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微型小说里的军旅战神》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刘海涛 | 发布时间: 2024-09-07 | 2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刘海涛


王培静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培养的、已有30多年军龄和写作史的微型小说作家,他独特的军旅题材和在此基点上扩展的军民题材,展现出一种耀眼的军人姿态和时代精神。在中国微型小说创作界,这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值得关注的“军旅战神”。李洪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评论《侠骨柔情铸“军魂”》中说:王培静的创作大多从正面着笔,以写英雄居多,“充盈着一种光明和向上的正能量”。我之所以将王培静定义为“军旅战神”,是说王培静的英雄主义情结,贯穿在他塑造的军人英雄和与军队相关的平民英雄身上;还贯穿于和平时代体现了真善美的平民百姓身上。在这三类微型小说人物身上,都洋溢着一种和“有形的敌人”殊死拼搏,和“无形的敌人”凛然宣战的军人的战斗青春。

在《战神》里,那个“拼命三郎”刘飞,冒着敌人织成了火网的炮火,全然不顾“身上全是弹孔”仍要驾机回归,兑现了自己的“军人之诺”;在《军魂》里,谢连长舍小家为大家,一辈子驻守边防,而危急关头的石主任则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还有《寻找英雄》《无名小英雄》《谁的葬礼如此隆重》等作品,那些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精神丰碑”的英雄们,让处在和平岁月里的我们倍受感动。

王培静的《最美女兵》在数万篇作品的评议中登上了“中国好小说排行榜”。他用谙熟的微型小说技法,在“单一故事场面”里完成了一个女兵一生的命运描写和历史叙事:当开往青藏高原的一辆军车在零下40摄氏度陷入雪坑时,鲁队长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带着两个男兵奋力把军车推出了雪坑;军车重新上路后,鲁队长对女护士们讲述自己和男兵们睡在一个兵站的大通铺的趣事。这些直观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和回忆性细节的讲述,把一个女兵出彩的个性特征做了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的微型小说叙事。她的父亲在部队开车因病去世,是部队收留了她;为报恩报国,她军校毕业后重返昆仑山,一生未嫁,把青春和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青藏线,成了在昆仑山被反复传颂赞美的“鲁妈妈”。这是一个可以概括和平年代军人性格和牺牲精神的英雄典型。

王培静的英雄情结并不仅仅体现在那些身着军装的战士身上,就是在那些退伍老兵和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身上,同样也彰显出重诺守信、光明磊落的军人风采。退伍回乡的亚强不忘军人本色,每天坚持为村人扫街,替五保户担水,即使被大家误会,也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退伍军人亚强》)。当狱警的父亲从吕秘书长铺张浪费的细节中洞察出“这个男人不可靠”的品德,拒绝了女儿与他的婚约,体现出正气凛然的军人本色(《父亲的眼光》)。转业到基层的武装部长丛会江,义不容辞地践履当初在战场上的承诺,为牺牲的战友周正宝的父母养老送终(《承诺》)。

王培静那篇获得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的《长吻的魔力》,更是用微型小说“斜升式跳移”的手法,侧面写出了人民群众对消防队员的热爱。怀孕的妻子要丈夫宋阳陪着去医院做产检,但临出门时,宋阳接到刘政委的紧急电话要出“火警”;临走,宋阳给了妻子一个长吻,这个长吻竟让宁静一路顺利:坐出租车,女司机说了无数让宁静心里热乎乎的话,还不收车费;下地铁台阶,一个小姑娘本来是往上走的,两人错过后,小姑娘竟然转身架住她胳膊扶她下地铁台阶;上了地铁,一个中年人说他“马上到站了”而把座位让给宁静,但这个中年人坐过了好几个站都没有下车;到了医院排队挂号、检查、拿药,所有的人都让她排前面。宁静自己都感到奇怪:“莫非那个长吻真有魔力?”到了结尾,有一句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宋阳趁宁静不注意,偷偷地从宁静的外套上取下一个纸条,那纸条上写着:‘我是一名消防战士,因有火情去救火了,请您替我照顾她’——这就是“长吻的魔力”的谜底。作家隐含的创意,把一名忠于职守的消防支队队长对妻子的爱、对事业的忠诚写得饶有意趣,其结尾既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人民群众永远真心关怀那些为民救火的英雄,永远真情热爱那些为了人民而奋不顾身冲入火海的消防队员。

