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咏:河西文化筑基人
周步
在张掖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战斗过的英才人物数不胜数,后世影响力最大、意义最深远的当属霍去病。读《甘州府志》,每每读到那些为国谋计、为民谋生、为张掖地域经济发展、河西社会稳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勋人物时,内心便生出一种自豪和振奋。他们的名字是金日磾、李陵、窦融、第五访、张轨、沮渠蒙逊、乌重允、张仪潮、李汉通、董文用、梅之焕、察汗、宋晟、杨博、廖逢节、高孟、钟赓起、黄璟等等。为武者,多能守边御敌,护境安民;为文者,重视办学兴教,传播文明;为官者,心系黎民百姓;为民者,积小善以为荣。然很多做出惊人之举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却名不见经传的草民小吏,读他们的事迹,总让人感慨不已,甚至有一种不写不快的感觉。
吴咏就是其中之一。
吴咏是土生土长的张掖人。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吴咏被驻守张掖的护羌校尉马贤辟为从事。在这之前吴咏从事什么工作?史书没有记载,不敢妄加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吴咏天资聪慧,品学兼优,其道德学问,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从事”就是主要领导的属官,协助领导做一些具体工作,如今天的助理、秘书、办公室主任一职。那时候,吴咏三十岁上下。汉朝征辟从事,主管领导有绝对的人事任免权限。吴咏之才能与品行道德,可见一斑。
这里先说说与吴咏人生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马贤,另一个是庞参。庞参是马贤的前任护羌校尉。但吴咏与马贤共事在前,与庞参共事在后。庞参任护羌校尉的时候,马贤是骑都尉。骑都尉和护羌校尉级别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护羌校尉乃西汉时期所设专门管理羌族事务的地方高级军事职官,有如今天特别行政区的驻军司令。两汉时期护羌校尉府经历五次迁徙,先后迁至狄道、安夷、临羌、张掖、令居五座城池。因张掖属国、居延属国的特殊原因,历史上护羌校尉治所在张掖郡的记录因此略多一些。庞参是河南缑氏人,史书称其“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元初元年(114年),庞参迁任护羌校尉。其初,庞参采取怀柔政策,招附安抚了羌部,后来与西羌的一次战斗中,损兵折将,被贬入狱。再后来升为度辽将军,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马贤的资历比庞参浅些,但在护羌校尉的任上,马贤的成就远胜于前任和后任。《资治通鉴》记载,永初七年(113年),时任骑都尉的马贤和护羌校尉侯霸在安定郡进攻聚众作乱的西羌部落。此次战役,斩首并俘获敌军一千余人。第二年,羌人首领号多聚众胁迫其他部落,在武都、汉中等地掳掠抢劫,被巴郡官兵所败。后兵败西逃,马贤与侯霸率领湟中官吏百姓在今天的临夏进攻号多,打败羌军,杀死羌军两百多人。元初二年(115年),护羌校尉庞参被免去官职,朝廷正式任命马贤接替庞参,兼任护羌校尉。
马贤在西北地区大约生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马贤先后两次被委任护羌校尉。马贤在护羌校尉的任上,多次率军击败羌人部落的侵袭,为陇右、凉州地区的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光元年(121年)的一次战斗中,马贤率军一次杀敌两千多人,由此朝廷封马贤为安亭侯,食邑一千户。
吴咏在马贤的护羌校尉府工作了大约十年时间。
一个才智双全的下属,自然得到上司的赏识。在数十年的生活工作中,吴咏深得马贤器重。当然,马贤的成功,也离不开吴咏等人的全力支撑。后来,马贤官拜征西将军,去往他处,吴咏被时任太尉庞参招为掾属。掾属是级别更高些的佐治官吏。
吴咏一贯忠于职事,深得好评。他与马贤、庞参的关系相处得极为融洽。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在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上,马贤和庞参二人因事抵牾,互揭隐私,均向朝廷诬告对方。告状要提供证据,两人均无物证,但同时提出吴咏可以作证,这就给吴咏带来极大压力。都是当朝要员,如罪名成立,则将定为死罪,如无人作证,则罪名均不能成立。怎么办?二人都有恩于己,且是知己深交,吴咏左右为难,于是选择了自杀,以此挽救了两位上司。马贤和庞参得知吴咏为挽救他们而自杀后,均失声而泣,惭愧悔悟,言归于好。人们在对马贤和庞参谴责的同时,无不称赞吴咏的高义。这位来自张掖的才俊,用他的生命铸就了汉文化舍生取义的高洁。东汉的都城在今天的洛阳。
时间过了一百多年后,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张轨是河西走廊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人物。如同之前的窦融和之后的沮渠蒙逊、张仪潮等。张轨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能臣。晋末天下大乱,时任散骑常侍的张轨审时度势,请求朝廷出任凉州刺史。后来的事实证明,张轨走了一步好棋。张轨来到凉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贤纳士,选拔人才。他求贤若渴的做法,得到了河西豪门大族的认可和支持。不久,河西人才多被所用,其中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被后世称为张轨的“四大股肱谋主”。
张轨到达凉州做的另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就是专程来到张掖,在吴咏墓前虔诚致祭,并旌其子孙。
张轨如此做法,很难说没有作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个学子对另一个学子的敬仰和惺惺相惜,是一个学人对华夏文化的固守和对筑基者的真诚致意。吴咏以死明志的做法,显然有失妥当,但他对汉文化和儒学文化的捍卫精神,对后世儒学文化在河西走廊的传承发展,确实起到了夯筑文化基石的作用。晋王朝分崩离析之后,中原大地一片焦土,河西走廊进入了五凉时期。因为大批中原世子、学人西迁偏安一隅的凉州,汉文化在河西走廊得以赓续,才有了“河西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成为隋唐文化的渊源”(陈寅恪语),这样一个历史局面。
从张轨开始到五凉结束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河西走廊的统治者们虽然族属不同,但大都表现出了对儒学的极大热情。政府官学与民办私学,相辅相成,教育与著述并重,德育和智育共行,河西大地因此成为中国北方儒学文化中心。所有这些,五凉的统治者们功不可没,以吴咏为代表的学子们功不可没。
2024.8.23
原载《张掖日报》2024.10.25
周步,作家、诗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刊发《诗刊》《飞天》《延河》《青海湖》《散文选刊》《中国文艺家》、人民网、光明网等。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第二届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作品入编《2012年中学生最喜爱散文》等多个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