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立 :阳山石的咏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刘宪立 | 发布时间: 2024-03-13 | 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享用甘甜的阳山水蜜桃之余,诸君有没有想到,阳山还有另一样深受世人青睐之物吗?那就是阳山石!其实,阳山石的著名度和历史之悠久,远远超过水蜜桃。


自从数亿年之前,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地球将自己心腹中的岩浆喷薄而出,铸成了安阳山。再经过亿万年的日烤雨蚀,天公的巧手又在安阳山上造就了无数千姿百态的奇石。这就形成了石文化的胜景。每逢旭日照耀,晨雾缭绕中的奇峰异石就显得五彩斑斓,熠熠生辉:有的像玉女起舞,长袖拂云;有的像金童拜佛,灵动剔透;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威风凛凛;有的像勇猛的斗士,英气逼人。啊!你们把上山的人们带到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了!



每当我凝视着傍晚西天变幻莫测的晚霞时,就联想到阳山上晨雾中那五彩斑斓的奇石。我想,在遥远的上古,西天遭到坍塌,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一定也选用了阳山石。否则西天怎么也会如此五彩斑斓呢?


可能女娲补天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阳山石非但能补天,还适合制作各色各样的石器。其实,她是应该想到的。她应该知道,阳山是火山,阳山石是火成岩。它软硬适中、整体性好。它非但能补天,还能制出各种石器。


远远近近那么多山岭,老天为什么独钟于阳山呢?因为其他山都是地壳变化而成的皱褶山,都是地球的皮肤变成的。它们石质脆、多裂缝或呈片状,都是一群扶不起的刘阿斗,根本无法成器。只有阳山,才是地球的心头肉啊!阳山石既是地球的宠儿,也是人民大众的宠儿。


一代代智慧横溢的阳山人,是成就阳山石文化的强大动力。拉开石文化的大幕,就是一群群能工巧匠,在一阵阵叮当声中忘我地劳作。他们艰辛地上山采石,又艰难地运下山来,再精心雕凿成石器,然后销往四面八方……



在先进的现代文明之前,各种器物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金、银、铜、铁、石、木、陶等。其中,很多材料是非常昂贵的,只有石器既牢固又廉价。诸如石臼、石磨、碌碡、石墩、石柱、石门楣、石墙砖、石地砖、石牌坊、石锁、石担、石坑、石碑、石人像、石桥、街沿石、码头石、石级、石夯、护栏杆、井栏圈等等、等等。石制品使用的范围涉及到各行各业;它使用历史之长,是其他材料无法企及的。它从人之初的石器时代开始,直到现代。那是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一根动脉啊!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生产活动已经离不开石头了。


随着石雕产品的精益求精和人们对美的追求,阳山石又以另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是艺术家们的巧手将生命的灵气注入了顽石,使它们具备了跨进艺术殿堂大门的资格。那些花草、虫鸟、山水、林木、走兽、龙凤;那些宗教和神话里的神仙;那些戏文里和故事里的人物;都在阳山石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活跃在门楼、梁柱上;活跃在庭院、廊坊里;活跃在牌楼、桥梁上;活跃在寺庙、殿宇间;活跃在亭台、楼阁里;活跃在公园、陵墓间……那些石狮、石象、神兽等,有的坐镇在豪宅、官府门口,为其大增威风;有的安放在寺庙、殿宇及陵墓等处担负着驱妖辟邪的重任。这些石雕工艺品组成了阳山石文化的另一条风景线。在石器王国的舞台上,各种石制品的扮演者群星灿烂。而我们的阳山石绝对是一大明星!


阳山石文化是一部史书。各个历史时期的石制器物和石雕艺术品,无不凝聚着时代的气息和历史的痕迹。它们都是阳山石文化的代言人;它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者。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石碑,上面的碑文更直接地作了见证。人们的谜团和困惑往往由于碑文的发现而得以迎刃而解。本地区那些寺庙、祠堂、古墓以及桥梁等公益建筑,不都是从碑文的内容中得知其来龙去脉的吗?



