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一径深
——史耀华古体诗词赏读
张三里
新疆诗人史耀华,继2016年底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个人诗词文集《行迈集》之后,其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间,陆续又写出了数百首诗词作品。并分别刊发于《中华诗词》《兵团日报》《诗词月刋》《诗词之友》及知名新媒体平台如《小楼听雨诗刋》《云帆诗友会》等等。目前史耀华将其近来新作精心删选修编,形成了这部共包含500首诗词及两篇散文在内的《听风集》文稿。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回顾其发展过程,“新体诗运动到唐初完成,最终确定了五、七言古近体诗,成为当时和后世诗人常用的百代不易之体。"(周啸天语)至于词,则是由民间所唱的长短句发展而来,从唐代的出现,到宋代,就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许久以来,历朝历代,不分阶层,无论南北,对于诗词的追求热爱者不计其数,亦不乏大量的优秀诗人和优秀作品。及至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工程。“文化自信”终将成就越来越多的诗人。
诗人史耀华生于1959年,原籍河南省郸城县。早年入伍西陲边防,在新疆工作生活四十余载。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诗词学会理事,重庆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诗词文集《行迈集》、诗词集《听风集》等作品集。史耀华是一位古典文学功底很厚、古文化基础修养很高的诗人,他一直偏爱古体诗词写作;这些年来诗人写出了很多精彩的诗词作品,“龙虬摇雁影,绮果映天光。俯对秋风语,今来不做王。”(见《遵嘱题李永茂先生摄苹果满枝图》),“摇手天山远,苍茫一径深。春秋争世纪,雪月忆空林。客梦浮槎渡,秋声鼓棹吟。诗愁羞短发,好牧五湖心。”(见《初冬》)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精彩纷呈,得到诸多名家和文学爱好者的赞誉。
诗人史耀华在企业界是著名的企业家,在诗词创作上,也是独具一格的诗人。诗人继承国古典诗歌传统,殚精竭虑,不断探索,其诗词作品不断走向成熟、走上高度。这里也是与诗人付出了艰辛努力的结果!
远方之远,是诗人内心抱负的旷大之远。
从诗歌人生的角度上看,我更愿意把史耀华当作一位诗人来看待,然而,诗人作为企业家的人生经历也是他诗歌之成长中的重要内容,诗人的生命是一种波动的情感,诗人不仅仅是“人在旅途”的人,更是“诗在旅途”情感流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远方之与诗,不是远方之远方可成诗,而是心灵之“远”才能成诗。万里之路,东西南北,长途短途,看大好河山,民风民俗,斑斓世界,便会广大视野,悦放心情,激发灵感,诗思如泉。然而,这一切需要诗人的一颗粒子一样的细微诗心,唯有真性情者,方可永远与诗相伴。
诗人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之诗中写到:
大漠千秋业,鸿图夙念开。
冲风还抱月,破雾复寻梅。
便许旌旗乱,何辞雨雪来!
