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故乡,惜别故土,屈指一算,已逾四十余载。期间,我曾去过几次家乡,每次去时间都很短暂,2010年5月去上海世博会回来的路上随便去了一次家乡,也仅呆了三天,便匆匆返回。这次西安学习踏上故土,似乎是在追梦,又好像是一种心情回归。
一
2017年,喀什市人民公园对原陈列馆翻修一新,新开了昆仑大书院。喜欢看书读报、谈文论艺写作的我,一有闲暇就去昆仑大书院看书学习,认识了书院负责人满也先生,此人是武威黄羊镇人,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开了这座书院,在边城喀什可以说独一无二。书院收藏了大量名人字画、历史书籍、宗典经论、挂图揽胜、文物遗迹、仿真饰品,举办读书班、各类兴趣班,还可欣赏书画、棋艺、听琴、朗诵,品茗茶香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真是一块静下心来沉浸学习、修练心智、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正巧去年二月龙抬头大书院邀请了甘肃武威秦剧团演员唱秦腔大戏,偶遇武威驻新疆办事处吉主任带队参演,便从中得知老同学朱举德是武威房地产开发商,且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经吉主任这么一介绍,我很快联系上了老同学,时时有关切,处处有问候,让我有机会到老家详细一叙。终于,今年5月底西安出差,可回趟老家看看变化、聊聊家常,才有我们尽情相见相聚。
二
我的家乡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下,曾有“五凉京华”“河西都会”“西夏辅郡”美誉的武威凉州。展望武威的发展,我们都充满着自信、感恩,如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正在建设,即将完工,控制性工程乌鞘岭隧道贯通,高等级公路、乡村道路加快推进,路网密度加大,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路武威段建成投运,风、光装机规模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让人羡慕的是改造后的武威火车站以采用唐风格建筑格调,以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建筑布局,中间为典型的“台上阁”形式,与两翼刚劲的飞檐相呼应。建筑造型稳重、简洁、大方,具有西北地区风格,体现了当地文化的丰富内涵,诠释了武威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
6月2日上午我乘坐西安至喀什的列车当晚零时抵达武威,老同学朱举德在火车站等候,下车后接我安排到了凯尔曼国际酒店,简单寒暄亲近无比。当晚电话约好同乡好友高智山明早来酒店吃早餐。翌日,清晨天刚亮我还在熟睡中,智山电话响了说已到宾馆,我赶忙起床、洗溂,一同与智山去餐厅吃过早餐,举德就开车接我们一起先到了海藏湿地公园。
海藏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藏湿地公园是在以前海藏公园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由湖泊、古代遗址、名人旧址、绿化工程、游步道共同构成的一个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大门口巨石上硕大的“海藏公园”四个字跃入眼帘,进入大门,歌颂凉州的“葡萄名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诗词引人驻足,一行行诗词折射出千年的历史文化,不禁让人啧啧称赞。沿路而行,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平静的湖面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在半空中自由自在飞翔,在阳光照耀下清澈的溪水一闪一闪地,发出银色光芒,如画如梦,美不胜收。湖畔花草散发阵阵清香,形态各异的蝴蝶在草丛中飞舞。走到石桥,如同走进了一条古色古香的走廊。桥的两旁柳叶随风飘荡,像可爱的女孩那长长的辫子甩来甩去。公园里错落有致的池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看到浮生植物提供依附场所,抑制藻类生长,睡莲、红菱傲娇多姿在水面上摆弄着各种姿势。挺水植物吸收水、泥中氧、磷等争相斗艳。沉水植物整个植株都处在水中,吸收水中营养,提供水体氧气。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湖光美景,心情放松了许多。
