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晚报》记者纪良发
在纪晓岚(文达公)诞辰300周年之际,纪氏后人历经半年筹备和精心谋划,举办这次盛大的纪念活动,意在追念先人,缅怀他的卓越成就,弘扬他的优秀品格,传承他的思想精神。激发纪氏后人的荣耀感和进取心,更好地走好前行的的路,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新贡献。
纪念活动成立了组委会,组长:纪执明(景城纪氏)、副组长:纪国良(文安纪氏)、纪执放、纪执军。活动策划:纪国良、纪执军、纪执明。会务组:纪根生、纪烈恒、纪烈文。
纪念活动由景城纪氏家族主办、海内外纪氏宗亲协办,天南地北、祖国各地纪氏宗亲、沧州纪晓岚研究会、甘肃纪晓岚研究会、崔尔庄纪晓岚文化园及当地文史研究爱好者等20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包括:纪念大会、书画展览、座谈会、学术研讨会、游览“纪晓岚文化园”,各地宗亲家族文化交流会,会期两天。
清代学界领军人物
纪晓岚(文达公)(1724--1805年),字晓岚、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原籍直隶献县,现为河北省沧县。
纪晓岚(文达公)出生于崔尔庄, 四岁开蒙,15岁受业于名儒董邦达等,24岁中举,31岁中进士,人翰林院。历任侍读学士、学政、考官、编修等,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后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等。嘉庆十年卒于京师,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谥“文达”,葬于崔尔庄镇北村。纪晓岚(文达公)一生精力倾注于《四库全书》。这部全书是我国古代最浩大的文化工程,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
晚年所著《阅微草堂笔记》杂记小说,与《红楼梦》《聊斋志异》成为清代最流行的文学作品。是被公认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堪称“清代学界领军人物”“一代文宗”。书画展览在南园开展。
这次纪念文达公诞辰300周年书画展览在古色古香的崔尔庄“南园”举行,得到了中华纪氏书画家的鼎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国内知名书画家热烈响应,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给予展览友情支持。
作为组委会成员、活动策划的纪国良宗亲发挥他人脉资源丰富,联络广泛的优势,与组委会齐心协力,多方征集参展作品,付出了大量心血,显示了大智慧、大格局。
从而使这次一个家族举办的书画展规模、档次得到了大幅提升,高层次、高规格书画展的盛大举办,是本次纪念活动引起轰动效应的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这次我为文达公诞辰300周年创作了《一代文宗 山高水长》《四库全书 百科瑰宝》《高山仰止 光照千秋》三副联语,由书法家良昌兄书写,诗人良工弟受我委托填写了一首《沁园春、文达公诞辰三百周年有感》。由书法家王文丰书写。
花雨江南,风骨河间,俊客九如。历三朝寿老,政通文达:诙谐淡泊,冷色青舒。别调聊斋,红楼饮却,自向清波尺素嘘。 人间事,阅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结言四莫相予,大世处仁山智水琚。想王候将相,春秋史话:岁时用舍,烟火原初。尧舜当期,文明守望,曲直何妨加减除。身心健,愿纪氏儿女,抱朴安居。文达公出生在崔尔庄纪氏大宅,其宏大的纪氏宅院有“九曲九廊太湖石,九门九户九关厢”之气派。大宅中又分为不同的堂号,分住着纪氏各支族人,“守恒斋”便是文达公的具体故居地。崔尔庄纪氏大宅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南园”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文达公的叔父容雅公始建,其后人居住于此。沧海桑田,当年繁盛的纪氏大宅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变迁中。南园纪氏后人追念先祖,2020年在南园原址一角,重新建起了一座仿古四合院,也为家族提供了活动场所。景城纪氏德善好施、功名显赫自乾隆至清末200年中,景城纪氏科取进士7名(其中一名资料不详),举人约30名,其中武进士2名,武举10名。文有官至一品的文达公、武有二品大将堪镕公,实可谓“将相之家”,荣乾隆帝赐予“一品荣封”“四世一品”两块亲笔御匾。乾隆帝还御赐“光国寿民”匾,以表彰景城纪氏开仓赈济,救国救民的大义善举。景城纪氏传承家国情怀,尤其在近代民族命运攸关的危难时期,先辈们满怀民族大义,为维护国家尊严、为推动时代前进、为抵御外辱勇于献身、冲在时代前列。
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景城纪氏执放宗亲在发言中说:文达公历仕两朝,四十余年间,以学问文章著称于公卿间,被称为“大手笔”。他于书无所不通,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其学在辨汉、宋儒术之是非,析诗文流派之正伪。又精通纂辑之学,钩深摘隐,冠诸简首。文达公一生为官清廉,先后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举荐大量人才,但始终坚持以真才实学为标准、严禁考生行贿送礼。文达公去世后嘉庆帝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文达公在清代处于文坛的领袖地位,他主张文章风格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不夹杂私怨,不违背道德风尚,并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清代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的崇实精神,文达公认为“圣贤之学,主于明体以达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实际,不应局限于空谈。文达公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文达公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非凡的成就,更是一个崇尚真理、勤奋治学的楷模。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真理、传播知识,对于后人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文达公上推七世,纪氏家族中读书人众多。文达公八世祖纪廷相,字柱石,是景城纪氏属意科举的肇始。至文达公一代,景城纪氏出现了科第蝉联的景况,家族达到最为鼎盛的时期。景城纪氏子孙中,仍不乏有影响的人物。文达公推动景城纪氏兴办家族教育立足于封建社会的基本现实,其鼓励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以此兴盛家族,其试律诗著述也被后人刊刻作为教育文本。文达公以学术立身,故而其尤其重视文教,其众多藏书、著作等对其宗族、弟子等多有裨益。