关山驰万里,碛路本无苔。
这首诗大抵上也是诗人自我心情的一种释怀,诗人为原新疆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漠千秋业,鸿图夙念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事业的理想追寻,在前进的途中,那种豪情万丈的气魄与胸襟,“冲风还抱月,破雾复寻梅。”;其实,在诗人的人生工作经历中,同样有过许多曲折和转折,坚定信念永向前,“便许旌旗乱,何辞雨雪来!”含有一种人生哲理;结句“关山驰万里,碛路本无苔。”更是诗人胸怀的旷达与释放。
纵观诗人史耀华的诗歌,类似这种抒怀写意的作品很多,诗人将人生的旅途叠放在诗词之中,也是诗人一生与诗相伴的灵魂旅行之记录。
心灵之远,是诗人人生历练的境界之远。
诗歌爱盛世,盛世恋诗人。当代中国诗歌的繁荣兴盛,是与时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分不开的。古体诗词之种文学样式本身没有变化,但文本内容在不同时代诗人的笔下浑然不同,尤其是当代思想的解放和文学思潮的融合,给当代诗人带来了全新的文学题材与思考。诗人史耀华对杜甫的作品情有独钟,他的一些作品都是步杜诗之韵而成,但却是写出了全新时代生活的内容。
诗人在《嘉陵听风二十首之十四》之诗中写到:
策杖上青峰,浮流雾晓空。
云鳞偎厦宇,断籁入繁葱。
曲岸沉襟抱,寒江起郁朦。
今来邀旭日,引臂接东风。
个体的人永远是时代之中的一分子;任何一个诗人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成为大诗人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永远爱时代的影响。当今世界之时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全新盛世之时期。乱世黄金,盛世艺术。作为时代艺术之一的诗歌,更能从中领悟到盛世诗人的内心恋情,《嘉陵听风二十首之十四》一诗,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代中国人艰苦图强、奋发向上、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境界。
心灵之远是促成这首诗的境界之远的关键,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在嘉陵江边迎风长歌的豪迈。
又如,诗人在《天山北坡二十吟之一》之诗中写到:
三月天山雪,飘萧作别裁。
氤氲迷早雁,绰约嫁疏梅。
野马飘尘去,云鹰度雨来。
东风催左柳,直把阵图开。
这首诗同样把诗人豪迈奔放的胸怀释放开来,将心灵之中和一种辽远、辽阔、雄浑、浩大呈现出来。这首诗也同样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气质。
笔力之远,是诗人博学高雅的修为之远。
在诗人史耀华的诗词作品中,化古为今、化典为意、化陈出新,往往能在平静之间突出特别的意味。这种文采,非博学而不可得。当今,特别是一些学习写新诗的朋友,不注重学习,以为诗歌只需要“情”和“感”,而事实上,越是优秀的诗人,往往就是越爱学习的人;因为,只有学识修养高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感知心灵的脉动,也才能写出好的诗;李白杜甫在学识修养上,是公认的有修为之人。
写古体诗词,当然需要学习,否则,连最基本的韵律与对仗都搞不明白。然而,仅仅学习格律知识也是写不好古体诗词的,更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还需要一颗多愁善感的诗心才行。
诗人之笔的力量,体现在诗人的诗句之中。《野望十首之七》一诗,“衔梦天涯对月痴,离怀犹记杪冬时。小河吹浪消寒暑,老屋炊烟惜暮迟。四十年余平水韵,八千尘外镂冰诗。乡心好约排云鹤,醉袂清歌莫问谁!”诗人长叹了他恋诗的一生,“四十年余平水韵,八千尘外镂冰诗。”亦正是诗人苦心诗词、一直坚守的写照。
又如《西江月进疆四十一周年二首》之二,“红柳凌寒热舞,胡杨寂寞经年。便将戈壁筑家园,细雨春风洒遍。大漠雄师破阵,三山戎将屯边。谁描塞外碧云天,当问狂潮惊澜。”诗人将他一生在边疆工作、为了祖国的边疆经济建设与发展做贡献,词句雄浑壮阔,颇有豪放词家之风范。
在当今以新诗为主体的诗歌界,我还是主张诗人们多学习一下古体诗词。从古体诗词中汲取营养,对写作新诗同样是有巨大帮助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指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个“双百”,至今对诗歌创作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指导。双百方针,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规律。诗歌创作,必须从多个体裁、多种形式中去探索,只有探索才能溶炼一个人的思想,只有探索才能提升一个诗人的文采,只有探索才能广开视野,只有探索才能在创作中做到创新。
紧扣时代脉搏,才能与时俱进。中国古体诗词一直被广大百姓接受并喜爱,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是古体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反映时代社会生活和人生情感的精彩作品之原因。中国古体诗词作为世界诗歌大河之中的一条长江,需要当代的一部分诗人去坚持探索、传承与发扬。诗人,一定是广泛探索、不停前行的人。
诗人史耀华,为人谦和、处事公正、博学多识、令人尊重,衷心祝愿诗人之笔长青,祝愿诗人用自己独到的、敏锐的文学视角发现生活并熔铸成诗,为社会、为大众、为人生写出更多优秀的诗篇,以更多的佳作汇入当代中国盛世诗潮。(本文选自张三里《当代新疆诗人艺术论》一书)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