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陈鱼乐:安桥圆梦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陈鱼乐 | 发布时间: 2024-06-19 | 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个炎炎夏日,从县城出发,回到已别多年的安桥村,下车站立漆树沟垭口,凉风拂面,热浪扑开,向前方菱角塘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红色大字镶嵌在水库堤壁上,忽隐忽现;倒梯形的拦水大坝像一弯新月,将南北两座山峰卡住,这就是婆娑多姿的安子沟水库。脚踏堤顶远眺,只见那半掩半现的粼粼水面,四周山峦起伏,情态各样的山峁在湖周像铜墙铁壁,湖形如树枝,冠名“树枝湖”,烟波浩渺,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欸乃声声,党的二十大以来家乡巨变让人眼前一亮,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桥村在全市有叫得响的人文历史,沿着“树枝湖”东南西三面,构成红色之旅、绿色之旅、人文之旅,不愧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西北、与公园相距十余公里后续开发的储备地!由此,我打开历史的闸门。

为贯彻中共中央“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1930年8月,四川省第三路工农红军在总指挥李光华的率领下,千余人的队伍抵达西乐坪,总指挥部驻扎回龙寺。同月15日,国民党廿一军张晓平团自忠县尾随而来,在此堵住红军东进之路,对三路红军进行“围剿”。因敌众我寡,三路红军有800人壮烈牺牲。在当时四川,或今天的重庆,一次牺牲800红军,没有第二个。后来,石柱县党史办于此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称之为“红军冢”。

姚家大院,是重庆有名的豪绅庄园,1950年是石柱三中的前身。大院王氏有三兄弟,老大王家泰是国民党石柱县三区区长、老二王家溟是袍哥人家、老三王家滋是地下党员。2016年,姚家大院列入重庆市首批优秀民居建筑。

而“云龙洞”,又称“洞岩,古洞岩”,也载入中共重庆历史。其遗址在我们小队,是九龙村官宦人家王绍山打造的一个颇为壮观的“洞天福地”。为防土匪袭扰,王家得知在安桥村凌角塘的石山上有一天然偏岩洞,岩洞坐落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台地上,高数百米,上下左右都是陡峭的山崖,有一条人工开凿的陡峭石路相通,堪称天险。王绍山利用这一天然屏障,耗其家财,建造了牢固的云龙洞。自以为牢不可破,1928年被绰号“乌梢蛇”的人从内部入手,石柱县“八德会”农民起义兵攻破,王氏家族随之覆灭。

以前安桥村的老百姓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两个字就是“贫穷”。

时过境迁,李光华等红军的美梦实现了,王家滋等地下党员的好梦变成现实。

2020年9月,央视10台播放的《中国影像方志》第664集(重庆卷石柱篇)中的地名记“洞岩寨”,说的就是这里。

暂把历史放回仓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我继续前行。


 二


安子沟水库,在安桥村,距石家乡场10公里许,离县城70多公里。我的村庄,500多户,1800多人,一个主产水稻的村庄,先前并不打眼。大水库建成惹得家喻户晓。一年四季,绿水青山,水流潺潺,两岸皆为平坝稻田,远方是山丘,心情舒畅,视野开阔。库脚的溪沟里流动的河水清澈可人,是野外沐浴的佳地。多年来,这天然浴场,未有一人因洗澡溺水而亡,先民们就冠名安子沟。预意颇好,子孙安然怡乐!水库故名。后来村名为安子。2001年桥家村并入,至今呼之安桥村。

儿时,每天清晨,我迎着朝阳沿河而下,直奔周家塆小学。20世纪70年代初,日子清苦饥寒,意想改变生活,只有读书考学才能跳出农门。为不迟到,每每早饭后,我出门一路小跑,汗流浃背地来到简陋不堪的学校。语文课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重庆下来两个貌美女知青教音乐课,周文荣老师教我们唱歌,她声音甜美,字正腔圆,让人回味。乡上汇演时,让我去独唱《牡丹之歌》,自己只觉得声音比较宏亮,唱得不好。但她那圆圆的面庞、红彤彤的脸,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离开家乡,参加工作,迄今脑海里时常有周老师的倩影。