此后到了海藏寺,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层三间的木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公,颇具民族特色。走马板上书有“海藏禅林”四个大字,恣意而辉煌。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古刹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我们有说有笑,到寺后也各卖三柱香点燃敬献,祈佑一路平安。
三
离开海藏湿地公园,步行到了雷台公园,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以及游览的主要场所之一。这里有饮食文化区、历史文化区、民俗文化区、娱乐休息区、花鸟鱼肆区、接待服务区等多个文化展示区,是一处集观光旅行、休闲展览、美食娱乐、文化普及、风景观光为一体的公园景区。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台上有明清时期的雷台汉墓建筑群,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碧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走进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铜车马仪仗俑队,只见仪仗俑队伍中,一匹神马,蹄踏一只急飞的巧燕,另外三蹄腾空,仿佛正在大地上狂奔,它身后是一个庞大的马群,马儿们个个膘肥体胖,马腿悠长且肌肉发达,它们身后就是铜车马仪仗俑队了……再往后走就是雷祖殿、三星斗姆和天下闻名的雷台汉墓。最美的地方当属雷台湖了,景色怡人,湖水碧绿,湖旁长着婀娜多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湖中游荡着鱼儿、小蝌蚪,是避暑的理想之地,人来人往,一丝凉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感到淡淡的恬静与优雅,思絮安详,岁月静好。
最引人注目的是河西都会景区,2018年10月开建,历时四年余,武威市在原雷台汉墓基础上,投资50.03亿元,打造了占地1299亩、建筑面积40.58万平方米,融合交汇汉历史文化、天马文化及凉州词文化的旅游综合体。沿雷台东路直行,由“马踏飞燕”打头阵,从姑臧合市步入,河西都会景区内大汉赋馆、天马歌馆、凉州词馆、非遗博览馆、中国葡萄酒城展览馆及西凉大剧院错落有致,渐次呈现。
大汉赋馆以汉代高台建筑为起点,外饰浅黄色混泥土装饰板诠释地域色彩,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建筑文化与时代精神,序展和六个主展厅,集中展示了两汉时期武威在河西地区的地理位置、礼仪文化、民俗服饰、凉州文化、歌舞书画、军事建筑等,我边走边看,一一饱览,从中真切体验到了边塞文化、丝路文化和贤孝文化的鲜明特色。天马歌馆内,形式多样的天马文化体验项目,充满趣味性和科技感,喜欢诗歌的我为之倾心向往、爱慕敬慕,眼前仿佛看到国宝铜奔马在嘶吼狂奔,听到讲述的天马故事,仿佛回到汉唐,感同深受,心潮澎湃,天马文化的精神博大精深,已经牢牢扎根武威这块沃土,还要继续发扬传承下去,续写武威新的辉煌。凉州词馆是凉州词文化体验的核心载体,馆内收集百首有关凉州的诗词,可以说是探索凉州词起源发展、了解五凉文化的艺术高地和文化影响的最佳场所。馆内所设的诗词讲堂,通过生动讲解凉州词的蕴意与文化内涵,抒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诗词大会馆内,时常举办填词竞赛、古诗词歌会、书法体验等活动,可以足以引领游客领略到昔日凉州的盛世风采。
河西都会景区于2023年5月19日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盛大开园,标志着武威建成了“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丝绸之路城市新地标,再现了昔日古凉辉煌。此时此刻,古凉遗韵绝响,天马歌诗悠远,腰鼓震天如雷,雷台焕颜新景,美伦美奂的舞美场面让汉唐盛世繁华再现,河西之美异彩大放。
我在同学和战友的陪同下,参观了三大主题文化馆和非遗博览馆、中国葡萄酒展览馆和西凉大剧院,总觉得这些文化设施,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设计新颖、主题鲜明、风格迥异、厚重大方,绝伦美妙,显现着建筑与文化相协调的融合之美,才是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佐证,才是走向世界绮丽多姿而光彩夺目的篇章。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我沉浸在万分惊喜和激动中,眼前仿佛闪现着汉武帝御驾天马亲征沙场的情境,仿佛被五凉文化的千年风华所陶醉,这些意境意象已经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是最美丽最富有的风景。
这才是武威文化亮丽的地域特色名片,我看到了武威人的文化自信呀,可喜可贺!
