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胡红拴:《江山人事》中的美学意蕴与抒情礼赞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 胡红拴 | 发布时间: 2024-10-08 | 1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曾凡华先生的《江山人事——关于江山采风的美学诗报告》,心神仿佛被引领着踏上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与深刻感悟的江山之旅那是一幅由自然与人文交织而成的绚丽画卷,宛如江山丹霞地貌上独有的“三爿石”与月亮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这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江山的山水景致和厚重的人文文化,不仅仅是铺陈在浙西那片热土上的自然存在,更成为了一种美学、一种哲学,乃至一种人性的映照。


一、自然之美与独特命名的反差


说得天花乱坠在美学意义上江郎山也只是地壳运动中偶尔蹿出的三个违规者是迢遥起伏的群山浪波声里骤然停顿的三个休止符……

(曾凡华《江山人事——关于江山采风的美学诗报告》)

江郎山,一座因地质构造运动和流水向下侵蚀"红色砂砾岩"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石峰、石巷、岩穴等地貌奇迹,在曾凡华的美学深邃视野下,是“偶尔蹿出的三个违规者”,像群山浪波声里骤然停顿的三个休止符。美学诗化的描述充满了灵动与新奇,它将江郎山从常规的自然景观认知中抽离出来,赋予了它一种别样的、带着叛逆和独特性的美。而在大大咧咧又处事细密的江山人眼中,如此宏伟的江郎山仅仅被称为“三爿石”。这种看似平淡、质朴的命名,与江郎山本身所蕴含的雄伟、奇崛的美学价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样,那方圆百里、宏阔无垠的月亮湖,在江山人心中不过是“碗窑”,是“一碗端平了的水”,即便它比瓦尔登湖更加宏大。这种命名方式,看似简单粗放,实则蕴含着江山人对本土山水独特的情感与认知。它不是对自然景观的贬低,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亲近与融合,把宏大的自然景观纳入到自己熟悉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语境之中。

然而,当“三爿石”与月亮湖组合在一起时,一种奇妙的美学反应发生了。“一旦放置到月亮湖的崖头上,就成了一个不可小觑的美学存在”。这里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学观念,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江郎山和月亮湖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在天工与人工的交融中,散发出了永恒的、没有丝毫沧桑兴衰之感的自然之美。这种美是纯粹的,不受时间侵蚀的,就像江山这片土地上永恒的精灵,静静地诉说着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二、江山人的性格反观与土地的深度联系


我晓得 这是江山人性格之反观是作为江山人对江山这一含义丰富的语汇中一种最简洁最精湛的诠释与注解尽管 握有时光之剑的此刻我脑子一片空白也要击鼓吹簘三嘨大招那些殉道者的魂脉纵使车的抵达已是夏日尾声的黄昏我仍能听见山风迅疾 湖波细声低语世间的一切光影与烦忧皆凝聚于心一忽儿澄澈一忽儿緾结总之 让我的思绪之鱼从秋之边缘洄游到上一个世纪烽火狼烟的酷暑中间……

(曾凡华《江山人事——关于江山采风的美学诗报告》)

月亮湖,那是一片仿若遗世独立的存在。踏入这片土地,如同踏入了一个充满美学意蕴的仙境,同时也是一个能让人尽情抒情礼赞的圣地。

月亮湖像是生命中一个讲信约的老友,它要求人们将世俗的一切繁杂抛却脑后,才能真正领略它的洪荒清凉之境。在这里,前世今生仿佛都在湖水中倒映,这是一种深邃而宁静的美。在江郎山奇峰的庇荫下,它有一种独特的气度。那宁静松林间似乎可以搭建起一座梭罗式的木棚,让个人主义在这里与自然完美融合,月亮湖在这一刻仿佛取代了瓦尔登湖,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

