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下关文联成功举办知名作家谭国伦长篇小说《少女河心》分享研讨会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武丁 | 发布时间: 2025-04-27 | 57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4月26日上午,知名作家谭国伦长篇小说 《少女河心》分享会,在北大纵横四楼作者面对面会客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文联主办, 中国文联出版社资深编辑,长篇小说《少女河心》责任编辑阴亦璇;著名作家、评论家曾祥书,著名生态文学作家、《生态文化》副总编冯小军,武警部队阜新支队原政委,锦州市某律师事务所所长张程刚,《小小说月刊》下半月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邓迪思,人民武警报原主任编辑、武警大校别庆林,著名军旅作家孔立文,北京朝阳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国培、著名导演柴金龙,知名散文家郝凤仙、马会云,小说家何学海、史建强、张纪增,以及作家、诗人丁岚、黄俊、车存新、何颖、林莲莲和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代表及北下关热心读者等50多人现场参加,线上读者观众23000多人观看直播。分享会由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主持。



分享会前,著名导演柴金龙代表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组委会介绍了读书会的举办理念及科学运行模式,对谭国伦老师的到来分享表示热烈欢迎和取得的如此骄人成绩表示祝贺。



分享会上,谭国伦以新兵上岗和儿子出生时发生的两个故事开头,诙谐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武警部队战士报道员成为一名作家的历程。自己离开部队越久对部队生活越是怀念,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和出发点是把过去的记忆进行整理留存。在创作过程中 ,一边流泪一边写作,感觉自己又重新当了一回兵。他对书中主人公命运、婚姻情感追求和向往进行了解读,并对创作中主旋律的把握、军人形象的树立等反复修改近100多遍的创作历程进行详细介绍和剖析。



他在分享中说起自己的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作品出版加获得梁斌文学奖;二是作品得到读者认可的同时,也得到评论迷彩的关注,有几十位评论家专门撰写了相关评论;三是没想到书出版很畅销,各大书店和网上书店几乎断货。 在谈起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他谈到:一是作品只有感动自己才会感染别人,作家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提炼其价值,自己这部书就是对12年军旅生活的再提炼再升华;二是作家适合写什么体裁就写什么,要做多面手;三是创作出作品后要反复打磨修改;四是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读评论书,文学评论最是能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五是要有“四读法”:初读、细读、精读和闲读,将喜欢的书旆到随手可及的地方。



中国文联出版社资深编辑,长篇小说《少女河心》责任编辑阴亦璇在发言中指出,自己在审读这部长篇小说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在细读过程中有时在下班乘坐地铁时读到有关章节,哭得稀里哗啦,自己深深被感人的故事和作者细腻的创作笔法所感染,作品里面充满作者对军旅人生历练,带有作者的信仰、感情和力量,深切感到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一幅时代画卷。 作者文笔细腻流畅,情感质朴生动。用一个又一个紧凑的情节把故事推向高潮,在让人潸然泪下中,不得不继续往下阅读,少女河畔那永不凋零的记忆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人民武警报原主任编辑别庆林大校在谈起谭国伦时,表示几十年前就收到他的作品投稿,很兴奋,印象最深是一篇报告文学《青春作伴好还乡》,现在爱依然记忆深刻。现在看到他写得如此成功的长篇著作,对他的成长进步感到很高兴,并对“四部读书法”进行完善,加上评读更加好。