时过境迁,事在人为。鱼米之乡的安桥村,一代一代人做着自己的梦,新中国建立75 周年,它的巨变可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阳光普照,大地春回。民国时,姚家院对面的共产党员王家洋是上海师大毕业的学生。解放后,王纲是本村的首位大学生。20世纪50年代,从此走上教书育人路的有马世尧、黎万礼、冉隆福、周兴祥等。1978年,钟术兵是本村考出去的首位中专生,当年全乡就考上两人,人们翘首以赞,我也由衷地敬佩。王林是20世纪80年代末村里的大学生,受人敬仰。受到他们的影响和鼓励,我也立志要走出去。1984年我报考乡干部时,县乡没有官官相为,没有任人唯亲,因我背后无靠山,一考便中,人们深感党的领导好,做梦有望。

昔日安桥村“三不通”,而今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人们脱贫致富,过上美好幸福日子,一件件大事都让人赞扬。

天赐利弊,水亦同理。安子绿河,避害兴利,优化生态,以惠民计。之前水源虽丰富,但无自来水,晴天土路硬如尖刀,雨天泥路像下烂田。在这海拔1200米许的鱼米之乡,千多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照明难。石家乡发动几百青壮男女,自带口粮,在山头开山挖砂取石,不论晴天雨天,不论春夏秋冬,满山遍野都是石头打得叮当响,劳动歌声也响亮,你追我赶干得欢的场景。那时上学,和散学归来,途经战天斗地的工地,叔伯兄长们哼着筑路的打夯号子,或唱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啰儿调民歌,山回谷应,响彻云霄。

两年后,它成为当年全县第三大水库,可灌溉下游农田六千亩。灌满清泉的水库由48个湾汊组成,就像一棵风姿绰约、婆娑多姿的躺平的树。波光潋滟,湖水碧蓝蓝,湾汊处处,如龙缠,似蛇绕,它们因势相形,各具形态,蜿蜒索回。阳光斜射,微风和煦,波光粼粼。遐迩游人慕名而至,一睹芳容。

水利水利,闲着不用就没利。安子沟水电站建成后,全村家家户户有了夜明珠,结束点松油灯、煤油灯的历史,人们歌颂共产党好。先前在外地工作的我,隔三差五回家,看望父母,没想到还点上电灯,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曾经库水养鱼,放水发电,泛舟游乐,日日垂钓,美梦成真。而今库水供王家、临溪、河嘴场镇居民饮用。游乐到此,只见人们划着小木船,泛舟湖上敞襟开怀,逆光中碎珠溅玉,流光溢彩,遥望湖光山色,顿觉神朗气清。累了,放下浆,任舟徐行,随意东西。正悠哉游哉时,群群野鸭忽然钻出水面,在船头“扑喇喇”振翅齐飞,荡起一片片波光。一个美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



世上没有现成的路,只有斩棘为路,凿石成路。20世纪80年代初,安桥村通公路后,很长时间没硬化,多数人仍肩挑背磨赶集。孩子读书,人们赶场,仍然走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的老路。因脱贫攻坚,党的十八大以后,村里新的印象,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映入眼帘。高兴啊,我为此有《村道》诗云:

敲锣打鼓烘托开心的场景

号角唢呐演奏欢快的乐曲

林中得意的鸟儿活在春光里

山里人从没有过的兴奋

水泥公路铺到山民的家门

水泥公路通家门,彻底化解出行难,这才真正圆了一千多村民群众的一个梦,200多户拥有各种车辆。

秋冬时节,村党支部、村委会按“六个一点”筹集到资金150万元,将安子沟水库拉通近20公里的环湖公路面。2016年硬化为水泥公路,圆了人们的老梦,既解决了当地千余村民出行难,又连通王家与石家的乡道断头公路,沿此环湖公路东到“云龙洞”、“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西南至“梦里荷塘”、北达“红军冢”,形成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环线。

而生活用水,关系千家万户。多年以来,乡亲们一直是挑水吃,如此艰辛,我是感同身受。为解决村民饮水难,父母官们翻山越岭,到麦石溪深山老林寻找水源。一路上查看地形,设计水管走势,探讨水厂选址,连续多日艰苦跋涉,最终确定在安桥村“亮垭子”建设自来水厂。因有县水电局的支持,多渠道筹资500万元,修建一百吨容量的乡村自来水厂。2015年8月24日,从此,涓涓清泉源源不断地流进父老乡亲家中水缸,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还惠及九龙、凤凰村约两千户村民,结束肩挑背磨的历史。兄弟们也喝上这自来水,硬是托了党和政府的洪福,我也为此欣慰,相信泉下有知的父母亲也感到高兴吧。

