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

潘文春在外地考察海花草业务


父亲的病情好转后,潘文春那颗“不安份的心”开始躁动起来。为了寻求创业门路,他跟随打工大军南下广东。在那段漂泊的日子里,他做过餐馆服务员、摆过地摊、干过装卸工。凭着对海花草的熟悉,他最后选择在广东中山一家花卉种植企业安定下来,每天起早贪黑,一边务工一边学习花卉种植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厂里的领导和工友们对他的勤奋大为夸赞。

没有谁知道文春的想法。在他看来,打一辈子工是没有出息的,他要进一步了解海花草,了解如何管理好企业,为日后创业打基础,而这家企业正是他的理想之地,也能很好地帮他积攒“梦想基金”。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潘文春决定先报考货车驾驶执照。因为要收购海花草,会开货车是必备的技能,毕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李嘉诚先生不就是从摆地摊开始创业的吗?”他打趣地说。

2008年10月,由于父亲旧病复发,文春只得辞工返家。此时他已算“学有小成”。回到家后,他一方面给父亲治病,一方面筹划如何创业。几番盘算,他决定从收购海花草开始。

那段时间,为了减少开支,节约成本,文春常常自己开车走村串寨,收购、打包、装车、押运……,亲自把产品送到沿海花卉种植企业,同时也把松树皮卖给那些污水处理企业和园林绿化场地。每天来回奔波,让他饱尝了艰辛之苦,同时也感受到创业带来的充实和快乐。三年多下来,他成功积累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开启了事业关键的第一步。

“干这一行,很多经验都是我父亲教的,比如海花草要晒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辨别海花草的等级?这也算子承父业吧!”文春笑着说。


精研细琢 草中也有黄金屋

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后,文春开始琢磨着如何把事业做大做强。2011年4月,经过酝酿,他注册成立了“贵州省独山县春禄农产品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他依旧走南闯北收购海花草。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海花草喜欢生长在高湿、阴凉的高海拔环境中,酸性、贫瘠的土壤更是它们的“温床”。潘文春想到小时候上学时经常看到野外田地里有零星的海花草,很快意识到家乡海拔高、土地湿度大,正是孕育海花草的天然宝地。

“何不将海花草种在自己的家乡自产自销呢?况且还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呢!”潘文春马上萌生这一想法。

“与海花草打了十余年交道,我对这方面是很有底气的。”文春斩钉截铁地说。

说干就干。他开始深入田间地头,给乡亲们做动员,挨家挨户地讲解海花草的种植方法、经济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

“文春,你这东西种不种得活,卖不卖得脱哦?”乡亲们将信将疑地看着他。

“我会教你们种,只要你们种出来,我包收,保证收购的价钱比谷子和麦子还高。”文春胸有成竹地说道。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他用自家稻田给大家做示范,同时自己掏钱购买种子免费发给乡亲们试种。

在潘文春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部分农户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自家收成较低的田地种海花草。潘文春也忙不迭地教他们如何管理。

紫林山一带不愧是海花草的天然温床。仅仅第一年,村民们就尝到了甜头。大家惊喜地发现,同样种植海花草,得到的收入竟比种植水稻、小麦高出三倍之多。

有了成功的示范,紫林山一带自发种植海花草的农户越来越多。潘文春瞅准势头,很快召集村民们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种植示范基地,组建技术指导和收购团队,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经营氛围,企业也由此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目前,公司已在县内建有海花草基地4000余亩,种植范围辐射到全县乃至县外多个地区,总面积达到20000亩以上。每年向全国各地兰花种植企业供应干水苔700余吨、干青苔500余吨、松树皮10000余立方,而潘文春的家乡紫林山村,海花草的种植面积就达到3500亩以上,覆盖506户1600人。海花草已成为紫林山一带的主导产业。潘文春也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潘海花”,不少村民靠“种草”脱贫致富,提起潘文春,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文春是我们的贵人,没有他,我们现在还脱不了贫呢!”

