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那如诗如梦的山河褶皱深处,南阳玄妙观宛如一位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隐世高贤,默默静守着岁月沉淀下的幽谧之境。它身负“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盛名,仿若一部深藏于古老经阁的灵章秘卷,即便历经千秋万代,那满溢的千年墨香,依旧丝丝缕缕地飘散而出,引得无数后人怀揣着一颗虔诚且炽热的心,前来倾心翻阅、探寻究竟。
初至南阳,我的心恰似那脱缰失控的野马,满怀憧憬与忐忑交织的复杂情愫,迫不及待地奔赴那承载着往昔无尽荣光的玄妙观旧址。往昔的它,仿若一朵遗落在尘世边缘、悄然绽露芳华的仙葩,静谧而神秘地隐匿于古宛城西北隅那悠悠流淌的梅溪河畔。彼时,澄澈的河水似一条蜿蜒灵动的丝带,悠悠荡荡,永不停息,仿若在轻声低语着岁月的悠远绵长;河畔依依柔柳,恰似一群绿衣仙子,轻舒广袖,翩翩起舞,温柔婉约地为道观轻挽起一帘如梦似幻的翠幕。于那袅袅升腾的烟岚之中,道观的朱墙黛瓦恰似太虚幻境里的灵秀楼阁,影影绰绰,时隐时现,透着一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缥缈之感,仿若只需轻轻一步,便能跨越时空,踏入那仙凡两隔的清幽之境。
可如今,当我双脚踏入这片曾经的灵秀旧壤,却被眼前汹涌如潮的市声嘈杂瞬间击中。建设中路仿若一条被摩登巨兽裹挟着奔腾咆哮的钢铁洪流,现代都市那震耳欲聋的喧嚣,毫不留情地将往昔的静谧击得粉碎。唯有那与人民公园北门隔路相望之地,宛如幽梦深处残留的一抹浅淡痕迹,于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悄然勾起一丝似有若无、如烟如缕的古韵涟漪。旧址之上,庄严肃穆的政府楼宇拔地而起,仿若历史长河在某个不经意间骤然改道,留下这崭新且厚重的一岸风景。目光仿若灵动的游鱼,缓缓游弋在砖石缝隙之间,恍惚间,往昔的风华仿若一只只幽秘灵动的彩蝶,在光影交错间振翅欲飞,似乎只要我屏息凝神,便能捕捉到那些消散在风中的如烟往事。
遥想曾经,玄妙观旧址的格局恰似道家仙人推演的乾坤星阵,规整之中暗藏无尽玄妙,既尊崇自然的质朴本真,又严守秩序井然的天地法则。巍峨高耸的朱红门墙,仿若一道顶天立地、接天连地的巍峨屏障,将尘世纷扰尽数隔绝在外。那一块块硕大的青砖,严丝合缝地层层垒砌,仿若忠诚坚毅的卫士,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岁月的无情侵袭。悠悠时光仿若一位神奇的画师,为其敷上一层青灰的苔衣,触手之际,仿若触碰到历史深处那一抹凉润如水的幽谧记忆,丝丝凉意沁人心脾,却又带着令人心安的沉稳厚重。门扉之上的铜钉,颗颗硕大,宛如列阵整齐的金甲卫士,威风凛凛,气势非凡,那碗口大小的身躯,闪耀着醇厚迷人的光泽,恰似一双双吸纳了日月光华的灵眸,只需轻轻凝视,便能洞穿往来过客心底的悲欢离合。当我心怀敬畏,轻叩那古旧铜环,“咚咚”之音仿若穿越千年时空的古钟长鸣,刹那间,沉睡已久的旧忆仿若被惊扰的宿鸟,扑簌簌振翅而起,纷至沓来。
迈入门槛,庭院仿若一片静谧深邃的墨绿色渊薮,静谧得仿若能听见时光流淌的细碎声响。擎天而立的古柏仿若忠诚的守护者,身姿挺拔,翠叶繁茂,枝叶在微风轻抚下沙沙摩挲,似在悄声述说着那些玄之又玄的道家妙言。主殿三清殿仿若道之核心精魂的具象化身,重檐歇山顶的磅礴架构凌然屹立于天地之间,仿若要与苍穹试比高。飞檐恰似一群灵动轻盈、振翅欲飞的灵鹤,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檐角高挑入云,仿若要刺破青天,其上高悬的铜铃,在微风的温柔撩拨下,清铃串串,仿若天庭仙子嬉戏时不慎洒落的仙乐碎珠,叮叮咚咚,声声入耳,仿若一泓清泉,瞬间涤荡尽人心深处的尘埃污垢。斗拱在殿顶纵横交织,仿若匠神倾尽毕生心血雕琢而成的木之繁花,繁复精美,巧夺天工,无需一颗铁钉助力,仅凭榫卯间的天作之合,便以木之柔韧顽强地撑起岁月沉甸甸的厚重。