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梦幻绮旅
神秘的阿勒泰,恍若步一幅活灵活现的梦幻画卷,一次次在我的梦中出现。牛羊悠然自得,在翠绿的草原上编织着生活的诗篇,它们的身影在晨曦与夕阳下,如同镶嵌在绿色绸缎上的珍珠,闪烁着温馨与和谐的光芒。马儿则在这片无垠的戈壁上自由驰骋,每一次蹄落都激起一阵尘土的欢歌,回荡在广袤的天际之间。
而那白桦林,它们英俊挺拔,历经风霜雨雪,仿佛是大自然最骄傲的杰作,每一片都诉说着爱情与希望。当夕阳的余晖洒落,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温柔的橘红色,与白桦林的故事交相辉映,美得让人心醉神迷,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了这场视觉的盛宴之中。
如今,我从梦中走进现实,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仿佛要将这份美丽永远镌刻在心间。夜幕降临,星辰点点,如同夜的精灵在悄悄眨眼,月光则如同细腻的绸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一丝丝凉意和无尽的遐想。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仿佛能听见阿勒泰的心跳,它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邀请我进入它的梦境。
在梦里,我化作一缕轻风,穿梭在白桦林间,与它们共舞;我又变成一只小鸟,翱翔于蓝天之下,俯瞰这片神奇的土地。当我从梦中醒来,晨光已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明媚。我睁开眼睛,眼前的阿勒泰依旧那么美丽,那么生动。
走进可可苏里
可可苏里像一位沉睡的少女,天然的妆容,无需打扮就能迷倒万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湖泊和茂盛的芦苇,芦苇在风中等待爱情的垂青,愈发绿的养眼。这里完全不像人们常说的边疆那么荒凉,反而水草丰美,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绿洲,美得让人心醉。
牛儿、马儿在这里悠闲地逛着。大自然对这里真是慷慨,给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湖边住着的人家也特别热情,见到人总是笑眯眯的,让人感觉特别温暖。而这里的姑娘们,一个个都长得水灵灵的,笑起来更是比花儿还要好看,让人看了心情都好了起来。
站在美景之中,我想变成一条自由的鱼儿,天天在这片湖水和水草之间游弋,忘记所有的烦恼,有了不快就慢慢的吐泡泡。群水之间,只有时光和我,让时间停留,让宁静与美好在水中绵延。
流水的启示
——读黄亚洲行吟诗《漫步额尔齐斯河发源地》
王长征
黄亚洲行吟诗作《漫步额尔齐斯河发源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额尔齐斯河发源地的壮美景象,更是一种哲思,借此抒发诗人对于生命、志向和选择的感悟,是一种典型的情景交融。
诗的开篇以“估计云和鸟都是从这里出发的”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云、鸟与河流的发源地互作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随后,“云杉林是,白桦林是,落叶松林也是”的排比,进一步强调了这里是生命之源的因缘。“额尔齐斯河是从这里剪断脐带的”这一句,更以婴儿出生剪断脐带的比喻,形象描绘了一条河的诞生过程,赋予河流以生命的意义,寓意着事物的启始及其无限的可能。
通读全诗,诗人通过对林子、水塘、猫尾草、四裂红景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额尔齐斯河发源地的多样性和美丽,并以此作精神升华。“呱呱作响”的河流之音,被诗人巧妙地比作“婴啼”,随后又转而认为是“欢笑”,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独特感受,也寓意着诗人对生命和未来的乐观态度。
无疑,“人说大河向东流,但她自有她的志向”,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对比传统观念里河流东流的现象,强调了鄂尔齐斯河独特的流向和志趣,同时,也借以表达了对个体选择和自主性的尊重。为此,作者还进一步作了强调:诗人自己“走下卵石滩,坐到她身边,脱下袜子,请她助我沐了足”,将这种尊重和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这里也可看出,细节描写对于作品的重要。
“这世界,是有多种方向的/鄂尔齐斯河,你一出生/就带了某种启示/你不是婴啼,你是欢笑”的结尾,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世界文明进程的独特感悟。
确实,额尔齐斯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象征,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生命有多种可能,选择有多种方向,只要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志向和梦想,就能像鄂尔齐斯河一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出属于自己的欢笑,你说呢?
由风景而入精神,这首诗自有典范的意义。你读了一遍不够,可以再读一遍。
向林徽因致敬
评孙晓娅新作《你是神仙遗落的翡翠》
文/王长征
向前辈致敬,是文人书写的一个重要传统,孙晓雅教授作为知名女性学者,刚刚出版了《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其中林徽因作为重要篇章被她着重研究。近日在新疆阿勒泰采风,她触景生情,写下了《你是神仙遗落的翡翠》这首向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致敬之作。
在这首诗,她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诗以“你是神仙遗落的翡翠”为核心意象,将林徽因或她所代表的美好、纯净与高贵,比作遗落人间的珍贵宝石,既表达了对其非凡气质的赞美,也赋予了诗歌神秘而浪漫的色彩。通过“夏日流火的琥珀”“阿勒泰的明珠闪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了既热烈又宁静、既辽阔又精致的世界,与林徽因的才情与风华相得益彰。
在诗歌结构上,诗人模仿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句式与节奏,保持了原作的流畅与美感。每节诗行错落有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通过“你是……你是……”的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了对“你”这一美好形象的感受。
本诗情感丰富而细腻,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性光辉的颂扬。通过“那柔,那婀娜你是,妩媚”“纯净,庄严”展现了“你”的多重魅力。而“你是别克一闪一闪的眸子,是光/嵌入草原的心”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
作为致敬之作,孙晓娅教授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她不仅选取了与林徽因不同的自然元素(如夏日、草原、琥珀等)作为诗歌的载体,还融入了更多地域特色(如阿勒泰、毡房等),使得诗歌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与风貌。她以其独特的意象、优美的结构、丰富的情感以及巧妙的创新,成功地传达了对林徽因及其所代表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与敬仰。
读龚学明新作《葵花》
王长征
龚学明的诗作《葵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幅新疆边陲地区的自然画卷,寓含了诗人对生命、生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歌的开篇便以“通往可可托海的公路向前延伸”为引,将读者带入了广袤而荒凉的地理空间。戈壁、黑白碎石的描绘,不仅勾勒出了新疆特有的地貌特征,也营造出苍凉而坚韧的氛围。“突然出现的一群骆驼迅速后移”打破了静态画面的沉闷,增添了一抹生动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迹象和自然的流动性。然而“来不及进入我诗歌的构思”,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瞬息万变、难以捕捉的感慨。
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远处的山脊和平展的地平线,以及低矮的天空,营造出宏大而宁静的视觉效果。而“野生的杨树林插入情节”,则像是大自然不经意间的一笔,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寓示着生命在逆境中的顽强生长。“大地在有水和无水间犹豫”,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新疆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的生态环境,以及大地对生命的渴望与挣扎。当诗人看到“一片铺开的葵花,一片青葱的玉米林”时,他的情感并未如常人般表现出惊喜或悲伤,而是以一种“敏感而勇毅”的态度,去感知和理解这片土地上的生命现象。在这里“将水种植进了水,让生存长出生存”,不仅是对葵花等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生命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创造生命。
整首诗以新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残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和生命时,应该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评诗人:王长征)
王长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汉诗》主编,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副会长。迄今在《诗刊》《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海燕》《大家》《滇池》等50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入选百余种文学选本,在海内外获奖百余次。出版诗文集《漂在北京》《鹿鸣》《心向未来》《幸福不期而遇》《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穿过薄薄的世界》《那朵红玫瑰》《从北京爱着中国》《小鸟坐禅》9部。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