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国孔子文化保护重地龙珠书院、宜税合信集团以及神州文脉科技文化(成都)公司在成都万象城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都知名讲师灵垛主讲了《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深层体悟。

灵垛讲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一直在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理念,以其深远的寓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的指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以水的特性为喻,倡导一种无私、柔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水,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无论高山或低谷,无论清净或污浊,它都能融入其中,流淌自如。这正是“上善若水”所传达的深意,即以包容、谦逊、不争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和际遇。
我的目标是深入理解和实践“上善若水”的“道”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和谐、丰富。在我看来,“上善若水”不仅是对个体品质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倡导。孔子说“水往下走,遇到峡谷,就会弯弯曲曲奔腾而下,遇到悬崖就会俯冲而下,水的强大无所不能,因为水很弱软,他能借助任何外部力量来形成自己的力量。”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水的特性之一是其适应性,它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改变自己的形态。这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学会适应,像水一样保持灵活性。例如,在工作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我们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挑战。再者,水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争执和计较,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和谐。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而不是只关注个人的得失。

“上善若水”的哲学也体现在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上。水,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滴水,通过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行为,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的哲思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它教会我要有包容心、适应性,要学会无私奉献,还要珍惜自然资源。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将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正如水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流动、灵活和包容的态度,去适应和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国学专家、知深文化学者陈璀讲道,灵垛个性鲜明,但又满足共性,受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对儒家文化和其他文化兼收并蓄。这篇演讲,把经典化为风味,体现了灵垛特色。宜税合信集团总裁廖礼平谈道,大众就需要这样的演讲。灵垛注重体系,避免知识碎片拖累自己的专题演讲,力求通俗精讲,声情并茂,让大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陈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