粗壮雄浑的立柱,需数人合力方能环抱,仿若大地挺起的坚实脊梁,顶天立地,柱身之上雕刻的盘龙仿若即将破壁腾空,遨游九霄,只见那鳞爪鲜活如生,龙须随风飘逸,龙睛怒目含威,在袅袅香烟的氤氲环绕里,愈发显得栩栩如生,仿若随时都会裹挟风云,呼啸而去。殿内梁枋彩画仿若一场美轮美奂的梦幻之境,青、金、绿三色相互交织映衬,精心勾勒出道教神祇仙班的奇幻风姿、灵霄宝殿的逸闻趣事,虽历经风雨无数次的无情剥蚀,色彩已然斑驳陆离,但这恰恰如岁月沉淀下的深情诗行,愈发显得深邃厚重,仿若每一处剥落的痕迹,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传说。
周遭的配殿,如玉皇殿、祖师殿等,宛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相伴,单檐庑殿顶的设计低调而内敛,仿若一位位沉稳含蓄的雅士,静静伫立。檐下斗拱简约却不失灵动之美,恰似弦间偶尔轻拨的空灵轻音,与主殿那气势恢宏的洪钟大吕相应相和,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美妙的建筑华章。曲折通幽的廊道仿若一条蜿蜒神秘的时光隧道,雕栏玉砌之间,栏板浮雕仿若一方微观乾坤,花鸟鱼虫仿若被赋予鲜活生命,灵动俏皮,似要破板而出,引吭啼鸣;仙兽威严庄重,仿若身负重任,镇守这一方灵域净土,指尖轻轻抚过,那细腻的纹理仿若往昔匠人们炽热有力的心跳,隔着悠悠岁月,温热犹存,令人心生感动。
谈及玄妙观的往昔,诸多典故仿若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熠熠生辉,照亮历史的漫漫长路。相传,在那风华绝代的大唐盛世,阳光明媚,山河锦绣,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云游四海,途经此地,刹那间,仿若被一道神秘力量牵引,抬眸望去,只见梅溪河畔灵气氤氲,仿若一条沉睡的祥龙静静卧波,祥瑞之气直冲霄汉。道长当即心有所悟,决意在此结庐修行,自此,道观雏形初现,仿若一颗希望的种子,悄然种下。此后,历经数代道士焚膏继晷、苦心孤诣地经营打理,道观规模渐成,仿若一颗幼苗,在岁月滋养下茁壮成长,终成参天大树。
至宋金交戈、烽火连天的乱世,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战火仿若一头狰狞巨兽,无情吞噬着一切。然而,玄妙观却仿若有神明冥冥庇佑,在周边硝烟弥漫、烽火熊熊之际,独保一隅安宁祥和,仿若汹涌波涛中的宁静孤岛。道观僧道心怀慈悲,大开粮仓,赈济灾民,诵经之声日夜不辍,祈愿和平早日降临。那声声梵音,仿若穿越枪林弹雨的慈悲之光,给予百姓无尽慰藉,其善举仿若温暖春风,传颂百里,感动万千生灵。
元末乱世,乾坤颠倒,群雄逐鹿,天下大乱。道观秉持济世救人之心,收留不少落魄书生与流离失所的流民。其中一位谋士,彼时狼狈不堪,满面风霜,承蒙道观悉心恩泽,得以温饱栖身,潜心苦读。日后机缘巧合,辅佐明主定鼎江山,功成名就。为报昔日救命恩情,他倾尽心力,力促朝廷拨款修缮道观。一时间,能工巧匠汇聚于此,道观仿若浴火重生的凤凰,焕然一新,香火愈发鼎盛,仿若暗夜火炬,吸引着名士大儒纷至沓来。他们在此谈经论道,挥毫泼墨,留下诸多墨宝诗篇,文化气韵自此仿若灵动溪流,与道家仙风相融相长,滔滔不绝。
别了旧址,满心怅惘仿若浓雾弥漫,却又被那满盈于心的期待强行驱散,毅然奔赴新址所在。行至独山脚下,抬眸遥望,新址的玄妙观仿若仙山琼阁不慎遗落凡尘,悠然镶嵌于翠影摇曳之间。拾级而上,蜿蜒曲折的山路仿若一条灵动飘逸的丝带,在山间随风轻舞。沿途草木葱茏繁茂,仿若翠浪翻涌不息,野花缤纷绚烂,恰似繁星点点铺就华径,芬芳馥郁之气仿若无形柔纱,将人温柔包裹,清风仿若俏皮孩童,裹挟着馥郁花香,肆意穿梭,仿若柔荑拂面,轻拂之下,心间尘杂悄然散去,澄澈清明。
