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作者:李大光
一
二月七号正月初十,哈尔滨亚冬会当天,北京地区是难得零下十三四度的爽冷天,我想起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洮儿河畔,想起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二
大兴安岭是隆起的脊梁,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400多公里,穿越科尔沁草原。它在索伦以上称为林区,以下是牧区、农区。林区植被树种丰富多彩,而我们家乡兴安岭中段主要是漫山遍野的柞树即橡树,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夏天一眼望不到边的葱茏,冬天万山红遍。奇特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察尔森水库,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吕远词曲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几乎伴我一生,那深沉、悠远、壮阔又富有民族色彩的旋律,几十年一直在我心中回荡。这首歌是我家庭、同事、同学聚会的保留节目,就像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讴歌远方的爱一样。我姨父在和我们举起酒杯聚会时,必点这首歌,这首歌成了我的一种情结。
三
登山也是一种诗意或雅兴,作家王开岭说: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劲,逢高即上,遇巍则登......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这也是我骨子里喜欢登山的原因。
登山是一种仰望,是全新视野高瞻远瞩的期待,即所谓登高望远。因为平视虽然有时也开阔,等毕竟不是居高临下,只因登高才能“一览众山小。”我也有过多次登山的实践,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少年时端午节登上镇东边的兴安岭,眺望西北方向洮儿河谷,望着蜿蜒如玉带的洮儿河,尤其是河东岸朝鲜族同胞开发的千亩稻田翻滚的绿浪。那时大米是异常珍贵的食物。记得爸爸的朋友,能歌善舞又拉得一手好手风琴的朝鲜族曹叔叔,曾送给我家一面袋大米,妈妈几乎是一粒一粒数着大米为我们煮起小米和大米黄多白少的二米饭,这珍贵的大米记忆尤新。
四
那天攀登的是察尔森镇西边的野山,荆棘丛生没有路,陡峭的接近六十度角。大雪封山,白雪皑皑。在长满柞树和其它杂树的山间攀登 ,既是苦趣也是乐趣。趣是在城里工作多年难得一有的闲暇。苦就是艰难的跋涉,仰望山顶,如今又有崇高视野的期盼。在大雪中拔出后脚,又踏上前脚的每一步,都听到吱呀深沉的踏雪声,那几乎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以往登山一般都是在夏天或平地踏雪,如今才体会到爬冰卧雪的艰苦。我登过五指山,想起《红色娘子军》、《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创业艰难百战多。但林海雪原抗日联军更艰苦,因为充满恶劣的寒冷,那些英雄们除了杀敌,还要面临艰难的生存考验。跋涉中还要防止树枝的刮碰。因为小时候一起打柴的小伙伴永恒就因树枝刮破眼角膜落下终身残疾。
跋涉中,两种植物让我赞叹,那是冬青树和万年蒿。在白茫茫中,绿的耀眼的冬青树迎风张开枝叶,拥抱着寒气寒风,像是与白雪嬉戏,是倔强顽强的生命。而万年蒿生长在干涩岩石的缝隙,那是坚强不屈的生命,即使夏天不管怎么干旱,她都呈现一种墨绿色迎风招展,是兴安岭的精灵。
五
约个吧小时,终于登顶,自然是胜利的喜悦。这与二零二四年九月登泰山不同,这里没有泰山的陡峭与路途漫长遥远,但与姚鼐《登泰山记》的“大风扬积雪击面”“苍山负雪”相似。登上高山之巅,顿觉豪情万丈。胜利的喜悦就是站在与天最近处和苍天对话,四通八达全角度俯视和远眺。
更神奇的是猎猎的寒风,气温在零下二十度左右,高山之间的气流自然形成猎猎的风呼呼作响。好在我预先带来一面红旗,在高山之巅插上红旗,红旗呼啦啦漫卷西风,旌旗猎猎呈现古典塞北风采。让人想起《白雪歌......》《燕歌行》《雁门太守行》的悲壮、壮阔、壮美与豪迈。
站在山顶,豪情抗击着寒风,热情能融化冰雪。
