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写在周锐演讲文集出版之际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胡国民 | 发布时间: 2024-01-29 | 6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兔年即将过去,龙年姗姗而来,周锐很忙,除了忙于日常的企业文化策划,还忙于出自己的文集。据悉,过去已出版的多部诗集和报告文学集不算,最近又紧锣密鼓地忙于《陈沆传》的再版和演讲文集《让诚信托起招商的蓝天》的付印。值得祝贺!


                                                                                                             

我与周锐认识大概在四十年前。那时我在黄冈报社工作,他在家乡浠水工作。我很恋家乡,经常回来。一天,碰到在黄石一家新闻单位工作的青年诗人也回了家乡,我们正好同住在浠河右岸的县政府招待所。他说,等会有两个写诗的小兄弟要过来,正好一起吃个中饭,我因为当时在报社政宣部门分管文艺副刋,在家乡的日子曾经也胡诌过几年新诗,比年轻的周锐要早几年,只是后来改了行写新闻。我那时充其量不过是个写顺口溜的业余作者,他们那一代人才是正儿八经的诗人,我当然非常乐意见到他们。

周锐当时在县城附近的下面乡镇工作,二十岁刚出点头,诗作就上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刋,还出了诗集。见面之前就听说过他的诗写得好,也很看过一些。我当时感觉到他的新诗充满青春活力,在那个年代很前位很先锋,就像当时人间三月县政府招待所门前悠悠浠水河上吹来的一股带着湿润芬芳和灵性的清风,令人激动又沉醉。不仅诗的题材、意象、表达和风格与我们那个年代的诗人大有不同、很多句子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已远不是我们那代写诗的文学青年可比,他应该与顾城、北岛和海子是一个时代的。那时的周锐虽然初出茅庐,但在当时的新诗界已崭露头角,让人看到家乡诗的蓬勃生气、新的气象和未来。记得当时家乡四大农民作家中的著名诗人王英老师对他赞许有加。从他那一代人的新诗中我预感到继闻一多先生《红烛》和《死水》之后,浠水之滨、望天湖畔又一轮诗的春潮在奔涌……



他后来到了县委政策研究室,成为县委机关刋物《浠水通讯》的主笔之一,还经常参与县委一些重要文件和报告的起草,成天忙于“文山会海”。我当时就很是惋惜:浠水多了一个写材料的笔杆子,但鄂东南很可能失去了一位很有希望的青年诗人!

诗人改行写时政方面的文稿材料当然不一样。我记得后来全民下海经商,党政机关也未能幸免,大家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显创收神通。在我的印象中,在《浠水通讯》工作的周锐也转了型。他在写公文的同时,写起了通讯和报告文学,成天为创收“笔走龙蛇”,为捉襟见肘的“穷政研”创了不少收。他一时成了单位不可多得的能人。现在回想起那个不堪的年代来,虽然觉得荒唐,但作为一种人生经历,也觉得很有意思。那样的文章写多了,被人诟病就在所难免,据说当时的同行中就有人写匿名信,泼他的脏水。这让他心里很是不平。

这也是那个特殊年代文化人的悲哀和不幸!

我当时就苦笑,“大哥莫说二哥,谁说谁呢,还不都一样”。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为了完成创收任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能创收,什么都试,什么都做,什么又都是一阵风,党政军民学都那样,谁能独身其外?我们还不是一样,所谓“斯文扫地“,“有辱斯文”,时势也。其实,在那个年代,我感觉周锐骨子里还不失文化人的清高,我们虽然熟,他却很少为创收发稿子的事到报社找我。我有时很固执,凡自己认定的人,认定的事,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对有才的周锐也是如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艰难,都不容易,虽然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但都有追求和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活法的自由,只要不违法违纪违规不违背做人的道德良心,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自己觉得怎么活好就怎么活。后来“拨乱反正”,机关事业单位不搞创收了,大家都轻松了,我有空回浠水,便想见见过去的熟人朋友,包括周锐。我很多年没见到他,很想见面听他说说那些年的过往,但就是看不到他的人。我当时就想,巧哇,褒也罢,贬也罢,当年一个在家乡曾经那么有生气的人怎么会销声匿迹了呢?虽然偶尔听到社会上依然谈论他,但多半不知为什么他就那样从人们的视野里“失踪”了。后来据说他离开了党政机关,有人猜测他大概出外“跑单帮",过自己想过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日子和生活去了。后来听说他被迫低调工作的近二十年里,他默默耕耘,县领导安排他协助老作家叶贤恩先生出版了巜庞安时传》,并按县主要领导安排他深入田间地头、一河两岸整治、有关企业单位、老旧小区改造及疫情防控值班现场,发表新闻通讯、调研和建议文章300余篇,充分发挥了一个政研工作者的应有作用和担当,很多外地老乡从他的文章里了解浠水的发展巨变。他还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自费招商两家企业落地浠水生根开花结果,他还在被退休之前促成一家农业加工型企业正始投产,可日产粉丝3至5吨。他不仅懂得招商引商之道,更深谙护商安商之难,他用尽绵薄之力为招商引资企业跟踪服务,受到招商引资企业的一致称赞!他真不愧为"全省党委政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也恰恰在四十年以后的现在,我无意找任何人也没人找我的时候,他却来找我这个早已百无一用的退休老人。我很少出门,我不知道四十年后的他日子过得这样自在逍遥,在忙于其他文化的同时,还玩起了时下流行的古雅又时尚的书法绘画文化。他身边聚集了家乡一群老书画家,成天笔墨丹青,活色生香,品茗饮酒,笑靥诗书。