自古以来,家训多首重修身,以此为后人塑造良好的道德操守,而纪氏家训也不例外。 他也深切的期望后人也能做到清廉自律,他叮嘱子孙“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家训中寄托着文达公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并以此教导纪氏后人遵从规矩做人、勤勉治学、清廉为官、淡泊自持的准则。纪氏家训代代相传,是纪氏家族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重要准则。守正规直,廉洁自律,书香传家。在纪晓岚之后,纪氏家训深深影响着纪家每一代人。文达公之孙纪树馨,秉承先祖家训,收集整理祖父文达公的文稿,最终编成十四卷《纪文达公遗集》。
文达公的成就和精神,对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文达公的学术精神,努力学习,不断追求真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执放宗亲作为文达公的十世嫡孙最后慷慨陈辞,他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更好地传承纪氏好家风,更好地打造文达公文化理念品牌,更好地用实际行动为河间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晓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纪晓岚研究会在纪念文达公诞辰300周年学术座谈会,提出了纪晓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重大学术命题。
据史料记载,纪晓岚逝世六年后,其孙纪树馨整理刊印了《纪晓岚遗集》,其门人刘权之、刘鹤、阮元分别作序,高度评价了纪晓岚的学术地位和思想艺术价值,开辟了纪晓岚评论研究的先河。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纪晓岚研究的成果,在清代,只散见于清人有关著作中的只言片语,观点多元,褒贬不一。民国时期,鲁迅、徐世昌、蔡元培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对纪晓岚作出了重要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纪晓岚研究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基本形成了“纪晓岚考据学、《阅微草堂笔记》学术以及四库学”等三大主流。
在纪晓岚故里—沧州,对纪晓岚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民间传说和围绕纪晓岚生平等进行的考据方面。近年来,关于四库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沧州文化界人士开始谋划纪晓岚研究相关活动和创建组织。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于2003年成立。研究会成立以来,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观,深入挖掘整理,注重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发挥纪晓岚研究的应有作用。编辑会刊《纪晓岚研究》,出版了以考据为重点内容的《纪晓岚文化系列丛书》等系列专著、《纪晓岚研究论集》《阅微草堂笔记解析》等学术著作。
纪晓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但也要看到,目前,纪晓岚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纪晓岚学术研究系统化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谋划解决。
在新形势下,纪晓岚研究要结合沧州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需要,重点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弘扬“盛世修文,传承文明”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回望历史,总结历史,传承文明,开辟未来,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历史任务。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为如何利用、整理、编辑历史文献资料,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了借鉴。
二是培铸“严谨治学,为学求是”品格。纪晓岚一代文宗,其治学态度严谨谦和,实学而求是。他身体力行“学术包容”,不搞学术壁垒,不主观臆断。对待“汉儒”“宋儒”两个学派,从未厚此薄彼,任意臧否。提倡互相尊重,“相互借鉴”。
三是宣传“记住乡愁,热爱沧州”情怀。纪晓岚到距离家乡数百里以外的京城为官,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他年过半百之时,开始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历时10年,成书六卷。全书40万字,1200余则故事。难能可贵的是,其中记录描述沧州的人事风物的达400余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足见纪晓岚难以割舍的爱乡之情。为考证研究当时的历史景况、世态人情提供了可靠性的文字资料。