在那漫长的数千年间,随着人口的增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石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安阳山周围的村庄,诸如河头上、山下、卢桥、朱村等,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石器加工场和石器市场。当年的繁盛景象可想而知:那清脆响亮的叮当声不绝于耳;那车船相继,人声飞扬的场面日复一日。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在叮当声中传承;阳山石文化在他们的钢凿下绵绵不绝地延续。随着那些石器向四面八方远销,安阳山的名声和那熠熠生辉的石文化也就到达遥远的异域他乡,在那里闪耀着奇光异彩。

由于无数代的石工上山采石,也就必然造就了那些巧夺天工的杰作——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石洞。据说有名字的石洞就有七十二个,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有朝阳洞、清水洞、透天洞、捉狗洞、扁洞、田螺洞、蝙蝠洞、老虎洞等等。这些奇洞五花八门:大的如厅堂般宽阔,能容纳数百人;小的仅能容纳数人;有的幽深莫测、黑咕隆咚;有的如若迷宫,洞中有洞。它们中有的成了宗教圣地;有的成了革命圣迹;有的成了群众的休闲场所;有的成了旅游胜景。有些洞里还产生过一些让人惊心动魄、扑朔迷离的故事。上得阳山的人都喜欢到那些神秘的洞里去捕捉一下历史的踪影,感受一下传说中的迷情幻景。这些山洞早已成了群众的乐园了。那些石壁上的钢凿痕迹,记录着当年石工们的艰辛劳动。从洞顶上、石壁上渗流出来的清澈滴水,犹如他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他们经过漫漫无期的年代创造出来的那些奇洞,是安阳山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数千年来,那些辛勤的石工们使用的工具,就是铁锤、钢凿。他们用这些最最原始的工具和原始的手工方法,创造出来的却是光辉灿烂的文化。每一件石器和艺术品都是用铁锤和钢凿一片片、一点点雕凿成的。制成一件器物先要开采石料;再根据器物尺寸进行弹线、开料;然后凿成毛坯,再经过粗加工、细加工;最后仔细抛光加工一遍,方为成品。其功夫之深、劳力之强,不亚于蚂蚁啃骨头啊!


采石是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首先要看准采石区的石质,不能有半点夹灰和缝隙,达到细腻、均匀。石工们就根据器物大小用铁锤、钢凿把石料从山体上雕凿下来。小的石料有百余公斤到数百公斤,大的石料在数吨以上哪!其难度和功夫真是无法想象。别看那些石匠都是干力气活的粗人,要是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力学知识,没有一定的智慧是无法胜任的。他们是怎样把笨重的石料运下山去的呢?运送的方法也很巧妙:在山洞旁开凿一条石道,直通山下;他们又在石器或石料上凿上石耳朵,然后把一根长长的麻绳穿进石耳朵结牢,只要抓住麻绳,从石道慢慢往下滑,那石器就运到山下去了。他们是如何把数吨甚至数十吨的石料从山体上雕凿下来的呢?看来现在只能是闻风丧胆而不敢细想了。


如果洞里的山体不够结实,就有可能塌方,造成可怕的惨案。自古以来,到底有多少条宝贵的生命成了阳山石文化的祭品,那实在是无法统计了。他们的英灵一定会在安阳山的怀抱里备受宠爱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新材料的问世和现代化切割技术的应用,石制品全面遭到冷落,石匠大都转行,就连从事墓碑刻字的仅有几个石匠,也被数码刻字技术取代了。虽然安阳山的石市场将濒临消亡,然而,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创造的石文化,却是与世长存的!


安阳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又是用之不竭的石文化宝库。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有人把炸药用于采石。他们把山体炸成碎块,运往各地用于建筑和铺路。凶暴的炸药跟蚕吃桑叶般迅速侵吞着安阳山的躯体,这座亿万年古山面临毁于一旦的惨剧。幸运的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筑路技术延缓了对它的侵蚀: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石料的用量。但是,万恶的炸药已经毁掉了安阳山的一爿躯体 。这爿被毁的躯体里,包括老祖宗创造的多少奇洞胜景啊!


在这关系到安阳山命运的危急时刻,真正的保护神阳山镇政府发号令了:禁止开采阳山石!严禁破坏生态!这就使得这座宝贵的金山得到了保护,恢复了生机。那灿烂的石文化也在遍山的绿色中永远闪光!



作者简介

刘宪立,阳山镇高潮村人,1942年生。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作品得过全国金奖,无锡市、锡山市金奖,其他奖十八项。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