无论是飞翔空中的“军旅战神”,还是奉献青春的“最美女兵”;无论是信守诺言的老兵,还是以事业为重的消防队员,王培静塑造的各类人物大多充盈着一股光明磊落、勇猛进击的英雄气概和赤子之情。由部队培育了英雄主义情结的王培静,把这些凝聚在英雄人物身上的品质和忠诚,塑形为永不消失的“军魂”。

《画家和农民工》是王培静的新作。从情节内容看,这篇作品已经超越了军旅题材,但是这里面仍然闪烁着为最底层的普通群众着想的一种军人精神和军人气质。画家时光要处理一套旧居的杂物,找到了两个收废品的陌生人;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收废品的人处理旧家具和书籍获得的钱不用给业主,业主也不用再付工钱给他们。时光信任他们,连房间的钥匙都给了他们;事毕,时光满意,提出要宴请他们,他们婉拒了;给他们200元报酬,他们不收;最后就是去吃饭,他们也只是点了两碗面条;在回家的路上,时光忽然收到他们微信发来的2000元卖废品的钱,他们还说:“谢谢老板对我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比挣多少钱都高兴。”雇主的尊重和信任,激活了这两个收废品的人那颗诚信、感恩的心。时光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不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他们的职业,这平等待人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最终相互尊重对方,并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认同对方的劳动价值,这就是一个文化人最起码的品质和素养。被人尊重的底层群众,懂得诚信和感恩,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可以肯定的集体人格,也是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

王培静这篇新作,在微型小说的写法上是采用了“斜升反转”的结构模型来塑造人物和创建立意。故事启动后,“双方都不用付钱”的平衡约定被打破了,两个收废品的农民工,一而再、再而三地很专业地做好约定的工作,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遵守信用,婉谢雇主的额外报酬——这种微型小说处理题材的“重复斜升”的意识,将人物最初的相互尊重的性格元素做了“升三级”的文学处理。到了故事的结尾,“平衡约定”再次被打破:卖废品的人把获得的2000元巨款退还给了雇主。这是一个反转式的意外结局,作品的最后一句话是——时光的“脑子里回想着两张憨厚的面容和他们质朴的话语,笑了笑,找了个路口,调转了车头……”这是一个“留白”,时光调转车头去干什么呢?在我们的想象中,一个文化人尊重乡下人,会产生很多感人的故事。这篇作品再一次证明,军旅作家王培静的微型小说新作,仍然坚持用“军旅战神”的精神赋形于和平时代的平民百姓,仍然坚守着呼唤人间的真善美,他用这种文化人与乡下人互尊互爱的真善美去与生活中的假丑恶“宣战”。

刘海涛,岭南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学校关工委主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广东省作协第八届主席团成员、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第四、五、六届副会长。荣获政府特殊津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广东高校教学名师。在海内外出版《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等专著8部;主编写作学教材10部。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的文学奖、社科奖、教学奖。主讲的“文学创意写作”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延伸阅读

附:


画家和农民工

王培静


图片


时光是个画家,在国外留学多年,回到国内不久,他住在西郊,没有圈子的活动,几乎不出门。他的女朋友未名在城里上班,每天从西郊跑到东城,路上来回要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俩人准备结婚,时光突然想起,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自己还有一处楼房,那是爷爷去世后留下的,一直没有外租。要不是女朋友最近时常抱怨上班路上累,他都把这事忘记了。

时光想给女朋友一个惊喜,他想去那处房子看一看,结果翻箱倒柜也没找到钥匙,他拿上房本和爷爷的旧身份证出了门,同时他联系了开锁公司。他从网上找了家时尚的设计公司,约定一个星期后看房子,然后出设计方案。

按约定的时间在楼门口见面后,开锁公司的人看了他的手续,跟他上楼,三下五除二就打开了锁。

付钱换了付新锁,打发人家走后,他进了家。由于长久不住人,屋子里有一股发霉的味道。

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到处落满灰尘的样子,然后退了出来。到了小区门口,他对两个收废品的中年人说:“我在这小区里有个一居室,里边的家具、书籍和所有东西都不要了,你们跟我去看看。”

两个中年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满脸堆笑地答应:“好,好。”

他们提着两个大袋子跟着时光回到了楼房,每个屋看了一遍,问时光:“这里边的所有东西都不要了?”

