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文化基因的启迪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李大光 | 发布时间: 2024-10-01 | 117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代文化涵盖丰富,古今传承,但我们未必真正认识它的来源,使我们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这蕴藏其中最早的东西或许就是文化基因,文化基因就是文化的根。其实如果我们深究,它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包含着哲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我们是很有启迪的。

这里,我们仅仅从中国古代计年计时的方式,即“天干地支”中考察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启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天干,即以天为主干;地支,即以地为辅支。天为阳,地为阴;天为乾,地为坤。从组合上看古人树立的是一个立体观、综合观、二元观,既缺一不可,又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才能“生”动,互动才有果,进而形成了六十年一个轮回的周期观念。你看,这样的观念与当今时代的哲学是不是相通甚至是相同那?天干地支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化基因了,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当中。当然这只是从一个大的方面而言的,如果我们细加分析,天干地支的因果关系更是博大精深的。

一说天干。比如说“甲”。何为甲?其实很简单,就是外层保护的东西,什么是外层保护的东西?——种子,带壳农作物的果实才能当种子,去了壳的肯定不行。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国度,天干的“甲”首先强调的就是这个问题。农业文明就是种地,种地就需要种子,这就是“甲”。甲既是天赐予的,天为大,又是开始,所以它是天干之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切皆有因,有因才可能有果。

接着说“庚”。在种子下到地里之后,需要有较长的成长过程,比如要经过“乙”和“丙”等过程。“乙”为“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芽伸展的意思,“乙”的形状不就是很像弯曲的样子吗;“丙”为“炳”,农作物生长需要温度,“火”有温度吧。单说“庚”在我们现代的文字中的意义。偏旁“广”往往有房舍的意思,但这个房舍不是人居住的,而是放置东西的类似仓库的建筑,即它是有房盖儿的,但不是全封闭的,或许是三面墙,一面是敞开的。在此,“庚”字的意思应当是:当农作物生长期时,是农闲时节,人也别闲着,修理一下仓库,好待农作物成熟收割后有储存的地方。而建仓库,要用人,人要用手出力,这不是“庚”的全部意义吗。《诗经。七月》里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诗句,或可为一佐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闲着别忘忙,未雨绸缪,合理安排,省得到时候抓瞎。从中或可折射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一整套运作过程。

再说“癸”。《说文解字》和《文字蒙求》把它解成二木交错或上为“脚”下为“矢”都是一种推测,不一定可信。如果我们再深究一下,并且合理的从逻辑角度且符合这个字的相貌角度分析,它的意义应该是这样:春天种下“甲”,中间修理仓库,再后来地里的农作物眼看要成熟了,有味道了,因为“庚”后就是“辛”,“辛”就是味道的意思,我们现在不还说“辛辣”嘛。前后联系,顺着“天”“甲”的思路,那么天干的最后一个“癸”应该是什么意思那?就应该是既然老天为大,既然老天赐予我们风调雨顺,赐予我们收成,我们就要感谢上苍。“癸”上为“脚”是对的,代表严肃站立不动,以表恭敬,下边为“天”就不用解了吧,天干嘛,最后谢天呗。北京老崇文区不是有天坛吗?天既然有赐,人就要有贡。其实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不就是揭示了天与人,人与社会,父母与子女的赐与贡的关系吗?这是我们对天干的一个周期的理解。以上分析是天干包含的文化基因的启迪。

二说地支。如“子”字谁都认识,老子儿子孙子等等,无人不晓;又“子者,孳也。谓阳气至此更孳生也”。可见既有人生意义又有自然意义。如果放到地支这个层面上看,它的本质意义也应该是农耕文化的基因。“子”也是种子,即与天干之“甲”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就是与天干相比,它更强调的是“地”。一粒种子埋到土地里,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比如“丑”,它不是丑陋的意思,应当是“纽”,与天干的“乙”的意义差不多,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弯曲“乙”,同时它又是动态的伸腰舒展的过程,这为“纽”的意义,是动词而非形容词。而植物到了一定的时刻就演化成“未”了,“未”是何意?是名词而不是副词,它是“味道”之“味”,就如同靑玉米棒子,有味道了,可以吃了。你看,这分析符合逻辑吧。

再说“酉”与“戌”。粮食成熟了可以造酒,据学者考证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且中外古今皆如此。“酉”就是古“酒”字,因为意义转移的缘故,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先前说到的“未”是有味道能吃了,但不一定完全成熟了,而只有完全成熟后方可造酒。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就有“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的话,就是证明。中国酒文化的基因在此不有体现吗。再说“戌”。不用说,仅从字形上看就与兵器有关,因为带“戈”的偏旁的都与兵器有关。那么,为什么“戌”字非要在此出现那?原来古人为安全起见都要筑城堡,这典型的体现在繁体字“国”上。它由“或”字——本字原意就是“国”的意思——后来加了一个方框,其实“或”字的小方框和“国”字加的一个大方框是一个意思,都代表城墙的意思。“戈”是保护城池的军队的意思,那一提的“丿”只能是代表护城河了。看北京二环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一带不还有遗迹嘛。那到底用“戌”是何意?原来农田肯定不能种在城市中,而只能在城外,城外的粮食谁种的并不一定就是谁的,到了粮食成熟的时候,某国或某武装集团就要用“戌”来武装保护收割或干脆抢劫粮食。《左传》中就有郑国用武装保护的方式抢收周邑粮食的例子。今天我们看电影《地雷战》不就有八路军武装抢收粮食,而那汉奸就急呼日军“队长,麦子麦子!”的镜头吗。

地支最后说“亥”。“亥”现在理解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核”即如杏核之“核”,来年可以作为种子的;一层意思是“两个人”的意思,这是从字形角度根据《文字蒙求》来解的。这两个意思或许都有道理,都符合逻辑。因为由地支之“子”经历一系列的演变到“核”,春种秋收,“核”既是收成又是来年的种子,此其一。《文字蒙求》解“亥”为两个人的交搭,道理很简单,今年春天的“子”源于父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不既揭示自然的规律,又揭示一切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繁衍法则吗?

三说天干地支二者的结合。这里的基本信息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基因是农耕文明,因此天干地支透露出的信息都与耕种有关。其二,告诉我们一切都有过程,从“甲”到“癸”有过程,从“子”到“亥”有过程,同时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第三,即使到了今天,“天”也是主要矛盾,“地”是次要矛盾,从某种角度人可以胜天,但人不可能绝对胜天,更重要的是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第四、天干地支又有对应和辩证关系,比如,“甲”即是“子”,“子”即是“甲”;敬天即“癸”,天才赐以“亥”,这是天干与地支的首尾关系。再看天干内部的关系,“甲”有了收获后就要去“癸”;再看地支内部的关系“子”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才会有“亥”,没有“亥”就没有“子”,没有“子”何来“亥”?再者,组合起来如“乙丑”“辛未”“戊戌”前边进行过解读,不述。第五、纵观天干地支有伦理、有长幼、有周期、有习俗、有杀伐,更有因果等等文化基因,可谓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方面的,以上是仅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来加以证明而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要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研读,会有收获的。

 

作者简介:北京资深语文教师、作家,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多年从事北京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研究,多次准确预测高考作文。著有《学苑文鉴》、《高考(中考)作文集萃》、《洮儿河的诉说》。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