文达公所成长的家族沃土
景城纪氏执军宗亲在发言中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文达公这样人物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他既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也有康乾盛世的时代背景,还有景城纪氏深厚的家族文化背景。
景城纪氏,自明初椒坡公迁居景城到文达公出生,已经历时300多年。300多年中祖先们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他们在不断创造、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对文化也是孜孜以求的,到十四世文达公这一代,景城纪氏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耕读大家,善善世家。
景城纪氏先祖以孝悌立身,友爱邻里,逐渐形成了仁爱宽厚的优良家风。十世祖 厚斋公,身处明末乱世,在其《花王阁剩稿》诗集中,不乏忧怀国家命运的诗篇。
景城纪氏的先祖为官清廉、 爱民勤政。十六世树森公一身正气,面对赃官的巨额诱惑不为所动。在发生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昌毓案》中,做到了一尘不染。
十八世堪瑜公为官爱民、抑强扶弱、为官能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山东禹城、郓城两县原来都是难管理的乱地方,官府腐败、盗匪猖獗、民风彪悍。堪瑜公先后在这两地做县令、知县,他一手大胆严厉打击豪强恶霸,整肃吏治,废除衙门盘剥百姓的陋规恶习;一手大兴教育,教化百姓,雅化民风。在他强有力的治理下,所辖地方很快改变了形式,博得百姓的拥戴。
可以这样说,景城纪氏有清一朝科第连连,为官者众多,他们都践行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圣训,为官者没有一个是赃官、恶官。
景城纪氏为民族文化和教育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六世树森公不但是一位好官,还为我国国粹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作的剧本《错中错》是中国京剧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剧本,其艺术成就,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钜维公倾心教育事业几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在那个民族涅槃的特殊年代,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景城纪氏先祖是维护民族尊严、抵御外辱、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参与者 。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后,清朝有国无防,任由强敌宰割,腐朽的满清政府几乎到了谈洋色变的程度,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广西左江兵备道,南宁海关监督的堪谨公,不惧洋威,敢于抵抗,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彰显了民族气节。
众所周知,晚清时的“戊戌变法”运动。光绪25年(即1895年)春,各省进京参加科考进士科考的举人们,在京等待发榜。这时,清廷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至北京,应试的举人们顿时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共同响应,1200多名联署,上呈光绪皇帝,表示反对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起事件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它是“戊戌变法”的前奏。殊不知,在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堪诰公率领本省45名举人们参与了上书签名。直隶举人参加“公车上书”的45位中,我祖占其两位,且我祖为首者!
堪颐公青年时期,正是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的晚清,他胸怀救国大志,在日本军校留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毕业回国后,积极参加了意在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辛亥革命,他利用掌管军械库的工作之便,为起义军提供了大量武器。曾为起义参谋部次长。1922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24年授予陆军中将。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堪颐公又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推荐为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清漪前辈(女)笔名路西。她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秘密计划《田中奏折》,震惊了国内外;《田中奏折》就这样被公之于众,震惊了国内外,沈钧儒先生称赞路西干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她是京城第一位女律师;她是老国民党党员;当她认识到国民党的问题后,又积极参与了共产党的地下活动。解放后,又投身到国家的法制建设中。她是一位负有民族大义,勇于走在时代前列的烈性女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路西在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参加了司法改革和清理法院积案等工作。她精心研究法律典籍,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编辑了《列宁论法制》、《清史稿·刑法志注释》和《中国古代赎刑》。