“对,我要重新装修。”

“你是说,我们帮你把所有东西清理走,你不给我们钱,我们也不给你钱,废品就算送给我们的报酬了?”

“怎么,你们还想要钱吗?”

俩人又交换了一下眼色,一个说:“现在生活好了,破家具拉到农村也没人要了,破书当废品倒是能卖俩钱。”

另一个说:“看你也是个实在人,按您在大门口说的,您把值钱的东西拿走,把钥匙给我们,我们慢慢帮您清理,明天下午五点您过来拿钥匙行不行?”

时光思考了一下,和其中一人加了微信,把一把钥匙给了他们后走了。

第二天下午回来,两个中年人刚把家拾掇完。看着利索、干净了很多的房子,时光满意地点着头说:“不错,挺好的,晚上,我请你们两个吃饭。”

“吃饭不用了,老板,只要您满意就行。”高些的那个人说。

“谢谢老板对我们的信任,您都敢把家钥匙给我们,我们心里特别感动。”胖些的人说。

时光坚持要请他们吃饭,他们执意不去,时光就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他们说:“要不,你们把这两百块钱收下。”

两人摆手,坚决不收钱。

时光让他们坐上自己的车,问他们:“你们是哪儿人,吃什么口味的菜?”

“我们是山东人,好打发,真请我们吃饭,吃碗面就行。”高个说。

“老板,要不,我们请您吧。”胖子说。

“那就请你们吃家常菜吧。”时光笑着说。

进了一家饭馆,找地方坐下,时光把菜单递给他们说:“你俩点菜吧。”

高个子说:“我要一碗面就行。”

胖子说:“我也要一碗面就行,没有面,一盘炒饼也行。”

时光说:“点好点的。”

“那就鸡蛋炒面。”

“肉丝炒饼也行。”

时光点了四个菜,看他们吃得有些拘束,对他俩说:“你俩慢慢吃,我还有点事,先走了,放心,账我已经结过了。”

“谢谢老板。”

“谢谢老板,让您破费了。”

时光出门时说:“我应该谢谢你们俩,你们吃过饭打个车回去吧,我就不送你们了。”

开车走到半路,手机响了一下,路口红灯,时光看了一眼手机,有一个红包,他点开一看,是收废品的人发来的,留言:谢谢老板您对我们这么好。这是我们来这个城市后,遇到的最感动的事,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心里比挣多少钱都高兴。这两千块钱是卖废品的收入,请您务必收下。您请我们吃饭了,付出上咱们算两清了,有缘咱们再会。

时光摇了摇头,又深深点了下头,脑子里回想着两张憨厚的面容和他们质朴的话语,笑了笑,找了个路口,调转了车头……

原载2023年第10期《芒种》


我愿为军人代言和画像

王培静


图片


我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军龄的写作者,虽然现在脱下了军装,但还领着国防开支的工资。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依然还把自己归到军人作者的序列里。 

我从小就有个英雄梦,但命运一直也没有给我机会,能到战场上冲锋陷阵,把红旗插向最高的山峰。但我在平凡的工作中抓过杀人犯,帮群众从火海里抢出过煤气罐,从住户门口抱开过炸药包……

在我出版的21部个人作品集中,三分之二是小小说集,大部分作品都是军旅小小说。

从近两年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来看,大部分也都是军旅小小说。首发于2021年第1期《神剑》上的《最美女兵》,写一位长年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女军人终生未嫁,把青春和一切都奉献给了军营和边防,在无数军人的心中,她是他们的女神。后作品被2021年第4期《小说选刊》转载,2021年第7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转载,2021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转载,2021年第10期《小小说选刊》转载,入选《过目不忘:50则进入中考高考的微型小说》。入选2021年中国小说学会好小说排行榜。

原载于2021年第7期《故事会》的《神鹰一号》,是写战争时期军人意志的一篇小小说,作品塑造了刘飞这个英雄飞行员的光辉形象。作品结尾是这样表述的:眼前的飞机,使人们一下子惊呆了,这哪是飞机,几乎就是一团废铁。人们用东西撬门撬不开,从一个大点的窟窿钻进去,发现飞行员刘飞身上全是弹孔,身上、脸上的血都凝固了。他的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任怎么弄也掰不开。在场的所有人都失声痛哭。洪副参谋长安排,让那个飞机方向盘随他下了葬。在给他授予英雄称号的命名大会上,洪副参谋长红着眼睛说:“刘飞在身负重伤,甚至已经牺牲了的情况下,是凭意志把飞机开回来的,我们军队有这样的钢铁战士,还有什么打不赢的仗……”

