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作协副主席杨喜来做客湖边草书店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李笛 | 发布时间: 2023-07-16 | 6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兴区作协副主席杨喜来做客湖边草书店

2023年7月14日著名作家、大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喜来先生冒酷暑,应邀到北京湖边草书店讲述他创作散文、诗词、小说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并捐赠著作散文集《行走的人生》,受到回族作家、书店创始人李士杰会长和读者们的热烈欢迎。(本文摄影郭书仹、李青霞、高龙飞)杨喜来,笔名杨喜莱,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200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年轻的海》,2016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行走的人生》。1999年获《京郊日报》征文二等奖,2009年获《北京日报》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二等奖,2019年获《北京日报》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三等奖。文荟北京征文历年二等奖。2013年加入北京作协,2016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2017年协助组建北京市青少年诗词创作协会。1999年在《京郊日报》连载中篇小说《寂寞的龙河湾》,在《北京作家》发表中篇小说《祖父的影子》。近年对历史文化研究,发表了大型散文《从传说中走来》,《投身革命即为家》,写志愿者的《最美志愿者》,《追寻着大河的脚印》等。

左起:李士杰代表书店接受杨喜来捐赠的著作《行走的人生》

杨喜来是位热心的实诚人,身为作协副主席,他除了自己勤奋创作文学作品,还积极培养年轻人,积极为大兴文友撰写多篇作品集序言及评论。积极培养和推荐文学新人、年轻人作品到《大兴报》及网刊发表。正向他创作的散文诗集《年轻的海》——诗意从摇篮里诞生。

李士杰回赠著作《践行北京精神的政协委员》《京城特色书店》

正如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在《年轻的海》序言中所说:“竟有一个农家子,一个小学教师,一个散文诗人,其心思,其心地,其心境,其心路,其整个心灵的眷恋、憧憬、梦想,和我那么相像。我也是个农家子,来自福建南部的山村,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我的人生是被这个质朴的村庄与童年决定的,是母亲所给予的第一本书所决定的。”

沿着村边的小溪,我走着……慢慢地,我走进了幼年的感情中,走进了孩子的思念里;我走进了三哥牧羊的原野;我走进了屋檐滴水的那间小屋;我走进了二姐凝望夏夜的窗边;我走进了妈妈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中……那时妈妈把我带进了溪畔绿色的世界里,这是妈妈交给我的第一本书。妈妈很忙,全家都很忙,我只好依着这本书——妈妈给了我野百合、雏菊、蒲公英,给了我蝴蝶、蜜蜂和蜻蜓,给了我一颗童心,给了我朴实和勤劳,给了我观察和思考……夕阳在西边的林中沉落,村子里冒着缕缕的青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东方已升上了一只月亮在天边,月亮是不是妈妈在书里夹着的一页彩色书签呢?当年它像书一样总是和我在一起……

读杨喜来的散文诗,你会看到月亮是妈妈在书里夹着的一页彩色的书签,这个美丽动人的意象是杨喜来散文诗的创造,但它也久藏在读者的心中。而那些永远的朋友,蝴蝶、蜜蜂和蜻蜓,还有那颗童心,那一份朴实与勤劳,则跨过沧海与大洋,伴随着读者们的读书、写作而成长。

杨喜来找到人生诗意的源泉,这源泉不在功名、财富与权力结构里,而在自己每天每天的生活里、工作里、思索里。诗意就在附近,就在身边,就在本真的心坎里。有了本真的、纯粹的心灵,不仅可以听到山的歌唱,水的低语,而且可以闻到星星的芳香。

杨喜来的诗《星星》:在那夜晚,你看着星么?就是我指给你的那颗。我送羊群归栏,把一束鲜花插在了门边。早上你说:星星,是芬芳的。

到处都有生活,到处都有诗意,而人生又这么短促,所以要珍惜,要抓住一切美好的瞬间,这是贯穿于杨喜来散文诗里的“珍惜美学”。这里没有高头讲章,没有理论体系,也没有当代时髦的“网络语”,却有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真理:把握独一无二的真实人生,一次性的人生,这就是生存本义。幸福不在未知的天堂里,也不在各种色相的幻觉里,而在时间性的珍惜里。这是中国先贤的根本启迪,也是杨喜来散文诗的诗核。

