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站古堡的传说(外一篇)
作者:梁平林
在张掖城南八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马站村。隶属甘州区党寨镇,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明星示范村。
说起马站村,它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早在汉武帝时期,这里还是匈奴王国统治的区域,汉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但经年未取得进展。到了西汉时,随着匈奴势力的不断壮大,单于骑兵屡犯边境,狼烟不断。公元前123年,孝文帝着卫青与匈奴开战,一举歼灭了匈奴主力,把单于王赶到了漠北。公元前121年,趁着单于王远离汉疆的时候,孝文帝又派少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西征,打通了西域--河西走廊。
就在霍去病准备回师的时候,接到朝廷敕令,命令他屯兵戍边,巩固战果。于是,遂命将士在祁连山下的一处地方(也就是他第一次西征驻铁马站的地方)安营扎寨,屯田戍边。后来遗留在张掖城南的马站古堡和周边的各个寨子就是当年霍去病屯兵种田,戍守边疆的历史见证。
据老人介绍,当年的马站古堡,四周城墙高筑,炮台林立,城墙外围有一丈宽深的护城河,进出有吊桥。进可以金戈铁马,退可以固守屯兵。是骠骑大将军的营帐和指挥机关。一旦匈奴来犯,他们就可凭借城堡作为天堑,从城堡上射弩或投石来消灭敌人。所以,城堡作为军事堡垒,在当时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匈奴兵败后,其两位首领又接到了单于王的召回令,自知难逃死罪,就商量了一番,当机立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率余部两万多人投降了汉军,保住了性命。自此后,西域再无战事。而马站古堡作为历史遗存,在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中也为当地的老百姓防盗避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放后,这里是马站村委的办公治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推行,村委治所搬迁新建,古堡遂被废弃,并逐年被老百姓取土拆除,变成了现在农民耕种的田地,古堡不复存在。
马站庙的传说
相传,在公元前121年。西汉孝文帝派遣镖骑大将军霍去病西击匈奴,打得匈奴望风而逃。匈奴为了对付汉朝的骑兵,就铸造了很多尖利的铁蒺藜洒在路上,专扎马蹄子。那时候马蹄还没有铁马掌,战马疾驰时,一踏上铁蒺藜,立刻蹦跳不止,难以前进。霍大将军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拦路虎,只得暂时停止前进,驻扎在张掖城南一带想对策。一日,霍将军正在营帐中苦思破敌之策,忽然有一位黑大汉前来求见,说他能破铁蒺藜。原来,这位黑大汉是个高明的铁匠。他说,这些小尖器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以铁对铁,铁蒺藜不愁不破。霍大将军听了大喜,当即下令,把从匈奴手里缴获来的兵器都交给铁匠,任他锻造。
那位黑大汉领命,很快就召集了当地五十多名铁匠,搭起工棚,架起炉火,按照马蹄的形状打造出许多小铁盒,周围带有小牙,套钉在马蹄上,就像给马穿上了铁鞋,再也不怕铁蒺藜了。那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铁马掌。
这样一来,霍去病的骑兵立刻威风了起来,纵横驰骋,锐不可当。据说, 那些铁马掌只用了一半,就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了。
匈奴吃了败仗以后,听说汉军有了铁马掌,不禁又惊又怕,对那些铁匠恨的咬牙切齿。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匈奴暗暗派出一支飞骑,趁汉军不备,突然发动偷袭,挥刀杀害了五十多名铁匠,还将铁匠工棚一把火烧毁。霍去病领兵来救援时, 匈奴飞骑已经无影无踪了。霍将军痛惜万分。亲自祭奠了一番。
后来,为了纪念死难的铁匠。霍将军特意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铁马站”。还为他们修了一座庙宇。称他们为“马神”,并将他们的神像供奉于此,配以飞天壁画,世代接受人们拜谒。这就是马站庙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