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印:飒爽英姿“二妹子”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董素印 | 发布时间: 2024-12-28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这首以描写抗战时期,初春苏北军民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歌曲《九九艳阳天》,是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经典音乐作品结构简单,通俗淳朴,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委婉,歌词真挚朴实,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调,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人百听不厌,过耳不忘;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起到了教唱作用,传唱半个世纪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相信当年的许多同龄人与我一起看完电影,差不多都可以将歌曲完整而熟练地背唱下来,至今不忘。


image.png


《柳堡的故事》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柳堡的年轻姑娘二妹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李进暂时搁置个人情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经过五年的南征作战,李进晋升为连长,而这位与中国广大农民一样在“三座大山”压榨下艰苦生活着的二妹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最终在支援南下的运粮船上重逢。‌

水乡特色浓郁、自然风光丰厚的宝应县柳堡镇,是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发生地与拍摄地。相传: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得知大运河上容易翻船,于是改走荡区,行至柳堡时突遇大风暴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驻泊,雨后开船把宝剑遗忘在了岸上,后来,人们便把状元插剑的地方叫做“留宝”,柳堡镇因此得名。建国以后,以当地军民鱼水情为故事原型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又让柳堡名扬天下。前几年因工作机会,亲身至此领略这里的旖旎风光,再度回味当年“二妹子”的英姿风采。


image.png


柳堡镇是革命老区。据记载,宝应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该镇团庄村;1943年,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曾进驻柳堡,在驻地部队影响下,柳堡人民革命热情高涨,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全镇共有154名先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据“二妹子”展览馆介绍,当年,19岁的作家胡石言曾在柳堡担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油印报纸《战斗报》的主编,有一次,比他小一岁的二连通讯组长、副班长徐金成向他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徐金成与村子里一位长辫子姑娘、“二妹子”原型夏美英“好”上了,俩人表示等抗战胜利后再考虑婚事,不幸的是,时隔不足两年的1945年9月,他在日寇投降前的大反攻战斗中英勇牺牲;全国解放后,胡石言以这个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后被搬上屏幕;电影《柳堡的故事》公映后,主人公副班长李进和长辫子姑娘“二妹子”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激励着他们忘我投身革命,无私奉献人生。

《柳堡的故事》展现了在革命时期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及我军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是好民兵。”这是当年的“二妹子”留给新一代“二妹子”们的刻板记忆,也是当代“二妹子”们叫得最响的一句行动口号。如今,柳堡镇二妹子模范民兵活动中心展现出当年“二妹子”和历代“二妹子”们的飒爽英姿,继承了“二妹子”精神的“柳堡二妹子民兵连”成为当代爱国拥军的典范,70多年来,一代代“二妹子”们身处不同单位、从事不同职业,却肩负着备战练武的核心使命,加强集中训练,擒拿格斗、战场急救、轻武器射击一样都不落下,被称为新时代的“花木兰”,不断书写女民兵的辉煌,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模范民兵班”“新长征突击队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标兵”等“国字号”荣誉。


image.png


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奖匾、文字记录和珍贵实物,生动再现了不同时期“柳堡二妹子民兵连”的成长历程,活动中心内外处处洋溢着拥军习武、爱岗报国的浓烈氛围,当代“二妹子”们“拥军优属做传人,爱军习武做强人,经济建设做能人,精神文明做新人”的正义精神和“继续当好“二妹子”传人,唱响新时代《九九艳阳天》”的庄严承诺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我。

君住大河头,我居大河尾,日日闻君不见君,共饮大河水。苏北最大的天然内陆河道——射阳河,源于《柳堡的故事》发源地的射阳湖荡,射阳河和射阳县也由此得名;蜿蜒十八曲的射阳河从“二妹子”故乡悠悠流经射阳县东西全境,滋养着射阳河两岸的世代儿女,《柳堡的故事》在射阳传唱了大半个世纪,射阳大地也涌现出无数“二妹子”般先进典型。我想,这应该是“二妹子”精神随着滔滔不绝的射阳河水,深深融入一衣带水的革命老区射阳的缘故吧。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