贫困户吴光美在潘文春的动员下种了2亩多海花草,每年创收13000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逢人都说潘文春的好。

解决了种植和收购的问题后,潘文春开始思考如何扩大销路。虽然公司成立初期,他通过朋友介绍、“送货上门”积累了一些客户,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客户已经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要。于是,潘文春又通过网络发布相关信息,以商招商,每年抽时间赶赴全国各地举办的园艺博览会,借此结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事花卉种植的企业。他要把生意做到国外,让海花草成为当地农产品创汇企业之一。

付出终会有收获。如今,潘文春的春禄农产品有限公司已与法属萨摩亚御耕绿能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成为中外合资企业,贵州水苔行业的标杆企业,是黔南州的创外汇大户。除国内市场外,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沙特等国家。2019年间,公司产值达到2700万余元。近年来,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以上。笔者采访时,见公司偌大的厂房里正堆满待运往海外的海花草,工人们正忙着为包装好的产品贴上英文标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工人莫大姐说:“运货的车辆后天就到,我们这几天都要加班,赶在车辆来前把这批货的标签贴完。”

据潘文春介绍,目前公司除线下批量销售外,线上小包装销售量也占到公司两层以上的销售业绩,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制产品。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我不由想起魏晋时期诗人左思的这一诗句。我想,文春能在一团毛茸茸的小草中做出这番大文章,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诚实守信 离离原上草色青

2022年11月23日对潘文春来说,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

这天,“崇德向善 凝心铸魂”——第八届贵州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贵阳隆重举行。潘文春被授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这对一个农民企业家来说,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荣誉。而这次颁奖,整个独山县就只潘文春一人。

这天,站在领奖台上的文春眼里满是泪花。是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来之不易。

想到公司成立初期时的种种遭遇,潘文春百感交集。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因为今日集团台商陈总的信任和帮助,他格外感恩今日集团,也对他们投桃报李。对于省外一些遇到困难“跑单”的客户,因为信任他没有马上走法律程序,而是给他们“缓一缓”的机会。谁创业没有困难?

潘文春一直认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因此,他把“诚信”二字看得很重很重。

公司业务有了点起色后,文春专门给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产品质量上,他要求工人们不能以次充好、欺骗客户,更不能出现掺假问题。所有货物都要标明等级,按等级定价出售。对于收购团队,他要求不能缺斤少两、欺骗群众。公司为此还制定了积分考核制,发现缺斤少两、欺骗群众等行为的一律严厉扣分,所扣分值与年底绩效分红奖金挂钩。

笔者深入紫林山村采访时,村民们不仅对他的本事交口称赞,还大夸他诚实守信、有胸襟。

“文春从不亏待我们,每次派人来收海花草都是现称现结,从不拖欠,也不缺少斤两,大家心里很踏实。”在他们看来,文春连种子都免费送给他们,缺斤少两、欺骗群众的事他更不会做。

“肉都让大家伙吃了,他还舍不得那点盐巴?”村民们打趣地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作为一家出口国外的农产品企业,春禄公司也受到严重冲击。一时间,很多货物运不出去,大量订单延期停滞。文春为此赔偿了不少客户的违约金,虽然公司遭受了不小损失,但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对此,潘文春说:“再困难也不能失信于人,那样的话,以后生意就不好做。”

在公司仓库西北角,整齐地堆放着一大批待发售的海花草。文春说2022年初,一位美国客户向公司预付30%定金购买大量海花草,但不知怎地货备好了,这位客户却不来了,怎么联系也联系不上。这批货是留等这个客户的。

说到此事时,质检负责人白新丽还有些不悦。“这个文春啊,客户没来要货是他的事,硬要把那批货压在仓库里,不仅占地方,还麻烦时时要检查!”

对于那些上游客户,只要答应好他们的价格,无论市场怎么变化,公司都从不会失信。文春说这也是公司的一项铁规。

因为诚信,春禄公司从没有和客户交恶;因为诚信,文春从没有错过一个回头客户;因为诚信,他赢得广大客户和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十多年来,也正因为诚信,文春总是在每一次困难中得到客户的信赖和帮助,让他的事业越做越红火。

“海岳尚可倾,吐喏终不移。”我想,“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这个光荣称号,文春当之无愧!

 

感恩乡亲 寸心终欲报春晖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文春也不例外。谈到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初衷时,他眼里噙着泪水,良久才感慨地说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是的,文春永远忘不了创业伊始的那段非常岁月。

父亲旧病复发那年,他几乎花掉了所有创业资金,才把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为了把父亲存留在家中的那几千斤海花草卖掉,文春又只身来到广东,凭着打工时对环境的熟悉,他访遍了当地大部分花卉种植企业。然而,他尝到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苦涩。尽管磨破了几双鞋底,但没有一家企业收他的货。

“一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农村小子,你说有几千斤货,谁相信?”

文春呆立在大街边,看着头顶上的炎炎烈日和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眼里满是泪花。他没想到创业竟如此艰难。

“不能这样俯首贴耳,听信命运摆布!”文春暗自发誓。自幼养成坚韧不屈品格的他决定向命运宣战。

从广东返家后,他又四处找人收购父亲的“存货”,然而同样因为没有机缘无功而返。

就在他近乎绝望之际,今日集团台商陈某德陈总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小伙子,我听说过你的事,我也在搞水苔,咱们算是缘份吧!”