四
西营河畔的六坝坪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十三年了,物事人非。耳闻家乡新的变化,惊奇欣喜,不去看看却让人望尘莫及,老者已经离开人世,年轻的后生也不认识了。说实话,生长在磨湾这块土上,天天行走在五坝河、六坝坪熟悉的路上,村庄房屋、田园庄稼、渠道流水、山峦叠嶂,甚至一草一木,层层叠叠的麦垛,悠闲吃草的牛羊,深秋砍在地上的包谷杆,遍野开放的野花野草,参天的白杨树,果园结出的果子,在我眼里都是一道独有的风景线。特别是那淳朴厚实的民风,薪火相传,代代承继,一起背着书包上学的同学、各奔东西,一辈子在农田耕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同乡父老乡亲的纯朴形象,张张熟悉的面孔,永远是我难以割舍的美好回忆。
参观完河西主题文化景区后,老同学朱举德立即开车送我去六坝坪。时序更替,万物维新。在城市转了几圈,老同学一边开车,一边兴奋地指着路边的高层楼房讲,这是我开发的,看着一幢幢式样别致的开发楼盘和厂房、产业园区,我非常欣慰,老同学才是时代弄潮儿,不由翘起大拇指夸奖真厉害,武威变化大啊!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工程硕果累累,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一幅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在回六坝坪的路上,我们走的是省道308线,此路由杜家柯接G109由东向西途经靖远、景泰、古浪、凉州区及永昌县与G312相接,全长385公里,这条路通过我的家乡六坝坪,通达到了家门口,路面平坦光滑。顺沿西营河的分支河床五坝河与六坝坪交接处,从南至北有一道长20公里、高约四五百米的山坡,上了山坡就是一马平川的六坝坪,土地肥沃,绿树成荫,是小麦、包谷主产区。过去去武威或金昌要向北到截河坝桥走国道312线,武威到六坝坪的康宁只通截河坝-丰乐-康宁的公交汽车。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搞以水利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在西营河上游的石嘴子将往昔的鹅卵石旧河新修建成了西干渠,并架通了过五坝河的第二座大桥,在水利条件得到改善,既保障了六坝坪浇灌用水,修建干渠道路,也开通了西营-石嘴子-康宁的公交汽车,交通更加便利。近几年,修建308省道,开挖凿通六坝坪山坡,架设长约一公里的五坝河大桥,这一交通动脉的建成,促进了沿线一带人流物流信息流,繁荣了经济,活跃了市场,聚集了人气,富了一方百姓,真是得民心工程。
到家后,我的第一件事是陪着哥哥、侄子前往岗子坡给已故的祖辈上个坟、烧个纸、点柱香、敬点酒水。沿山坡路过新修的国道一看,宏伟壮阔,气势磅礴,国家规划投资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只见岗子坡上,原先都是座座坟茔,现在拆的拆,迁的迁,西南边的山坡上已经建起了座座畜牧养殖场。紧靠国道的山坡北侧康宁镇正在推进新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小区。该镇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狠抓政策机遇,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落生态、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及早谋划将全镇各村仍住土坯房的住户,登记造册,统一规划,按照政府给予每户10万元补助,5万元贴息贷款,不足部分自筹解决的办法,启动新建118套钢混结构住房。工地现场抢工期、抓进度,塔吊林立,机械轰呜,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有效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安置小区路通、水通、电通,供排水设施齐全,还要统一植树绿化、建设商贸、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中心,是一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生活小区。今年十月竣工,就可迁入全镇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房住户,不同地方的人同住一个集中安置区,其乐融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几年,六坝坪土地流转,一家一户的土地归并由农业种植大户集中管理种植,大大解放了劳动力,现在到村里去看看,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学生,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老年人赶着羊群到河坝放养,吃菜吃肉要到小卖点购买,若想干活就到种植大户那里安排,在地里找临时活去干。在去家的村头快中午了我碰到一辆古浪县的大轿车停在路边,路基下面支架着炉子,生着火正在做饭,地里男男女女正在除草,我想这一片地应该是古浪老板经营的,经一问确实如此,那么老远组织群众来种地干活,真是不易。土地流转了,人们自由了,不论什么形式,只要节本增效,土地产出效益好了都可试行。我在田间地头看到浇水班的同志都是曾经的同学、战友,人不多,他们穿着雨鞋、扛着铁锹,不分昼夜,来回在地上巡走着,让每块地浇上水就完成了任务。我到岗子坡下看到磨湾的那股清澈泉水还在流着,水量大大减少,曾经浇泉水的农田,落实退耕还林政策,除永丰镇毛沟村那10多亩地种植着包谷、土豆、大葱等新鲜蔬菜外,其他的土地全部是白杨树和草坪,五坝河两岸绿绿翠翠,生机盎然。
这些微妙的变化,大势所趋,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结果。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田地上的人们,舍不得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都怀着无限的敬畏之心,既是外出打工,挣上钱也要拿出来把家乡装点得更好更美。