景城纪氏先祖还出现了一大批忠烈报国的英雄豪杰。清恕公、根桐公父子带头组建“抗日铁血团”。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疯狂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各地人民群众也自发组织起了不少抗日武装。清恕公父子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涌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
1937年8月的一天,根桐公将一群有志于抗日的本地豪强,聚集到自家医院,商议组建抗日武装队伍。根桐公的父亲清恕公知道后主动参与其中。会议决定组建“铁血救国团”,推举清恕公为团长。随后召集民众,收集民间枪支,成立抗日武装队伍。队伍在一个月内迅速壮大到2000余人。他们主要在沧石路沿线展开活动,重点打击破坏日本鬼子交通运输。
执明宗亲在纪念文达公诞辰300周年活动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通过这次活动,增加了大家对文达公思想、文化的了解,增加了对整个景城纪氏家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对家族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家族人员的荣誉感、凝聚力、进取心。建立了景城纪氏与各位来宾,各地宗亲之间的友谊,为我们今后的交往、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文达公及其家族,历史上是一个立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的优秀族群,然而家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在纪念文达公诞辰3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文达公及所有先祖先贤,其目的在于引导我们继承、弘扬、传承先祖们优秀的精神,走好我们今天前行的路。纪氏族人游纪园
纪念文达公诞辰300周年活动,其中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安排与会纪氏族人游览“纪晓岚文化园”。
纪晓岚文化园是沧州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作。这里原是乾嘉时期纪氏别院遗址,坐落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现占地面积150亩,已投资5000万,景区以清代著名学者,一代文宗纪晓岚的生平业绩为内涵,仿清园林式建筑为载体,以生态枣林为依托,集文化性,娱乐性于一体,是一处雅趣四溢、乡思莹旋的绿色休闲,游览之所。按纪晓岚的著作和兴趣爱好及传闻,建有三大殿(文漪阁、敬先堂、奉贤馆)、四合院(官海书丛馆,九十九砚斋,滦如槐姑室、阅微草堂)、钻钱眼、大烟袋、春帆湖、联圣廊、纪家枣行等 多个旅游景点。
园内景致错落有致,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纪晓岚丰富的人生历程和多彩的兴趣癖好。游览纪晓岚文化园可使朋友们跨越历史时空,感慕盛世情韵,重睹先贤风华,引发人生遐想。
.亭台水榭,曲径通幽,诗联相映,雅趣四溢。春赏绿意,夏闻蝉鸣,秋收万果,冬雪寻梅。极具北方特色的园林,让人们感慕纪晓岚文化的同时,能特意享受到历史跨越的厚重宁静之感。
奇花异草,怪石嶙峋,百方名砚,烟袋巨擎。无一不是纪晓岚生前所爱,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之景观
文宗楼:分为五层,将全面讲述纪晓岚履历生平,文化成就,官宦生涯,家庭交友等内容,突出反映纪晓岚刻苦勤奋、乡杜神童、勤政廉政、宦海沉浮、官学节能、主编四库的一代文宗形象,为当代学子构建一处膜拜之地。
联圣廊:清朝肃以对联闻名于世,盛极一时。纪晓岚有联圣之称,故此世间少有楹联可以难倒纪晓岚,此景为联圣廊,即所有对联皆为纪晓岚所属,彰显纪大学士才高八斗,机智诙谐。长廊幽幽,美景连连。
纪大烟袋:此景为纪晓岚文化园标志性建筑物,因其烟枪甚巨烟斗又绝大,故纪晓岚素有纪大烟袋之称,取其原形,放大比例造型铸成世界第一大烟袋!全长十六点八二米、总重达二十一吨,彰显古代旱烟原形,供后世观摩。
纪晓岚文化园园长、诗人刘汝政对未来远景充满着美好的构想,一轮太阳在他心中冉冉升起。沧州担负的政治与文化功能,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这也是政府推动与助力我们发展的大好时机。文化创建、文化自信是我们着力打造纪晓岚文化品牌的主旨,更是契合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大目标。所以,我们要依靠政府做宣传、依靠游客做推广、依靠自身求改造、依靠专家来提升。
为了充实纪园文化内涵,该园正在立项,文化广场,古文化产业,产品商贸一条街项目。到时一个更具地方特色,集文化旅游,文化休闲,购文化产品全方位的新纪园将展示给社会大众。
诗赞曰:
纪苑崔嵬岚气澄,枣乡郁郁瑞霞生。
万年翠柏承新露,一片青松隐早莺。
玉带三朝烟里月,流风四库雨中亭。
竟帆弄墨经风雨,宦海书丛不倒翁。
(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作者简介:纪良发,皖江文化、抗战史、红学研究专家、学者。《皖江晚报》池州记者站站长。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传统武学、中华武藏编(筹)委、九华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池州市中医药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沧州市纪晓岚研究会理事、池州市人民法院、池州市人民检察院宣传顾问、池州市屈原研究会理事、贵池分会副会长、池州市钱镠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池州市边防检查站大练兵教官。池州市武术史志编撰委员会委员、编撰办副主任。池州市武术协会常委、名誉副主席、副秘书长。池州市太极拳协会常委、副秘书长。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