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穿越时空的信仰之旅——访铁场镇茅輋南越古寺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 ​晨风 | 发布时间: 2024-05-07 | 515 次浏览 | 分享到:

晨风

 

南越古寺,犹如一颗隐匿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狮子嶂半山腰间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悠悠岁月的厚重历史与深邃文化。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时,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步入了一个充满传奇与信仰的神秘世界。

初抵茅輋村,我便被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所深深吸引。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主峰高耸入云,形似雄伟的狮子,而南越古寺就静静地矗立在这狮子嶂的半山腰间,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在一步步走近历史的深处。

当我来到观音殿前,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据载,明成化九年,茅輋曾氏始祖法全征得僧人海谏法师同意,将从兴宁迎请来的观音娘娘安置在此堂内,并将原简陋的祥善堂扩建重修成客家方围二进式结构的庵堂。眼前的下厅四个柱子,那是明朝常用的朱赤色建筑石材,历经岁月的沧桑变幻,依然散发着古朴的韵味与厚重的历史感。上厅六柱梁架斗拱,将主殿撑托得更为宽阔畅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

步入这座环境清净的古寺小庭院,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只有清风徐徐,鸟语花香,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清雍正五年,经僧人楚叶及当地居士再次重修扩建,南越庵便形成了现在的二进二横三天井的建筑格局,并命名为南越庵。清光绪十年,这座古寺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扩建维修,大门不宜畅开,便在二横的往前延伸的各一间一进厅处修筑了二米高的围墙,挡住下跌之势,进出寺院的大门就安放在两边横屋入坪之厅处,使建筑成为三进二横四天井之格局,并将寺内佛具配套齐全。自此,寺内香火更为鼎盛,信众络绎不绝,古寺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南越古寺中,不仅有虔诚的信仰,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末民初时期,南越庵已不是单纯的拜佛之地,还担负起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这里,创办书塾,开办经绾,让莘莘学子们在这里攻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民国时,曾干周、曾文富等在此开办学堂,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努力奋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越古寺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组织及游击队、武工队的重要活动据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9 年夏,茅輋村建立党支部,从此这里便成为了从事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寺庙作为地下党支部会址,见证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抗战时期,党支部组织抗日先锋队,编印“茅锋”期刊、出墙报、演话剧、唱革命歌曲,积极宣传抗日,让抗日的精神深入人心。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南越古寺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

l941 年至 1942 年春,先后在茅輋村的南越庵和曾开明家中分别举办了三期党员学习培训班,学习毛泽东的《当前形势和任务》、《论持久战》、《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等重要文章。这些学习活动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 年 8 月,河东分工委在茅輋村办起地下小型兵工厂,修理机械和制造长枪、左轮手枪等武器。同年秋,曾毅夫、曾炎在南越古寺成立铁群武工队,分别担任指导员和队长。他们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保卫家园、争取自由而不懈努力。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古寺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壮举,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与奉献。

1948 年春,国民党组织县自卫总队和剿共军队疯狂扫荡茅輋游击区,新生队和武工队奋起反击,多次击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南越古寺正是当年主要作战和指挥所之一。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古寺再次见证了革命的力量与坚韧,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

如今,当我漫步在这座古寺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与革命精神。现存的古寺庙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主殿内供观世音菩萨,在上厅内柱上嵌有大清光绪二十五年立的长联:“山寺确巍峨抚兹修竹茂林顿觉茅峰多美荫,地基洵广阔覩此清泉净土应知莲界有奇观”。左横屋为当年武工队会址,右横屋为祥善堂,竖联“祥云绕佛地,善雨沐人间”。外围墙字写“南無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围墙下筑文化长廊和功德廊。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心生敬意与感慨。

在南越古寺的周围,还有着许多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站在山顶俯瞰,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仿佛时间都已静止,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当地的居民热情好客,他们以淳朴的笑容和真挚的问候迎接每一位游客。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竹筒饭,米饭的香气与竹子的清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香辣可口的牛杂汤,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喝上一口,暖意瞬间传遍全身。此外,当地的手工艺品也别具特色,精美的木雕、竹编等工艺品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离开南越古寺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感慨。这座古寺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希望,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与变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南越古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这次南越古寺之行,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我将永远铭记这座古寺带给我的感动与启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它的魅力,传承它的精神。

 

[作者简介]晨风(鸿福安康),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蔷薇绽放》 《生活絮语》 《桃红柳绿》 《岁月如风》 《那些藏于心底的话》 《阳光下的影子》 《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 《晨风吟草》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8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活动征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