五
四十年了,家乡珍藏着我的记忆、我的欢笑。几回回回望故乡,那笔直的白杨树、平坦的马路、哗哗的流水,笑容可掬的父老乡亲,田园丰收的景象,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此次与同学、战友重逢相聚,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友谊情。临别,由老同学朱举德安排40年同学战友相聚会,同圆一桌,推杯把盏,觥筹交错,情深意切,不卑不亢心从容,不攀不比心淡然,放松心态,拥抱快乐。个个讲经历、话友情,总是难以忘怀。
同学和战友难得相聚,回味40年的人生路,有享受也有无奈,有欣慰也有困惑。生活就像一枚青果,含在嘴里慢慢品、细细嚼,便有许多滋味在舌尖蔓延,也甜、也酸、也苦、也涩。
朱举德慷慨激昂,打开话匣子感受颇多,岁月枯荣,五味杂陈,更多的是喜大于忧。他一直在武威本地拼搏,干过养路工、经营过钢材,尔后从事房地产业,经历坎坎坷坷、磕磕绊绊,虽有各种不顺心、不如意,强大的内心让自己在从事的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心中升起的总是希望和力量。他那颗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满满,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汗水和泪水没有白流,浇灌出的一定是绽放的成功之花。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成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成就了一个强大的自己,精彩人生释放的能量不可小觑。张鹏程,如名字一样插翅飞翔,鹏程万里。记得上高中时,鹏程就抱着医药书籍天天在学,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卫生学校自费学习取得证书,在家开了一个小小诊所,后来开到镇上、城里,踏门看病就医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成了当地闻名的医生。从小与我同住一个院子的高智山,考上武威师范学院后,在兰州大学自学汉语言文学专本科,先后在五和中学、永丰中学、武威五中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写“心语”,37年如一日,充满人生哲理、映射心灵光芒的集子即将付梓出版。集子很大气,富于哲理性,说服、感染力强,是学校师生、社会良友、馆所值得珍藏的一体好书。同学郭水元一直在家务农种地,当过小队长,带头尝试搞果园、建大棚、发展养殖业,算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在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武南入口处当警卫值勤,也在武威购置了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战友蔡元庆与我是同年兵,家住城郊的新鲜乡,三年义务兵满后复员回家,优越的地理条件让他开动脑筋,利用城市扩建将自家的住房改造进行租赁,每年都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如今自己买了房车,想去哪去哪,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些同学和战友,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经常联系沟通,无话不说,到武威后有他们的陪伴非常开心。
蓦然回首四十年,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同学战友滔滔不绝的讲述,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在建设武威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头,绝不能掉队。这种心境是多么的开阔和乐观豁达。
悠悠岁月,漫漫真情,故乡的明月还是那么明亮,别样的风景还是让人那么欣赏,故乡的人和事还是那么亲近熟悉,总会感怀40年走过的路,怀恋一起同路的人。往昔的时光虽一去不复还,而记忆的波澜仍在心里久久涤荡……
边智,笔名,知之,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会副研究员,中华散文精粹编委,中国北方诗人学会会员,新疆喀什地区作协会员,喀什诗词学会副会长,喀什诗歌报副主编。曾在《解放军报》《亚洲中心时报》《新疆都市报》《雪国诗报》《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精粹》《博闻》《现代作家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杂文、小品等作品近百件,散文《笑傲盘橐城》《栀子花开了》分别获2014年、2015年《中华散文精粹·世纪经典美文》一等奖,散文《冰山映衬林海翠》获2014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杂文《晒一晒》获2014年《当代经典文学荟萃》优秀奖,诗歌《暖》《岸》》获第四届“清风世界杯”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本人入选《中国诗人大辞典》。
2025-04-06
2025-04-05
沙舟 杨军 荐诗|“琴在塔城”——塔城地区文联组织新疆各地作家赴手风琴之城开展主题采风 诗歌作品专辑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1
2025-03-31
2025-03-29
2025-03-26
2025-03-26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