六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夹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小镇就像是一个摇篮。我远眺那早已消失的爷爷奶奶老宅的方向,那曾经是我出生的土房,再远方是我人生第一次登上舞台在众目睽睽之下演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博得阵阵掌声的公社大礼堂。一会眼前又幻化出中学礼堂男女生欢快的《洗衣舞》: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呐,是谁帮咱们得解放誒,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美丽的倩影永驻一生。远处时有鞭炮声,让我想起每逢佳节那清脆、狂野、俏皮的唢呐声伴着敲锣打鼓以及浪丢丢的踩高跷的大秧歌。我凝视着山下的大路,我就从这走出大山走向远方。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俯视山下洮儿河西岸的水田。让我回忆起儿时河谷的天然风光。原来的地貌平坦与起伏相间,参差错落而又和谐统一。芳草地与硕大的灰白色的鹅卵石交相辉映。绿地与微型湖泊清潭的排列整齐协调又富有个性。河滩多柳树榆树,榆树的榆钱脱落随风漂泊,成为他乡的种子,山丁子树和臭李子树是这里特殊的树种,青涩的山丁子果涩而苦不好吃,糖化熟透了才好,那劫后余生树枝深处依稀尚存甜而美的干果,让人难忘。湖泊上水鸟在嬉戏,肥胖的水鸭子顽皮地唧唧咋咋悠然划水,有的一晃一晃地旁如无人地爬上岸,有的在水中惊悚扑飞。远处河道与湖泊交汇处云气雾霭蒸腾缭绕,偶尔还能听到啄木鸟咕咕,咕咕的叫声。这童话般的世界成了历史。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东北方向是1700多米的宛如巨龙的水库大坝,锁紧汛期桀骜不驯的洮儿河,真是“龟蛇锁大江。”察尔森水库这张靓丽的名片,让我想起了那沸腾的群山。不分昼夜都是机器的轰鸣声,拉土的翻斗车24小时不停歇地在大坝和料场来回穿梭。白天工地忙的一片昏天黑地;深夜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休息时有民兵团和军队汽车兵互相拉歌,至今那“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还在响彻耳畔,那民兵团里就曾有笑星高秀敏的身影和声音。经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岁月,才有下游几十万亩灌溉的农田,才有万家灯光,才有察尔森湖粼粼波光和欢快跳跃的鲤鱼。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感悟和体会着世事沧桑悲欢离合。我是闯关东的后代,原来从河北昌滦乐(lao四声)背井离乡的爷爷姥爷舅爷辈们就长眠在这大山中,在关外出生的爸爸和三叔也已作古在兴安岭的柞树丛中。耳畔响起闻一多的诗句: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地飞。
七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对故乡的情结为什么这么深?那就是人来到这世间走一遭是有承载他(她)的时空的,在那时间和空间里,记忆是不能磨灭的。再有就是我不是一生没有离开故乡,只因我离开了故乡,像是乘坐一辆勒勒车,伴着人生的长调,在颠簸的回望中渐行渐远,但那“根”的原点始终闪烁记忆的光芒永不消失。
八
此时,我站在高高的兴安岭,情不自禁地唱起彭康亮版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伟大的祖国所有的民族,像一家人欢聚一堂呦。我们大家建设的是同一座社会主义大厦,我们大家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奔向共产主义远方呦。哎嗨嘿——通向共产主义远方呦。
歌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传向远方。
作者简介:北京资深语文教师、作家,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多年从事北京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研究,多次精准预测高考中考作文。著有《学苑文鉴》、《高考(中考)作文集萃》、《洮儿河的诉说》等。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3
在阿勒泰跳起“黑走马”(隋源) ——中国诗歌春晚走进阿勒泰作品选
2025-02-13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