见面一番闲聊后,陈某德很快让公司财务付给他5万元订金,让他先把那批货送到遵义市,其余货后面再补上。

“陈总,你就不先验货吗?”

“我知道你的事,更了解你的人,对你我是放心的。”陈总洒脱地笑了笑。

有了这笔“大生意”后,文春开始有了信心。紧接着,陈某德又陆陆续续帮他介绍了一批客户。文春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事后文春回忆道:“因为陈总的帮助,我才有信心走到今天。后来陈总的今日集团公司破产,还不起公司的70万元货款,让我去遵义把他公司的100多台空调拆下来抵债,我没忍心去。”

文春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份感恩之心,让他赢得了更多客户的称赞和信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2月,就在公司起色正浓的时候,一场莫名的大火无情地吞噬了文春的事业和希望。公司厂房里的设备和所有货物一夜间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面对满是狼藉的公司和厂房,文春欲哭无泪,眼里满是血丝。想到预收客户的几十万元订金和近百万元贷款,他几乎绝望了。

“老天不公啊!难道不想让我从事这份事业吗?”

他甚至产生了放弃事业,和妻子重赴广东打工慢慢还债的念头。

看着伤心欲绝的文春,工人和乡邻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纷纷上前劝慰,鼓励他重头再来。

“文春,大不了我们给你免费做一年工,家里近,不用担心吃住。”

“文春啊,这些货你先拿去卖来周转,等手边好了再把钱我们。”

…………

工友和乡亲们朴实的话语让文春深深感动。他默默地把他们的恩情记在心间,下定决心重头再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帮助下,文春的海花草事业很快重新启航。

说来也怪,自那次火灾事件后,公司的生意开始蒸蒸日上,各地客户纷至沓来,货物常常供不应求。文春也开始忙着扩建种植基地,深入全县各镇村动员村民们种植海花草。公司的种植示范基地迅速发展到3000余亩,全县种植范围达到12000亩以上。现如今,公司的种植业务已覆盖黔南各县、市,并辐射到毕节、铜仁、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区。

“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公司的今天。”

文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耐心地教授村民们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如何采摘。哪里出问题,他总第一时间带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从“劫难”中走出来的事业发起人,没有大家的支持,他不可能成功,他必须用百倍努力来报答乡亲们这份天大的“人情”,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

2015年7月,潘文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次“蜕变”,使他干劲更足,同时也意识到公司虽然是自己发起的,但更是大众的,应该更多地服务乡邻,服务群众,这样公司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他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搞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想种植海花草的贫困户,他无偿地捐献种子,耐心教他们种植、管理和采摘。

“我要对照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带好头,不能认输!”文春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誓言。

文春这么想,也这么干。从最初零星收购到成立海花草加工厂,再到获得自营出口权,近10年时间里,他与乡亲们携手并进,使小小的海花草绽放出鲜艳的色彩。先后组建利益联结户700余户,向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68万余元,带动群众就业累计增收200余万元,使200多户贫困户顺利摆脱贫困。近年来,文春又把目光投在公益事业上,多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和困难学生捐款捐物。

“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我想,只要常怀这颗非常的感恩之心,“潘海花”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必定更加芳香四溢、历久弥香。


前路漫漫 更著萋萋风雨情

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于文春来说,似乎也有些契合。

回想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和成长经历,文春说感觉像一场梦,一场跌跌撞撞的梦,有那么点游戏人生的味道。虽然事业上“小有成就”,但那颗“不安份的心”却总是不停地躁动着。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文春心里自有一盘完整的棋。他要把公司打造成一座标准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要通过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使海花草事业真正走上良性高科技发展轨道。

2022年3月,在独山县“两会”会场上,作为人大代表的潘文春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扶持海花草产业的内容时,顿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是啊!有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何愁事业不成功。他要借助这个“东风”,让自己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腾飞起来!

目前,对于海花草在育种、美容、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用途和发展前景,他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和打算,而对于海花草在辅助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保的研究上,他也作过了初步尝试,并通过多方筹措,新建了近万余平米标准厂房,即将在这座新的舞台上把海花草事业演绎得更加精彩。

前路漫漫,更著萋萋风雨情。我们相信,凭他那颗执着的事业心,那份无私的为民情怀,潘文春的海花草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硕果。


作者:陆绍昕,男,49岁,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独山县作协副主席。

活动征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