临近观门,高悬的“玄妙观”匾额仿若一方蕴含乾坤的灵璧,笔锋恰似逸龙游云,苍劲雄浑中暗藏灵秀飘逸,力透匾木,仿若一道穿越古今的灵犀之光,刹那间勾连往昔今朝,令心潮澎湃难平,仿若前世今生的记忆在这一瞬轰然交汇。踏入观中,豁然开朗,庭院开阔疏朗,平整的石板仿若一面面光洁的铜镜,映照着暖日洒下的金芒,熠熠生辉。殿堂依势错落分布,仿若仙山层层叠叠,自然天成,又似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丹青,意境悠远。
主殿之内,香烟缭绕成缕,仿若灵动仙带翩跹舞动,烛光幻化成晕,仿若静谧暖光织就的梦幻纱幕。供奉诸真法相庄严肃穆,仿若正以慈悲双眸俯瞰苍生,又因周遭山色空蒙,仿若披上一层薄纱,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出尘气质。道士们身着素袍飘飘若仙,洒扫庭除之际,仿若仙影拂尘,轻盈飘逸,不染尘埃;诵读经典之时,声韵恰似山间潺潺流泉,漱石而过,澄澈悠扬,声声入耳,仿若天籁,直抵灵魂深处。踱步其间,轻柔风声、婉转鸟啼、呢喃经咒相互交织,身心仿若一叶轻舟,缓缓驶入世外桃源,尘世纷扰仿若过眼云烟,随清风飘散,唯留对天地道法满心的敬畏尊崇,仿若漂泊已久的灵魂终于寻得宁静归巢。
漫步至观后园林,惊喜仿若烟花盛放,瞬间点亮眼眸。独山玉怪石嶙峋,仿若洪荒神兽蛰伏休憩,姿态各异,气势雄浑。清泉于石间蜿蜒潺潺而流,仿若一条灵动灵蛇,蜿蜒穿梭,最终汇而成池,波光潋滟,仿若碎银铺陈,熠熠生辉。游鱼戏石,往来翕忽,灵动悠然,仿若与石与水融为一体,自得其乐。繁花似锦,月月流芳,仿若织女织就的五彩锦缎,与石泉相互映衬,共同绘就这一方如梦似幻的仙景。石纹仿若天然灵箓,神秘莫测,仿若隐匿着天地玄机,引得人欲探幽秘,仿若只要破解石纹密码,便能洞悉宇宙乾坤;蝶蜂翩跹,似沾染上几分道意仙风,悠然自得,不惧来人,仿若这方天地万物皆通灵性,共融共生,和谐圆满,沉醉于这玄妙幽境,仿若时光已然凝固。
夜幕低垂,繁星仿若璀璨宝石,镶嵌于浩渺夜幕,玄妙观笼于月色清辉之下,仿若披上一层梦幻银纱,幽谧如梦。殿堂飞檐暗影幢幢,仿若一群栖息的仙禽,静静蛰伏,蓄势待飞。月色轻柔,仿若温柔母亲,为草木细细披纱,朦胧绰约,仿若人间仙境,误入桃源,不知今夕何夕。宿于观中客房,月光仿若灵动银霜,透窗而入,悄无声息地铺洒枕边,仿若温柔轻抚,伴人悄然入眠。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仿若仙乐缥缈,隐隐约约,往昔盛景仿若电影画面,入梦而来,一辈辈道士的清苦修行、香客信徒的虔诚祈愿,皆在这夜色幽梦之中纷至沓来,仿若一场灵魂回溯之旅。待晨曦破晓,仿若重生归来,身心仿若被清泉洗礼,满蓄下山入世的平和力量,仿若携一抹仙光,重归烟火人间,却又深知,那道观的清幽已深植心底,成为灵魂永恒的滋养。
玄妙观,这承载千年道统的圣地,无论旧址新址,皆如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以其独有的静谧、深邃与智慧,仿若忠诚卫士,守望着岁月流转,静待人来人往。于每一次凝眸、每一步丈量间,仿若润物无声的春雨,将道家精魂悄然植入灵魂深处,化作永恒的精神滋养,存续于时光长卷,岁岁流芳,永不落幕,成为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永不褪色、璀璨夺目的绮丽瑰宝,供后世子孙代代瞻仰、传承弘扬。
[作者简介]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阳光下的影子》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9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5
2024-12-14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0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