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今年第3期《人文新湖州专刊》昨日出版。“人文观察”专栏,刊发了我市开展创建中国诗歌之城工作综述文章:《传承诗歌文化传统 打造诗美湖州品牌》;“菰城印记”专栏,刊发了费一飞的纪游散文作品《南浔文园寻踪》;“人文简讯”专栏,刊出一组全市人文建设方面的工作简讯。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和分享!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
湖州山水清远,人文荟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灵感,也让这片土地成为了诗歌的沃土。
自南朝的沈约、吴均以降,经唐朝的钱起、孟郊、皎然,到现当代的沈尹默、俞平伯、徐迟、北岛、沈苇等,诗脉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诗歌是湖州历史文化的一抹亮丽底色。柳恽、王羲之、杜牧、颜真卿、苏轼……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光芒四射的名字,不仅在湖州留下了“贤守”的美名,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千年诗韵,薪火相传。
我市十分重视延续历史文脉、传承诗歌传统,注重以诗歌赋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打造,积极开展全国诗歌之城创建活动,“诗美湖州”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6月,湖州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首家“中国散文诗之乡”称号。以诗润城,以诗塑旅,以诗化人,诗歌文化在湖州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传承湖州诗歌雅集传统 精心打造“南太湖诗会”品牌
以诗会友,雅韵流觞。湖州的诗人雅集活动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时期,至中唐时尤为兴盛。
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常邀诗人墨客往来唱和,“湖州诗会”应运而生,特别是以颜真卿为首的“岘山联句”,其影响堪比“兰亭雅集”。宋代以苏轼为首的前后“六客会”、元代以“吴兴八俊”为中心的诗人雅集、明代的崇雅社、岘山会、逸老社和清代的同岑社、南浔诗派的雅集,都是很有影响的“湖州诗会”活动。
时至今日,始于2012年春天的南太湖诗会,已成功举办六届。从“江浙诗人创作交流座谈会”到“当代湖州诗歌现象研讨会”,从“纪念徐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到“诗人返乡:诗人与乡愁研讨会”,从“续写‘丝绸之府’辉煌、打响‘丝绸之源’品牌”再到去年举办的“全国青年散文诗人创作笔会”,每届诗会虽然主题不同,但届届都是全国诗坛名家云集,“南太湖诗会”业已成为延续湖州历史文脉的诗歌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第六届南太湖诗会开始,其会址永久落户南太湖新区,成为南太湖新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在出席诗会时,称赞道:“南太湖诗会在延续湖州千年文脉、激发诗歌创作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散文诗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江南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诗歌品牌。”
诗聚南太湖,共吟湖州美。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期间,举办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主题采风活动,诗人们通过在湖州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写下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最美诗篇。去年第12期《星星·散文诗》杂志隆重推出20位青年诗人采风作品专辑,《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连续推出4期采风作品专刊。展现诗会成果的《风雅湖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主题采风作品精选》也已选编就绪,年底前将正式出版。
通过诗歌赋能城市品牌打造,进一步助推了人文新湖州建设,也促进了湖州文化旅游品位的提升。
坚持创作、研究、推广并举 市校合作共创”中国散文诗之乡“
诗脉贯千年,往来成古今。
湖州是“中国散文诗首创者”沈尹默的故乡。1918年1月,《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1号刊登了沈尹默的白话新诗《月夜》,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散文诗”,标志着散文诗第一次登上中国诗坛。作为沈尹默先生的故乡,湖州诗人在中国散文诗百年历程中接力传承,研究和创作成果源源不断。
——新世纪以来,“南太湖散文诗群”的作品多次在重要文学刊物集体亮相,在全国散文诗界产生较大影响,湖州已成为中国散文诗创作的重镇。
——创刊于2012年端午的《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立足湖州,面向全国,目前已出版146期,并先后举办了30期的“中国散文诗百年大展”和10余期的“90之后全国散文诗大展”,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优秀散文诗人。
——2013年6月,全国首家专门从事散文诗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在湖州师范学院成立后,先后牵头举办了“耿林莽散文诗研讨会”、“山水散文诗创作高峰论坛”和六届以散文诗人为主参加的“南太湖诗会”、三届全国著名散文诗人“诗吟楠溪江采风笔会”等创研活动,有力推动了湖州乃至全国的散文诗理论研究和创作。
放眼湖州,目前已形成散文诗创作、研究、推广“一条龙”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散文诗重镇,在全国散文诗界具有重大影响力,被《文学报》称为“湖州散文诗现象”。
2023年,之于湖州诗歌来说,是注定会被铭记的一年。
为进一步打造“中国散文诗首创者”沈尹默故里和“诗美湖州”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市通过市校合作形式,积极创建“中国散文诗之乡”。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在筹备期间,就联合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向中国诗歌学会提出了创建“中国散文诗之乡”的申请。
2023年6月8日,在“纪念沈尹默诞辰140周年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诗歌学会向湖州颁发了首个“中国散文诗之乡”匾牌。市委书记陈浩专门发来贺信,要求“一起擦亮‘中国散文诗之乡’金名片”。
大力扶持培育“湖州诗群”全面推动高品质“诗歌之城”建设
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诗歌之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市文建会会长温永东代表湖州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湖州“诗歌之城”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升了“诗美湖州”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都说一首好诗成就一方胜景,一方胜景就是一首好诗。湖州是一座富有诗意的江南古城,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诗歌之城”,不仅诗歌文化传统底蕴深厚,而且在当代诗坛同样实力雄厚。
新时期以来,湖州以新诗创作翘楚浙江和环太湖地区,涌现出以沈苇、柯平、李浔、潘维、汪剑钊、胡加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诗人。“远方诗社”“山川诗社”“蒙溪文学社”等数十个高校、中学、基层诗社(文学社)先后成立,诗歌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为打响“两山”新语境下的“湖州诗群”品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坚持以培育“湖州诗群”为抓手,不断加大对诗歌创作者的扶持力度。积极举办和鼓励青年诗人参加莫干山国际诗歌节游子主题诗歌大赛、“绿色山水·诗意山川”全国诗歌大赛、“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目前全市500余名作协会员中,从事诗歌创作的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每年都有多部诗集出版,并在海内外获奖。
由市文联、市作协和浙江传媒学院沈苇工作室共同主办的西塞山文学工作坊,积极推进“湖州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多次举办青年诗人作品研讨会。去年以来,市作协还先后为沈苇、邵小书、石人等召开新诗集出版分享会。
我市群众性诗歌活动也比较活跃。在推介湖州诗歌方面,诗人舒航牵头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湖州新诗百年”系列,目前已推发120余期。在古体诗词创作和教学方面,长兴县文联积极开展诗词“六进”活动,已拥有学校、景区、社区等诗教基地40余家,该县被授予“浙江诗词之乡”称号,目前正在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湖州因诗更美丽,美在诗情画意里。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中国散文诗之乡”文化品牌为重点,在持续办好“南太湖诗会”的同时,与中国诗歌学会联合创办“沈尹默散文诗奖”,并积极推动大运河(湖州段)诗路文化带建设。市文建会会长温永东表示,“将通过打造‘诗美湖州’品牌,以诗歌赋能人文新湖州建设,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人文故事,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记 者 忻 媛)
安娟英荐稿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