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行吟诗人胡红拴诗赞洛阳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于小高等 | 发布时间: 2024-03-14 | 8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网讯 诗芬神都,花灿洛阳。牡丹绽放时节,继日前隆重推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颂赞洛阳龙门的长诗《卢舍那》之后,今日,中国诗歌春晚再度推出全国十佳行吟诗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红拴颂赞故乡洛阳的组诗《丝竹里的乡情》。

胡红拴称,我生于洛阳,今居广州。故乡洛阳是诗都花都。广州也是花城诗城。希望以花为媒,以诗为媒,洛阳广州缔结一段诗花之缘。小半本《唐诗三百首》都与洛阳有关,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等旅居洛阳,白居易埋于洛阳,李贺生于洛阳。离别故乡洛阳近30年,但乡愁永远萦绕在梦里。今天很多岭南人都是从河洛地区南迁的客家人,是河洛郎的后裔。作为洛阳、广州的诗意纽带,在广州我写下大量回忆洛阳的诗歌,向岭南、全国乃至世界以诗歌推介洛阳。



胡红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学术指导,《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历任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佳行吟诗人之一。

近年来,中国诗歌春晚陆续推出了刊发于《光明日报》的余光中的长诗《卢舍那》、立于黄河小浪底大坝的研学景点屈金星、张艳丽撰文《小浪底赋》赋碑、立于老君山的谭杰的《老君山赋》碑等系列诗歌辞赋作品,引发数百家媒体报道和亿万网友的关注,为洛阳文旅持续“引流”“拉流”。胡红拴的作品有较强的“引流”“拉流”能力,故而中国诗歌春晚重磅推出其组诗。今后,中国诗歌春晚将大力和相关城市、景区、酒业合作,重磅推出诗酒远方冲击波,以诗歌、文化、精神助力中国文旅。

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称,之所以如此钟情洛阳,源于自己早年作为记者、诗人、辞赋家到洛阳的多次采访、采风。我认为,洛阳和西安是最能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标城市,是中国人的“脸面”。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历史上曾长期雄踞世界第一都市。建国初期,尤其一五期间,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布局洛阳,洛阳工业基础雄厚。洛阳GDP曾雄踞全国前列,远超广州。近年来,洛阳发展势头强劲。我认为,文旅将是洛阳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洛阳文化的金矿”尤其“洛阳诗歌文化金矿”今天的“开采量”远远不够。黄鹤楼、西湖、寒山寺......无不因一首诗歌而客流滚滚,文旅经济狂飙。诗都洛阳的鸡鸣犬吠都带着唐诗宋词的韵味,虽然今天洛阳文旅很火爆,但是诗歌和文化引流还远远不够。未来,如果“洛阳文化的金矿”尤其“洛阳诗歌文化金矿”开采得当,越采越多,文旅业前景不可限量。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一样是一个“无限无疆”的产业。他诗意地预言:“河洛的龙马和李贺的天马必将奋骋出一个光芒四射的未来。”



胡红拴是当代具有代表性诗人之一。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中国诗歌春晚秘书长王永明表示,春节前举办的中国诗歌春晚经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以及海量自媒体报道,一举上了热搜,累计辐射3亿人次,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诗歌界的品牌。中国诗歌春晚曾经和杭州良渚、温州永嘉书院、曲阜三孔、湖南汨罗、溆浦、湖北长江三峡、河南老君山、云台山、嫘祖故里西平等近百个景区合作,以诗推动远方,获得广泛赞誉。本次中国诗歌春晚携带3亿人次流量加仓洛阳,希望能够助力洛阳文旅。

中国诗歌春晚创办于2015年春节前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备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迄今已办十届。汪葆明任艺术总监,屈金星任总策划、总导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数百家主流媒体曾进行过报道,累计辐射数亿人次。中国诗歌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诗歌界的品牌。

(于小高、于世辉、周步、张学英  摄影/胡红拴)