那天,在县城闹市处他的三层小楼筑就的满是瀚墨飘香的瑞松书院,新朋旧友,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一番好烟好茶书画酬唱过后,眼见得西天晚霞散尽,夜幕降临,东边月出,天上繁星点点,街上华灯灿烂一片,雅聚的老书画家们离开茶座书台,随他步下楼梯,来到灯火辉煌的街对面一家很雅致的特色小酒馆,他在这里已预订摆下了一桌好酒好菜款待这些老艺术家。据说,他经常这样款待这些家乡的“县宝”。他甚至把他的瑞松书院的钥匙都交給了他们,他不在家,老书画家把这里当成了家,在这里写,在这里画,在这里交流切磋书艺画艺,茶几上有他出门前放着的现成的好烟好茶供老艺术家们享用,一切都免费,连笔墨纸砚也是的。中午老艺术家们想喝两口,楼上好酒多的是,随便拿就是了,老艺术家们来了兴趣,还可以自己做饭,冰箱里的鱼肉和各色时尚菜蔬也是现成的。瑞松书院成了老艺术家的文化沙龙。

这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文化人的侠肝义胆!

这大概是骨子里热爱文化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的周锐少有人知的另一面。



今年夏天一次小聚后,周锐说他出演讲文集想请我写序,当时我还以为他吃了没事和我开玩笑,也没多在意,只是心里道,我算哪一壶,你周锐出书写序还不请那些名人名家,我算什么,与写序需要的学识名望和被作序者的某些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八竿子都打不上,不想他还来真的了。一次到他的瑞松书院看几位老书画家,他郑重其事地拿出两大本他写的“演讲稿",一脸真诚恳切,嘱我为之出版作序。我当时一愣,这不是开天大的玩笑吗?我何德何能?他在递给我两大本草稿时还不忘“将"我一“军”:“你可以拒绝,也可以把时间放长一点!"

真诚恳切又几近纳蛮,让我笑不得!

近四十年没有见面,我已早已非我,他也不是当年那个写诗写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周锐。我老了,当年的锐气全无;他虽然年近花甲,却依然还是当年的脾性,诗人气质……,唉,也是奔“六”的人了,还想着文化,做着文化,忙着出书,不简单。虽然免为其难,但我知道应该知趣,不能再说“不”了,只是写的这些文字无论如何不敢称“序",替人作序是名家和名人的事,我德才名都不配这“作序”二字!。

面对这样的周锐,我惟有尽心而已。

周锐即将出版的这洋洋酒洒二十几万字演讲作品,汇集了他这些年来为他(她)人写的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参加演讲比演的演讲辞,很多还获了奖,甚至改变了演讲者的人生。

说实话,演讲本身要求演讲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代人写演讲稿的高难度可想而知,不是那个金刚钻谁敢揽这个“瓷器活”,更何况演讲者一般都是冲着获奖去的,演讲的成功往往与高质量的演讲文本分不开。它要求撰稿人具有相当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不同演讲人及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熟悉。除此以外,丰富的情感,充沛的激情,斐然的文彩,感人的故事,出彩的细节,穿透人心的语言,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才是演讲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和演讲人演讲的技能和水平。

周锐代人写的演讲稿总是能够出奇制胜、屡屡让那些不同的演讲者获奖,声名雀起,这就是他的狠气,难怪那么多人都来请他代笔。他乐于帮人做这些难事,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底气,总是给人带来惊喜,带来荣誉,带来进步。所以总是有人来请他……



周锐是个散淡的人,很多事他看得开,也放得下,他喜欢不拘一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多年来,他以自己的一技之长,用一支笔不仅写自己的作品,帮他人代笔,更多的时候则为企业搞文化策划,他经常一个人背一个包,今天在去江南某大城市的高铁上,明天在去大西北的空客中,后天又坐着奔驰随某个老板去三峡的高速公路上,本地一些企业少不得他,外地很多企业老板也乐意出钱请他去。

这是个大文化的时代,各方面都急需文化的注入和滋润,特别是企业,周锐身在这个好时代,如鱼得水,他在经济领域有不少企业界的朋友,他有他的文化江湖,他很忙,他的日子一直在路上,他乐于在外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行走,也习惯了,他觉得在他的文化江湖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由自在、呼朋唤友、无拘无束,活得更有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更适合他的土壤,他怀揣一支诗性的笔,今天这里,明天那里,不亦乐乎,不亦快哉,不仅有自己的尊严,而且实现了自身价值。他是个文人,靠文化吃饭,他一生摇笔杆子,以写为生,靠手中这支笔赚钱,他实现的是文化价值,得到的是文化人玍,所以他有自己的日子,活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风景。他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自信,有这个胆量,更有这个意识。他与历史上许多文人羞于言钱言利不同。

这就是周锐……

他精力充沛,在企业搞文化策划的同时还醉心于写书出书,为家乡老一代书画家老有所为,老有所值,老有所乐,发挥余热创造环境,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真的要有点情怀和境界,不容易。按专家的说法,人生从六十到古稀这中间有十年最好的黄金时光。周锐即将进入这十年好光景的金色门槛,我相信,也热切期待他,有更多的作为和收获! (胡国民于二0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


活动征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