著名作家、评论家曾祥书在发言中指出:长篇小说《少女河心》的美学特征在于悲剧性的结尾------让美丽死去。这是因为,死亡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当作者借助文学让美丽死去时,读者可以更多地感受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特别是有着强烈代入感的中国读者,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这一因文学中的死亡描写而产生的阅读效果,就是“死亡”作为审美客体在人们身上出现的审美反应,也是死亡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邓迪思在研讨时指出,谭国伦老师的《少女河心》以在场的手法逼真地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真实,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时代性。 如果要向改编成电视剧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需要考虑市场接受问题,在接受群体上要向年轻人倾斜,可能需要一些现代化改编。比如将那些在场的细节放大,淡化戏剧性冲突。一部好的电视剧是需要老少皆宜的,一方面要弘扬军人的正气和军嫂的坚韧,一方面呈现一种现代意识的审美元素。总之,电视剧和小说还会拉开一定距离,会有更多的新锐手法融入其中,这样就会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作为原武警辽宁二支队的最后一任政委,锦州市某律师事务所所长张程刚谈到,这部书是反映部队生活的百科全书,在细读精读后感到里面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现实找到影子,真实反映了部队的生活,是非常难得的一部军旅好书。


著名生态文学作家、《生态文化》副总编冯小军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启发,感到这部书从名字到内容有卖点,小说语言诙谐幽默。


著名军旅作家孔立文在发言中谈到:这部长篇小说《少女河心》,以两名年轻军人的成长履历和军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摹绘与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营生活的人物群像和现实画卷,关注普通军人的人物命运和内心波澜,探寻特定背景下的英雄话语及精神内核,彰显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艺术真实的生命来自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生活真实。只有艺术真实的“似真” 与生活真实的“实真”完美统一,文学作品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正因为谭国伦融入了自身的生命体验,作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血有肉,立体多面,没有一丝脸谱化的痕迹,如同这些人物就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小说语言质朴清新,细腻灵动,有一种天然的诗性之美。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观察视界,开掘新的叙事和表意空间,着力拓展军旅题材的创作边界,通过回望变革与转型期的部队生活真实样态,带给人们对于军人的使命价值以及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深邃思考。



著名老作家赵国培畅谈对这部小说及谭国伦创作的看法。



作家赵国培、丁岚、郝凤仙、何颖等人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评论和剖析。



最后,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从改编电视剧本的可能性角度,对《少女河心》具备改编为电视剧的潜力进行分析:一是作品丰富的人物关系:小说中人物关系复杂,角色个性鲜明,适合通过电视剧的形式进行深入刻画。每个角色的成长与变化可以通过多集的叙述展开,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二是视觉化的象征:河流作为核心象征,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呈现,增强故事的视觉效果。河流的变化可以与角色的情感发展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三是情感共鸣:青春题材的电视剧在市场上一直受到欢迎,尤其是涉及成长、友情与家庭关系的故事,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少女河心》的主题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四是多样的叙事结构:小说的多线叙事手法可以在电视剧中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呈现,增加叙事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可以通过闪回、旁白等手法,为观众提供更全面的故事背景。五容易引发 社会话题的讨论:电视剧可以通过《少女河心》探讨的社会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与讨论,增加节目深度。这种结合不仅能吸引年轻观众,也能引起家长群体的关注,拓宽受众面。 总之,《少女河心》凭借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青春的复杂与美好,具备较强的文学价值和改编潜力。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故事情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激发对青春、梦想与成长的深入思考。



分享研讨会结束后,现场书法家为谭国伦赠送书法作品。



谭国伦为现场读者签字赠书,旗号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是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文联继1月8日李青松老师新书《看得见的东北》、1月18日张志强老师《艺考》《创意写作课》、1月26日许震《渴望像风一样自由》、2月27日樊志斌《回到历史现场》、3月3日孙华伟《西汉秘雲》、3月8日王丹誉《历史的关照》、3月22日冯小军《草木葱郁》、3月29日武丁《俺是山东人》、4月17日彭学明长篇小说 《爹》、长篇纪实文学《娘》分享分享会后,举办的第十场文学创作分享活动。  

接下来,北下关文联将定期举办作家们的新书分享系列活动,和众多读书组织和作者本人进行合作,举办高质量的读书活动,欢迎广大作家朋友踊跃报名参加,共同创造北下关乃至北京市海淀区文学创作新局面。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