江山的田畴间,无尽的美在田园丘壑里蔓延,在田园丘壑里肆意舒展。那有着特殊历史印记的画面,如同木刻画一般。北回归线上的日头见证着这片山野的神奇,每个清晨白云出岫时,仿若有一支神圣的队伍走来,那鲜亮的红旗、红马,红缨缀的草鞋与暗绿军衣,是艰难岁月里信念的美学魔幻。这种美是信仰的力量,它坚不可摧,在现实中发出强大的暗示,邪恶在它面前只能溃败。这种信仰之美,有着不可匹敌的力量,它是在恶劣现实境遇中的希望之光。

在江山,粟裕将军与江山山水的故事更是增添了这片土地的厚重感。粟大将军不同于倡导个人主义的梭罗,他率领挺进师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他倚靠在红枫树干上瞭望的身影,与今日的我们看风景的姿态重叠,但这美学的剪影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粟将军为信仰披荆斩棘,他对江山有着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种用生命与信仰书写的关联。

在江山的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元素都充满着美学谜团。湖畔的枫叶、稻草,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每一根稻草似乎都有救人一命的力量,每一片枫叶仿佛都能扭转乾坤。在这里,我们能从那些过往的故事里找到解开谜团的线索,那些红得滴血、白得澈骨的故事,是苦难与辉煌的交织。

江山的山水滋养着一方人和一支英勇的军队,这里的人们有着独特的品质。江山男人行事细密且口气豪迈,江山女人有着须女般的美好品质。

太阳山下的月亮湖,它是生命与信仰交融的美学典范,值得我们用最诚挚的情感去抒情礼赞。它的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那厚重的历史和顽强的信仰,在这里,灵魂仿佛得到了洗礼,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太阳山下的月亮湖,那是生命中讲信约的湖。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要将世俗的一切抛却,学问、功名、事业、爱情都被遗落在脑后,才能进入那洪荒清凉的哲学之境。在湖前,前世今生的景象交相辉映,宁静松林成为沉思的佳所。在这里搭一座梭罗式的木棚,以独特的个人主义,让月亮湖媲美瓦尔登湖,在江郎山的庇荫下,尽显湖光的非凡气度与胸襟。

这片土地的美,是多重的。月亮湖有着宁静深邃的美,江山的田畴有着壮丽而充满力量的美。它们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值得人们去礼赞、去膜拜,更充满着无尽的期待。那油画一般的山林湖影,如同一场美的盛宴,给予心灵多重美的震撼与启示,让人沉醉,让人在这大美中不断感悟生命与信仰的力量。

    太阳山下的月亮湖,取上天的一碗清月之水。江山人的这种对本土山水的命名方式,其实是他们性格的一种深刻反观。这是他们作为这片土地的儿女,对“江山”这一饱含丰富意义的词汇的独特诠释。他们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不刻意去渲染山水的壮丽,而是以一种最简洁、最精湛的方式将自己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在《江山人事》这一长诗里,曾凡华用他美学的诗语,诗写出江山人用他们的质朴、豁达和务实,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中找到的那种平衡。他们对待山水的态度,就如同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低调而又深沉,平凡而又伟大。这种性格特点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如同江山上的丹霞地貌,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发独特而迷人。


三、时空穿梭中的思绪与情感交融


小楼溽暑之夜 喝酒至更深矮窗宿雨之霄 披衣望远天无去国怀乡之思无隔海相亲之愿只想用手机打两个找不着号码的电话叙一番战友之间的情感

远处古寺的钟声 声声入耳将我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想到有一天我们都做了天上的游魂也要像江郎山那样并垒天地做一种人格的标杆……

(曾凡华《江山人事——关于江山采风的美学诗报告》)

脚下的港江,作为钱塘上游的支脉,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无尽的美学意蕴。那澹然的水音,如鸣佩环,似在奏响自然的乐章,它搜集着八月凌晨的芳醇与美满,这是一种独特的美,宁静而深远。