附《丝竹里的乡情(组诗)》


胡红拴


题记:屈指算来,离开洛阳近三十年了。意海中总有“千里飘泊思无尽”之感,而每次亲近故乡,笔端的诗行,也会沉醉在乡音浓浓的醇酒之中……


《洛阳孟津石榴公园》


从黄河河谷搬到原上

老村的位移,成就

小浪底百里烟云,碧波荡漾

用一个秋晨

借晨阳”烛照”,邙岭疾驰

山原风光,果香

身躯醉入"逸”的城池

石榴园,是否是高秋月圆大地的映照

姗姗来迟的中秋

多籽,多子

我看见了福满华夏,和

枝头里的乡愁


2021.9.10于洛阳孟津邙岭之上


《秋晨》



用几株蒲苇花作个记号

记述秋,以及这个秋晨

风很轻,薄薄的凉意

弄疼了那只读晨的蜻蜓

露,还在翼上

心早已同旭阳飞翔

思想的烈马

缩短了远山的距离

道,神采飞扬

也记得旧年菊香暖热的那坛老酒

与君开怀畅饮

秋阳嫉妒的眼神

让漫山的红叶,成为

朝霞竞技

写就的文章


2021.9.12晨记


《立夏走笔》



立夏,风暖草香

洛浦的柳

放飞了思想

胡同,古巷

青石板延伸了史海

黄土上的铜钟

撞疼了,夏的骄阳

五千年的字符

汉字,醉了心神

初夏的时光哟

太康路的花海

也有

迷人的霞光


2021.5.5于长兴阁


《题都安石《古韵》》



拿一把素琴

松下,与群峰对坐

溪流潺潺

亦如丝弦,激动吾心

山巅之上

游云,也知此意

风歌已千年

那曲高山流水,成为

霞阳眸子里最纯的真情

其实,骨子里的记忆已传唱了亿年

正如,己化为岩石的一个个字符

雪花里的梅香,早已

从春的脑海里

惬意溢出


2021.10.9于洛阳听石馆


《于嵩阳书院》


凝望少室

身倚峻极

太室山下,两袖

清风习习

汉柏银髯

先贤们也曾在此顶礼膜拜

书香里的杏坛

走出来多少巨子大儒

如今我来

只为点燃心中的檀烟

中岳的魂魄

骨髓里站定,血脉

流动的旌旗


2021.9.18于故乡


《伏牛听雨》



听雨,伏牛山上

诗化的云雾

让丛林高歌癫狂

也许是心神放飞就应该这个样子

白云峰恪守

笑观山云激荡

推开云海

看苍鹰如疾舟飞来

溪流徐缓的调子

禅缘天籁

造化意定的力量


2021年重阳日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中


《白云峰晨读》



推开窗,静赏

烟岚勾画的晨妆

千六的海拔

一把藤椅

身躯,似坐在清风之上

观群峰叠秀

听,鸟鸣欢唱

潺潺的溪流声乐

描绘着脑海里的山川海疆

其实,晨风的调子并没有那么浪漫

青翠的诗

也只是云霞的冥想

看稚阳的光线,一次次

在峰间划过

谷间的听禅,仅仅是

让云山的书页

又多了

陶醉心神的

字行


2021年重阳节晨于洛阳白云山白云人家


《担当》


于重阳

踏上攀登玉皇顶的路上

雾霭云烟

浴净,仙域的道场

红桦林很静

弱躯,也能肩负擎天之柱

峭壁巨石,记下了

那幕责任书写的担当


2021重阳节于玉皇顶上


《玉皇顶上》


登高,于玉皇顶上

云家的雨烟

情话,将万山俏藏

羞涩的风

吹红了极顶的面颊

心里的念想

让爱的浪漫信马由缰

细雨,吻热了瞳孔里的风景

云海的诗句

让正午的阳光

暖透了心房


2021年重阳日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玉皇顶


《洛阳白云山九龙瀑布》



于九龙谷

秋语,打湿了枫的叶子

竞技于岩壁

瀑布牵手挺拔的乔木

高歌嘹亮

似乎闯入了秋的牧场

三江欢聚

星月家的白云山上

提壶老酒,对坐

猛然间读懂山的情话

千米高崖修筑的道场

龙的灵慧

彩虹镜外

觉悟,染山的霞阳


2021.10.13于伏牛山腹地九龙峡谷


《写给白云人家》



总以为,唐诗

是那窖藏多年的陈酿

宋词里的语言

白云,让思想飞翔

也想着,老娘熬制的那锅米粥

入髓的香味

是否,已感动了上苍

春花有意,秋

怎会没有情意

白云峰巅,游云

慧语的禅句

无须让霞光再证明什么

那段流溪的乐谱

苍穹的辞海,早已

做了点题


2021.10.13于白云山


《陆浑读晨》


也许是昨日雨丝的光照

也许是白云山巅云海揭晓

自家的院子,松

香透千里

流诗的伊水

让清乐层层叠高

记不得山村当年的样子

眼前的烟波浩渺

激荡的心,似已

冲破云霄

思想着晨舟劈波的晨语

田湖的风,唤醒鸣皋

千年的程学

尤如这碧波洗心的清流

秋的神经

将伊阙的乐调

悄悄调高


2021.10.16于陆浑水库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学术指导,《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历任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