杨喜来曾担任小学教师。他说:“童年不再”。童年不可复制,童年只有一次,可是,人生就是童年所决定的,小学这个摇篮,是命运之神。这样说,绝非夸张。法国大思想家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美国的民主》中说:“人的一切始于他躺在摇篮的襁褓之时。”母亲的摇篮是第一摇篮,小学的摇篮是第二摇篮,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在这里举行奠基礼。这里正是你生命的地平线,辉煌的人生黎明,就从这里诞生。

李士杰陪同杨喜来参观书店内的党建党史书屋

他回忆自己1981年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兴县安定公社通马坊小学任教。虽说是地处偏僻一隅简陋的乡村小学,但他心中却燃烧着理想的激情。他深知“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有一条河”的道理,业余时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痴如醉地阅读,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初学写作的他,难逃退稿之遭遇。也幸亏遇到了好的杂志社编辑,在退稿时,鼓励他到报社去“试试”。第一次“试”,他的诗词就被《京郊日报》采用发表了。这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为了提高创作水平,他参加了辽宁省作协《杜鹃》杂志创办的文学创作函授学院的学习。从1987年始,他的诗歌、散文等作品陆续出现在《北京日报》《京郊日报》《黄河诗报》《中国散文诗报》《群文博览》等文学报刊上,迄今,他已公开发表了约120万字的作品,获奖若干。

例如《遥远的油菜花》:“村子前面一条弯曲远去的小路,小得像是田埂;小路的一边稀稀落落的有几根歪斜的木棍连成的篱笆;一棵桃树的花朵已经谢了,冒出小小的绿芽;小路的远处有两座低矮的茅草房子,房子前面的竹竿上晾晒着红色的衣服;小路的两边是大片盛开的油菜花,金黄色一眼望不到边,一直蔓延远去……”

俗话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著名学者、书法家蔡仲萧先生和著名编审王英民老师在杨喜来著散文集《行走的人生》的序言中,都谈到了喜欢他这个朴实无华的人,喜欢读他的诗和散文,并认为他的散文,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泉思如涌,时而如滔滔江水,时而如千丈瀑布,疾驰而下,蔚为壮观。文中有情,有景,有诗,有意。有高山,有飞鸟,有奇石,有平原,有青松,有浓雾,也有积雪。常有一番“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有江南水乡的柔美,也有北方黄土的粗犷。有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也有涓涓细流的江南古镇。

说他可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可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当然,也可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投箸举手之后,也会慷慨激昂一番,望江陈词,抑或挥毫泼墨,无限风光,尽显风雅。文人墨客自古性情怪异,或孤,或傲;或哭,或笑;或狂,或谦。各自不同,也各有收放,杨喜来可是胸藏万壑,爱憎分明,谦卑和悦,才华横溢。

他撰写的短文都是信笔拈来,随手记下的一个人物侧面,但是这些文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比如他写张立宁:“北京诗社的张立宁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读诗。喝酒后必读诗。读诗最喜欢读陈相国的诗,读起来悠扬婉转,情意绵绵。……诗社里的朋友见面,立宁无比地兴奋,大老远从昌平带酒过来,我都佩服他是怎么过的地铁安检。他说,过安检的时候让喝一口,我就喝了一口。此处应该为他点赞!”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个诗人的形象特征。

我赞成评论家和读者们对散文集《行走的人生》的评价:此书记录了他游历的感受,更是记录了他对生活的认知,从中也可以体察他的思想历程,是一本有深度、有热情的好书。杨喜来是个好人;他自幼勤奋,自力更生,刻苦地、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了著名作家。是我们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由于版面有限,今天不可能一次讲完他的著作和他感人的故事。抱歉!

部分读者与杨喜来先生(前排右一)合影留念

北京湖边草书店有杨喜来先生捐赠的散文集《行走的人生》,有李士杰先生编著的《聚焦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建言选录》《政协委员和他们的提案》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为民分忧的报告文学集。欢迎读者到书店免费阅读(书店提供免费的热茶热水)。欢迎读者写出读后感,由书店公众号刊登发表,与大家分享。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