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山丹:在匈奴故里,焉支山下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周步 | 发布时间: 2025-02-04 | 48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焉支山下 (组诗)


周 步


阏氏,阏氏,匈奴的妻子


……空廓啊,有时候站在这座山下

我有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

匈奴离开这片土地已经两千多年了

匈奴在这座山里生活了三百多年


有时候

我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匈奴的后代

然而不是

生命无法靠想象来延续


这座山里,据说来过一个叫冒顿的匈奴

他年轻时研发了一种叫鸣镝的箭镞

他弑父为君,速击东胡,智取西域

他和刘邦的太太,一个寡居的皇帝妇人

开了个贻笑千古的玩笑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

他确实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按照匈奴的习俗

“兄去弟可纳其妻”

刘邦是他多年战斗的老朋友,好兄弟,死对头

现在不在了,他当然可纳其妻

只是,他至死想不明白

那个单身女人怎么那么固执


焉支山是世界上最好的养马基地

焉支山里有世上最美的女儿

冒顿的第二个妻子、第六个妻子、第八个妻子

据说都出生在这座山里

匈奴把妻子叫阏氏

所以匈奴离去的时候

大放悲歌

失我焉支,失我阏氏……


image.png


弱水河畔


历史不会比弱水更早

老子还没有骑青牛入流沙的时候

弱水就从焉支山下

由南向北,流向北部沙漠


弱水就是黑河

弱水是黑河的孩提岁月

那时候的弱水多欢快啊

它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一泻千里

从祁连山腹地,注入大漠深处

形成居延海,创造了额济纳旗

那里至今居住着一个叫土尔扈特人的部落

谁也不知道,他们和乌孙、月氏、匈奴

到底有没有关系

谁也不知道

他们和神秘消失了的黑水国

究竟有着怎样的瓜葛


弱水流经万年

弱水是西部神话般的一条河流

据说颛顼降生于此,西王母濯足于此,彭祖远遁于此

彭祖是颛顼之玄孙,是屈原之远祖

颛顼是五帝之一

大禹治理了弱水,才有了今天的河西走廊

这些故事《山海经》《尚书•禹贡》均有记录

由此可见

弱水是中华民族最远久的人文故里


弱水不是孱弱的水

是一种低调从容,近乎赤诚无畏

你看,它一路向北向西

把生命和养分全都奉献给了西部

你再看,弱水流经的地方

是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

胡杨,生长的地方


image.png


在山丹,看万马奔腾……

 

那些情景,只有在山丹才能发生

那些场面,只有在山丹才真实生动

那些声音,只有在山丹才让世界吃惊

那种气势,只有在山丹才震撼人心

 

那些马背上的孩子,只有在山丹才符合历史的特征

那些颜如赪玉盘的女子,只有在山丹才能和李白的诗句一一对应

那首匈奴古歌,只有在山丹才能传递出一个民族的怆然哀痛

那座山锋,只有在山丹才能彰显一个少年将军的英气逼人

 

那些烈酒,只有在山丹才能一饮而尽

那些牧人,只有在山丹才能靠职业生存

那些时光,前半夜你可以鼾声大作,后半夜必须猝然惊醒

那些早晨,只能在焉支山下,或祁连山下

或者在一个叫马营滩的地方,和最后一位骑士并肩同行

 

那是从亘古到现在

从历史到如今

从神话开始,从周穆王和西王母弱水河畔的爱情开始

从月氏到匈奴,从单于到阏氏

从汉武帝张骞霍去病班超开始

两千年来,山丹大地上不曾中断的

一道风景

 

而今天

在山丹看万马奔腾,我感受到的

是前所未有的空洞和前所未有的伤痛……


image.png


山丹,炒拔拉的夜晚


最初的炒拔拉

据说在盾牌上为之

我想那个夜晚

枕戈待旦的将士,用刀,用剑

在火中取食

和今天那个面容姣好的女子

挥舞一把铁铲,有着本质的差异

烈焰烧红了铸铁

她说这叫鏊子


劈柴烧火,照亮了四野

牛羊的下水,用孜然调合

放一块猪油起味,抓一把葱花炝锅

小板凳围成一圈,在风中落座

要的就是在野的感觉

酒瓶对嘴,穗子拳声若巨雷

寻常食物,此刻胜过山珍海味

灯火阑珊处,谁不垂涎

这扑鼻的香味……


image.png


陈户镇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

明朝初期,有陈姓人家聚居于此

陈户寨和范家营、孙家营这些村庄

如守望相助的兄弟

构成了焉支山北麓的山丹地理

 

那时候山丹属卫所治时期

每一处村庄都是高墙大院,里面住着

一脉相承的父父子子

他们崇尚耕读传家,恪守仁义礼智

朱子治家的余韵,像一股涓涓细流

一直流淌到我幼年时期

也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走过千山万水,至今依然保持着

温良恭俭的品质

 

营有驻军历史,寨作自卫解读

这片土地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安宁静谧的生活,使得四乡八邻

习惯了悠然自得的岁月

 

现在我已很少使用“陈户”这个词汇了

就连一封小小的家书

也被电话和微信取而代之

但是,如同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名字

如同兄弟姐妹的名字

我们不说,但一直未曾忘却


image.png

 

我必须说说周家坑子

 

我必须说说周家坑子

必须说,这是生我养我的故里

 

我必须说永乐六年

周氏先祖,自浙江德清

一个叫三都九里的地方“流寓”山丹

那段历程现在已不得而知

我知道的是,之后这里便有了

代代相传的周氏一族

 

这里没有走出过高官巨贾

几百年的岁月,这里一直固守着

“濂溪遗迹”和“爱莲堂”的思想认知

这些生命轨迹使得我

总是与湖南道县的那位周氏先贤

联系在一起。我一直觉得

我们是他血脉的延续

 

今天我在周家坑子

看到时代的巨轮开足马力

把我的故里沦为明天的遗迹

我当然伤逝。但我知道

这是历史的规律。我更知道

只要山川还在只大地还在

只要那个名字还在

我的故乡就温情依然


原载甘肃日报 2012.12.17

 

    周步,甘肃山丹人。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