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威散文:畅游岱庙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姚占威 | 发布时间: 2024-08-30 | 441 次浏览 | 分享到:

畅游岱庙


文/姚占威


某日上午,姚鹏驾车从济南出发,奔泰安市泰山区。泰安离济南约八十公里。先上高速,后改国道,一路畅通。两边夏季景色,把齐鲁大地打扮得分外妖娆。金黄色的麦田,于风起处,麦浪滚滚,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麦收,将是一个大好的年景。路边的野花,绽放着各色的花朵,点缀着大自然。即使不下车,也赏心悦目。

 因了周日,岱庙的游人特多。岱庙,又称‌东岳庙,是我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image.png


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至升平街,北至岱庙北路,东至仰圣街,西至福全街,总面积104480平米。岱庙符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遵从周礼的典制。岱庙城墙高筑,四角根据方位,分别建有“巽楼、艮楼、乾楼、坤楼”四座角楼,院落方正,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

岱庙整体布局,仿宫城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遥参亭、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厚载门等建筑;两侧配以庙、庑、亭阁,周围城堞。乃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它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宋代扩建始具现代规模。金、元、明、清,多次重修。庙中古树参天。其中,最为古老的是汉武帝亲手栽种的柏树,已有2100年历史。

岱庙内,保存着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以及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历史文物,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

庙内碑碣林立。现存自秦汉以来的碑碣石刻二百一十一块,素有“岱庙碑林”之称。其中“五岳独宗”,尤为引人注目。硕大遒劲的楷书石刻大字,高高矗立于庙中,参观者纷纷拍下石碑的雄姿。两块竖立的石碑,是大明隆庆元年由监察御史蜀人刘翾所立。一块为“飞龙岩”,一块为“翔凤岭”。两块石碑,互为衬托;一龙一凤,一阴一阳;两两相对,相得益彰。刚刚进入泰山区,经过岱宗大街时,自然想起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的诗句。这条大街的名字,可能以杜甫的诗句命名的吧?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进入岱庙以后的现实所否定。原来岱庙就在此处,地方街道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image.png


岱庙中诸多建筑皆可记数。如岱庙坊,建于清康熙1672年。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天贶殿,此殿系宋真宗封泰山,谢天书后创建,故称大宋天贶殿。碑文保存了宋真宗来泰山的史料。

“普天同庆”、“烟鲁百年”等殿堂,都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传统中国文化、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联“百年沧桑巨变铸辉煌历史,千年盛景宏图迎锦绣前程”,不正恰恰说明现在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吗?

我们来到钟楼。里面有巨大铁钟悬挂于堂内。钟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物质遗产。中国特有的古钟文化,灿烂辉煌。从“钟鸣鼎食”到“晨钟暮鼓”,古钟融于佛教文化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渗透于中华文明的不同领域。


image.png


关于钟的起源,目前发现最早的,是河南陕州庙底沟新石器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钟,大约在公元前3900年左右,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可巧的是,今年5月10日,我们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参观了庙底沟文化遗址博物馆。年轻女解说员详细讲解庙底沟文化遗址,其中就有陶钟的出土与说明。今至岱庙,再看到有关庙底沟陶钟的介绍,更加深了对钟的起源及其发展史的认识。

我和姚鹏一先一后走进钟楼大殿,欣赏观看。两位年轻的服务员,一高一矮,看见我们相对一笑。其中高个子女孩说,两个人长得真像,然后笑问,老师,您二位是爷儿俩吧?我笑而未答,但点了点头。稍矮个子服务员说,你们今天好运,花十块钱撞运气钟吧。姚鹏欣然同意,撞钟三下,钟声顿时激荡在高大的钟楼内,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image.png


【作者简介】姚占威,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理事。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有多篇文学作品刊发省市报刊和网络媒体。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