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一朵,两朵,无数朵马兰花于眼前闪现,这句源自童话《马兰花》的经典童谣就率先跃出了记忆之门。童话的内容终是模糊了,童谣因是幼时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的口头禅,反而历久弥新。
湛蓝的天幕下,虞关的马兰花欲与天公媲美,丛丛簇簇,挤挤挨挨,站满田间地头、沟边坎沿和主干道。一朵朵蓝盈盈的花,如同迎宾的张张笑脸,瞬即就醉了观光者的心田。细瞅那些花儿,于苍翠的扁叶中浓淡相宜,蓝里竟透着几许的紫,在初夏的骄阳下闪闪发亮,好像一把就能掐出水来。
风微送,蓝涛摇曳,朵朵马兰花活脱脱像极了翩然起舞的蝶。远眺这千亩花海,由不得会让人感叹“乡村增一分美丽,生活就平添了一分诗意”。
美丽的马兰花儿,给虞关带来的经济收入也是美丽的。小小的马兰花,全身都是宝,花骨朵晾干水分,就是农家待客上桌的一道凉拌野菜,入口独特醇香,吃过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根茎则是一种上好的药材,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资料表明,马兰花在我国的栽培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占据市场经济一隅,供不应求。虞关倾心打造“马兰花之乡”,正是紧紧抓住了特色产业的商机契机,因地制宜,可谓是独具慧眼。那些广泛栽植马兰花的村庄,还交叉种植了柴胡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中药材;花椒、核桃、食用菌等种植业也发展的欣欣向荣,仅建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就有六十多处;生猪、冷水鱼养殖产品连连远销省内外,为此成立的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多得如同雨后春笋。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金樽鱼、红鳟鱼、大鲵、中华蜜蜂等特种商品性动物养殖,使村民共同致富的门路愈加宽广,真正达到了“一花独绽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俗话说得好:“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沐浴下,虞关乡党委和政府,就是当地村民共同奔向富裕的“领头雁”。他们勇干实干,全方位打开了助农增收的新局面。现今虞关所辖的村落,十里不同天,个个都像过年的娃娃,旧貌换新颜,自然风光与文化气息巧妙相融,原本芬芳的天地更添袅袅香气,诱人前往。虞关村就是个示范村,一个让人去了舍不得离开的地方。炽热的阳光下,天空已蓝得通透。沿着长长的硬化路面前行,就似踱进了现代文明与古朴典雅交织辉映的一幅卷轴里。健硕翠绿的竹子,傲然挺立村口,与周边的青山两两相望,倾泻出一股生命的繁茂之态。农舍星子般撒落沿路,齐整洁净,墙壁不是那种常见的白,而是泥土般的颜色,古色古香中又不失端庄,煞为别致。每家每户不光墙上,就连烟囱都被有趣的饰物巧妙装扮。镜框、人像、图画、仿真玉米、大蒜、辣椒等等,个个是逗惹镜头和眼眸的艺术品,牵住了脚步,每个跟前都滞留许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移风易俗“八提倡、八反对”等语句文字,愣给田园气息颇浓的村子嵌入了一幅幅紧跟时代步伐的大写意,照耀得人心亮堂堂的,就像那墙上巨大“福”字散出的一束光。“相亲相爱一家人”是精心镶在红色边框里的照片,挂在显眼的村墙上,是虞关村最大的靓点。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个个乐呵呵的,特别是老人脖子上的红围巾,艳丽的似火一般。前排蹲着的孩童个个笑得甜蜜蜜的,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他们的姿态神情各不相同,却又个个喜气洋洋,由不得观者也就嘴角上扬了。在这发自内心的笑容面前,谁都能看得出他们生活的很幸福,日子过得很富足。“开窗子、叠被子、刷牙、洗脸、讲礼仪、擦桌子、扫院子、净厨房、清圈厕、屋整洁”——作为“虞关人民早起十件事”的一种警示和提醒,被以十个扇形画的形式呈于一面墙上,可见设计者独特的创意构思。日常事儿,人人或许都知道,但具体说不上子丑寅卯,这种方式无疑时刻提醒村民,要剔除不良的传统习俗,争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文明村民。“一斑可窥全豹”,由此可见虞关为整顿全乡风貌,确实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下足了一番功夫。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现今的虞关,处处明艳动人,高山之间的山水仙气儿十足。游人随时走入一个村子或一家院落,即便村子人少或主人不在家,门前屋后也是整理得有条不紊,纤尘不染,就连柴垛也堆放有序,齐齐整整。村民“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付诸了行动,自律、有序已经是虞关人的生活日常。
“乡村要振兴,必须靠人的力量,要让外出的村民自愿回来,必须得有给力的产业结构为支撑点”。虞关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还在全乡如火如荼地开展,乡党委和政府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了当地的旅游业,想尽快让秀美的虞关走进世人的视野。虞关是隶属金徽大地东南边、嘉陵江畔最小的镇子,与嘉陵镇相邻,与大河店镇接壤,与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交界,唐宋以来就是本县一处重要的交通驿站枢纽。虞关虽小,人口不多,但山水孕灵气,自然创奇观,气候温润,植被十分茂盛,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有着极为“广大”的一面。倘若随手掬起一捧嘉陵江水,说不定就会捞起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人文,且大都与虞关脉脉相息。虞关,历史上也称仙人关,素有“陕甘锁钥,蜀道咽喉”之称,足见当年为何这里会被抗金名将吴玠作为军事之地。清代张伯魁有诗云“此地人称古战场,吴家坪上望苍苍。凿山开道金兵北,宋室偏安仗二王”。《宋史》也记载,仙人关是南宋吴玠、吴璘、吴挺一家三代七十余年在此驻军,凭险抗金、卒保全蜀的地方,又叫“胜金坪”,可见历史的厚度,就如一本巨书似的。嘉陵江奔腾不息,吴王城遗址在郁葱的植被中光芒依旧璀璨,与遗址隔江相望,眼前又现金戈铁马、浴血厮杀的战争场面。古代英雄完全没有想到,时至21世纪的今天,那场“以少胜多”的仙人关大捷被广为传颂的同时,他们为庆祝胜利而喝酒的故事还造福了当地百姓:因无器具斟酒,士兵们便用头盔当酒杯,当地人便把这种酒叫作“金盔酒”,后来演绎为“金徽酒”,从而铸就了小城、乃至全省名酒系列品牌的经典酒名,成为关乎小城的另一番传奇佳话。无论这段历史真假,也无论时间前后,人心向善,物事向美总没有错。而今,因一代名将吴玠起名的“吴山”,英雄冢肃然,古柏耸立,是小城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被世人铭记。坐在马兰花映衬下的仙人关农家乐,自会品尝到当地人自酿的“仙人醉”青稞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思绪已悄然生了翅膀,徜徉在这一带山水相拥的自然风光里,梁沟飞瀑、棒棒崖、罗汉洞、铁山峻岭、首阳仙洞......多得让人竟有些数不过来。福感满满的今人,再不会有诗仙当年路经此地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也不会有诗圣“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的忧思,有的只是对历史文化知识匮乏的汗颜,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仰望和弘扬。相信脚下这方沃土,山灵隽秀,魅力神奇,振兴路上踅音势必震耳……
作者简介 清韵,原名李慧荣,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徽县自然资源局。有文学作品常见于各类报刊,并著有散文集《面向阳光》。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2
2024-11-0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0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