自来水让乡亲们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我回到村里,听到一些老人夸赞:其中年过古稀的党员谭老村长说,不受肩挑背磨,吃上纯天然的自来水,是多年来的梦。



后来,村两委会狠抓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村容村貌变美,家家粮仓装满,户户荷包鼓胀,黎民住房大都变新,看得起病,健康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乡亲们的荷包为何鼓胀?因有梦圆荷塘等等——

下起九龙村的九龙坝,上至安桥村冉家坝、杉茅冲等数十坝大田,一衣带水。从前,我回乡沿着田垅,穿行乡间,只见十里谷香,十里黄灿;稻谷沉甸甸,一派金光闪,景色迷人,自不必言。石柱县产粮大村,名副其实。可要靠种水稻致富,确系美梦一场。如何让人们脱贫致富,改产业结构,还是改品种改用途?这始终是父母官们牵肠挂肚的头等大事。 

整个官田坝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种植莲藕,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规模,既让人们致富,又发展乡村旅游,一石二鸟。石家乡党委赤书记介绍:乡上组织群众到壁山区考察,开阔视野,学习种莲。搞土地流转,每亩五百元一次性补助莲农,种植莲藕。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第二年,从外地引进优质藕种10万公斤,引进3个业主在九龙、安桥等村集中成片种莲藕1200余亩。户连户,田连田,经几年发展,形成千亩荷塘。年产百万公斤,年收五百万元,莲农们开心地笑了,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新中国建立75周年,祖国在飞腾般繁荣,广大农民渐渐致富。这里取名“梦里荷塘”,名副其实。兴致一来,我有诗赞曰:

蛙唱蜓飞翠绿延,无垠野旷看官田。

花妖人美凌风雨,梦里荷塘话丰年。

光阴匆匆如过客,曾经巴盐古道两边,一派广阔的田畴,如今变成闻名遐迩的梦里荷塘。

炎炎夏日,难耐酷暑。我回到家乡,走进这梦里荷塘,一身沉闷燥热顿时无踪无影,微风徐徐,一下子清凉许多。远离城市喧嚣,得到一片宁静,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碧蓝,阳光是那么的干净,荷塘是那么的翠绿,荷花是那么的迷人。心旷神怡,十分爽朗。

安桥村一代一代土家人,一届一届村官都在编织着安桥人幸福的美梦。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的种粮食,植辣椒,搞养殖,据前次经济普查得知一般家庭有存款六七万元、有的达30多万。据村支书冉启奎、村主任刘巍讲,经营农家乐的王小波年收入10多万元、王瑞权年收入近10万元,养殖大户冉启银、苏太淑年收入在20万以上,有的在石家黄水做蔬菜生意年收入三四十万元,到2023年底村民年纯收入一万七八千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万元许,除少数劳动力差的户吃低保外。

敢想只是基础,敢干才有结果。然“敢”不是蛮干瞎干,而是要符合广大人民意愿,才“敢”得有味道,有情意,才在人们心灵深处打下烙印。似乎,这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一个人没有梦想,就没前进的动力。村里的王纲先生,他生前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究员。其书法以工整严谨、刚柔兼备、肥瘦得体、自成风格,名冠巴渝。刘德奉主编重庆《文化忆往集》一书中,拙文堪称他是《书法史研两齐辉》。他的《书法字典》作为家乡书法竞赛的奖品,奖励给我,就像老师默默地陪伴着我,陪我慢慢圆书法梦。后来我的书法作品发在四川日报上,加入重庆市书协,跟书法名家相比,我颇惭愧。

工作之余,我举笔创作,先后有拙文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法治日报、中华诗词、重庆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共产党员网、七一网等媒体上发表,出版两部散文集,一部土家俗语集,已加入中华诗词学会、重庆市作协、重庆市评协,纪念建党100周年的古诗获云南省《民族时报》全国征文一等奖,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法治文艺论文获法制日报全国征文三等奖,我还想圆中国作家梦呢。

当然,走出村里的其他人,也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正在圆梦呢!

回城路上,我在想,当广大人民一个个都圆美梦,何愁民族不复兴、祖国不昌盛?

2024年6月04日

  

(作者:中华诗词会员、重庆作协会员、石柱县司法局副调研员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