目之所及之处,阡陌与阡陌呼应,田园与田园毗连,这样和谐的画面在眼前铺展,却也莫名引发一种人生无常之感。这并非是消极的喟叹,而是在美的感悟中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在小楼溽暑之夜喝酒至深,矮窗宿雨之霄披衣望远天,这种生活中的小景被赋予了情感。战友之情,无关去国怀乡、隔海相亲,纯粹而真挚。古寺钟声传来,思绪飘远,想象着即便成为天上的游魂,也要如江郎山般并垒天地,这是对人格的崇高礼赞。

人间的离合悲欢,岂是一个简单的“情”字能说尽,一个“了”字能了结。而提到那些有着独特故事的人物,他们在时光中或闪耀或沉寂,在这港江的背景下,更让人感叹人生的复杂与多样。最后希望能在江郎山下的月亮湖畔相聚,哪怕聚而无言,这是对心中那片归宿之地的深深眷恋,是对港江所蕴含的美的极致抒情。

曾凡华在描述这片江山美景和人事时,思绪如灵动的鱼儿,在时间的长河中穿梭洄游。“纵使车的抵达已是夏日尾声的黄昏,我仍能听见山风迅疾,湖波细声低语”,这一瞬间,现实与历史、个人的感受与山水的神韵交织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时光仿佛凝固又仿佛流动。作者提到即使脑子一片空白,也要击鼓吹箫召唤殉道者的魂脉,让思绪从当下的秋之边缘,回溯到上个世纪烽火狼烟的酷暑中间。这种时空的跨越,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更让读者感受到这片江山承载着的厚重历史与无尽情感。

在这样的季候造访月亮湖,需要放下一世的功名利禄、学问爱情等世俗的包袱,才能真正走进这片土地的灵魂深处。月亮湖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哲学的深度,它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可以让人照见前世今生的宁静之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像梭罗在瓦尔登湖那样,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木棚,展现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度与胸襟。这种气度与胸襟是在对江山这片土地的感悟中滋生出来的,是对自然、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度思考的结果。


四、独特的审美境界与哲学思考


曾凡华的这首美学诗报告长诗,通过对江山山水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挖掘出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美学和人文价值。江郎山、月亮湖、港江、廿八都,再是简单的地理标识,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江山人的情感、信仰和历史记忆。这种美学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自然景观的外在美上,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之中。江山人对山水的态度,他们独特的命名方式,以及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独特的文化氛围,都是这种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凡华以抒情的笔触、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江山这片土地上的丹霞盛景以及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人性光辉和哲学思考。他让我们看到,江山不仅仅是一片地理区域,更是一个充满美学意义、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世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深入探寻。

同时,作品中的人文价值也不容忽视。从对江山人性格的深入剖析,到对历史记忆的深情追溯,再到对个体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追求的探索,无一不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光辉。这片江山不仅是江山人的家园,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自我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回归内心宁静的精神港湾。

曾凡华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抒情的色彩。他对江山的描绘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情感。从对江郎山和月亮湖独特的形容,到对江山人性格的赞美,再到对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感慨,每一处文字都流淌着诗人的热爱与思考。

“在这样的季候,造访月亮湖——生命中讲信约的湖,须将一世的学问功名事业爱情,统统弃置于脑后,才能步入这洪荒清凉的哲学之境”。月亮湖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物质和世俗的意义,成为了一个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获得哲学启示的地方。作者倡导以一种成仁取义的坚毅,搭一座梭罗式的木棚,让月亮湖取代瓦尔登湖,在江郎山的庇荫下,展现出一种有别于世俗的气度与胸襟。这种审美境界的构建,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江山这片土地的深入理解,更是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深度思考。

曾凡华的《江山人事——关于江山采风的美学诗报告》是一首悠扬的抒情诗,更像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江山上的丹霞,那独特的自然之美,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江山人的性格与人文精神,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山这片土地的魅力,也让我们在诗意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力量,以及它们对人类灵魂的滋养与慰藉。它就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也能寻找到那片宁静而美好的精神家园。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学术指导,《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历任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大量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