这样的故事感动了我自己,相信也会感动众多读者。

发表于2021年8月10日《解放军报》上的《守岛老人》,编辑在编者按中说:小说《守岛老人》用抗日战争作为背景来演绎人物命运。老人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他是救人的英雄,是烈士的后代,是无名小岛的忠诚卫士,是父亲……小说在不长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将老人的故事推向极致。因此,与一般的革命故事不同,守岛老人的形象被融入了新的悲伤与欢乐,拥有了新的意蕴和魅力。也许,作家王培静正是想通过这诸多人生际遇的讲述,让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此作荣获第十届长征文艺奖。

《没有发出的短信》发表于《雪花》2022年第1期,《前方后方》发表于《解放军报》2022年1月11日,《军礼(外二篇)》发表于2022年第4期《橄榄绿》。《小城人物》入选《世纪微小说精选100篇》,《最后的微笑》入选2022年陕西、湖北、江西部分学校试卷。评论《回望军旅的深情写作》发表于《济南日报》2022年2月25日。《编外女兵》入选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杨晓敏的评论《精短有力的军旅故事》发表于《解放军报》2022年3月23日。2022年3月23日,王培静驻馆作家聘任仪式在平阴档案馆举行。刘海涛的评论《形态的多元与立意的超越:2021年优秀小小说的文本细读》发表于《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用一个页码的篇幅解读《最美女兵》。《王培静军旅小小说二题》发表于2022年第4期《新老年》。中国盲协小小说创作专题培训讲座于2022年6月5日举行。《没有名字的小英雄》发表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10日。《最后的微笑》入选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卷。组织平阴县洪范池中心小学敬贤文学社举办“向小英雄致敬”主题采访活动。《尊严》入选《情感读本》2022年第4期,被《读者》2022年第12期转载。

小小说《没有名字的英雄》获黄河故事征文二等奖。小小说《失密》获“今世缘•国缘”全国推理小小说大赛三等奖。《没有名字的小英雄》被2022年第7期《微型小说月报》转载。《最后的微笑》入选2022新高考小说专项01.小说人物形象-教师版。《小小说三题》发《海燕》2022年第9期。《一碗泉》入选《中学生阅读(高中版•读写)》。《最后的微笑》入选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分专练学案。《最后的微笑》入选2022届高考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分专练。《编外女兵》入选阅读试题。小小说《尊严》《信》发表于日本日文《莲雾》杂志第14期。受邀担任中国盲协第二届小小说征文初、终评委。《玫瑰花开》获第六届“南狮杯”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法治微小说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军礼》发表于《人民武警报》2022年10月16日。《团长讲的故事》入选2022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卷语文试卷(原卷版)。《家里飞来一只鸟》发表于《微型小说月报》2022年第11期。《一壶老酒回味长》获首届“徐福酒杯”徐福文化全国文艺作品二等奖。《认亲》获首届“一带一路”山海廉韵杯廉洁主题(小小说)征文三等奖。2022年第12期《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黄恩鹏的评论《抒写人性的美好与灵魂的卓荦》。《王培静文学创作研究资料汇编之一》印发。2022年12月26日,《最美女兵》入选第二届虹韵艺术节精短文学朗诵会。

《战友》发表于《解放军报》2023年1月8日,《传家宝》获“筑梦佛山•我与宪法”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2023年3月8日,北京虹韵长歌艺术平台举办“向女兵致敬”王培静文学作品朗诵会,《美丽谎言》发《人民武警报》2023年3月3日。《藏在面下的爱》,原载2023年第1期《时代文学》,被《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3期转载。《打“包票”(外二篇)》原载《橄榄绿》2023年第2期,其中《打“包票“》被2023年第5期《小说选刊》转载。《编外女兵》被《战略支援报》2023年3月24日转载。

好的微型小说,能滋润心灵,启迪人生。我愿意一辈子为军人树碑立传。

原载2023年第9期《微型小说选刊》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