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泗水熏豆腐 (散文)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邵泽平 | 发布时间: 2023-07-30 | 596 次浏览 | 分享到: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东靠沂蒙老区平邑,西接孔子故里曲阜,南临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境内山青、水秀、泉美,素有海岱明珠之称。而泗水县的熏豆腐在全省也出了名,是当地独具风格的传统小吃,家喻户晓,孺妇皆知。它的制作方法特别简单,先将白豆腐,要用泗水的石膏豆腐,切成长宽5至6厘米,厚1厘米的方块,放在铁篦子上,下面用锯末或谷糠熏烤,等谷糠油熏在豆腐上发出油光亮就成了。这种熏制而成的豆腐表层结实,表面呈棕黄色,里面细白鲜嫩,吃起来带有浓郁的木香或谷糠香味,特别爽口。

熏豆腐可以凉拌、炖熏,也可以切成薄片,稍加鲜辣椒炒制。如今,在泗水县各乡镇的集市上,都能见到熏豆腐锅。把熏豆腐与肉块放入铁锅,加水没盖,再加整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佐料炖煮,即成“五香油辣熏豆腐锅”。这种豆腐锅一般要炖煮很长时间,以使肉及佐料的香味皆侵入豆腐内部,再加上熏豆腐自身特有的烟熏味,吃起来风味十分独特。咱们泗水人喜欢以熏豆腐为佳肴饮酒,佐餐。在各大小酒店里,三五知已,端上一盘油炸花生米、来上一盘笨鸡蛋小炒、搞上一个黄瓜拌猪耳朵,再加上辣椒熏豆腐,喝着泗水滨美酒,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越说越投机,友情越来越浓。

关于熏豆腐的由来,民间有一个传说:隋朝时,泗水有许多孔府佃户,其中一个姓韩的豆腐户家住在泗水县柘沟镇,他家祖辈给孔府送豆腐。至明朝洪武年间,韩家的兄弟俩每天各自给孔府送几包豆腐。有一年三伏期间遇到连阴天,韩老二家做的豆腐没卖完,放着怕馊了,他就把豆腐切成许多小块,摆在高梁秸帘子上晾着。谁知他家不慎失火,家中有干柴火堆燃烧起来,形成了熊熊大火,晾豆腐的帘子也被烧着了,由于阴天、帘子湿,豆腐块有的被烤糊,有的被熏成棕黄色。韩老二舍不得将这些豆腐扔掉,便取了一些放在锅里,撒了一把盐煮了煮,一吃味道还不错。于是,他便送了些这样的豆腐到孔府里,让让孔府里人品尝,孔府里人一尝味道甚好,就叫韩老二每天送些来。从此,韩老二就专门给孔府做熏烤豆腐,老大继续送原来制作的豆府。为了提高质量和味道,韩老二还拜访了制菜大师和中医,通过博采精华,他专门采来梨树、枣树、苹果树的枝干,用来给孔府熏烤豆腐,熏出来的豆腐味道越来越奇妙,颜色也越来越好看,冷拌热炒无不叫好,成了孔府的一味珍馐、一道佳肴。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曲阜小住期间,孔府摆了个豆腐宴招待皇上,其中就有一道熏豆腐。乾隆吃着十分可口,大加赞赏,并叫京城厨师前来学习,成了皇宫的一道名菜。

后来,熏豆腐的做法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泗水县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连周边的曲阜、邹城也能见到。如今,熏豆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松枝的、中药的,香料的,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街头集市到处都有叫卖的熏豆腐,这种熏豆腐不仅泗水本地人爱吃,品尝过的外地人也都会爱上它,纷纷前来泗水县的集市品尝这熏豆腐的农家味道,让家乡泗水的记忆留在心头。

邵泽平简介   山东省泗水县人,1965年生人,大学文化,系山东泰安市作协会员、山东诗歌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出版有诗集《泗河情韵》,散文集《大山放歌》,长篇小说《红红的山楂岭》,著有小说集《含笑的春风》。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