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点亮创新路,丹心浇开科技花——张淮与《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的传奇故事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黄盈明 陈龙狮 陈泽明 | 发布时间: 2025-07-05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如雪花般的银发诉说着岁月的传奇故事,残缺的牙齿见证了时光的磨砺。尽管已至古稀之年,他们却怀揣着对科技发明创造的热忱与执着,把老当益壮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爱心,诚心,智慧,汗水为祖国明天的太阳铺就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有志之士和爱心老人


80岁的张淮老师,是这群爱心老人中勇立潮头的“领头羊”。他始终坚持“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信念,在科技发明与教育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了数十年。如今,他又与这群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老伙伴们耗时6年之久,挑灯夜战,呕心沥血地编写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宛如一盞领航灯,照亮着青少年科技发明创新的征程。

张淮老师2019年度荣获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奖励。他不骄不躁,马不停蹄地与22位编委共同编著《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这个爱心团队,他们怀着为中小学校创新教育贡献力量的初心,竭尽全力精心打造这本书。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非凡,对于中、小学师生而言,极具学习价值,助推价值,传播价值,收藏价值。书中还有三项高难度项目可供大学生借鉴,20多项优秀发明项目可供企业家免费开发。该书将于2025年8月下旬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


张淮老师的荣誉证书


张淮老师1946年出生在长寿区葛兰镇天福寨湾。他7岁在葛兰小学发毛读书,由于刻苦努力,品学兼优,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小学毕业后,他的求学之路充满坎坷,渡舟幼师学校因自然灾害停课,长寿师范学校又因“文革”中断学业,但他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歇。1969年,仅有小学文凭的他被分配到长寿大坝中心校教化学,面对教学困难,他凭借对美术的热爱,毅然改教美术,并前往四川美术学院函授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1985年,学校开设科技辅导课,他调任科技辅导老师。当时,一无教纲、二无教材,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内心的创新火花被点燃。当晚,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望着窗外闪烁的星星,爱国激情在他心中涌动,他深知祖国的强大离不开科技支撑,从此,踏上了科技发明与教育的道路。课堂上,他鼓励学生观察思考,与学生余智翔共同研发出“带重力角度指示器和指南针的绘图仪”。该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在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牌,还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当年唯一的“宋庆龄儿童发明奖专项奖”奖牌。这次成功,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心中的创新之火,开启了他辉煌的发明创造与教育生涯。


张淮老师辅导余智翔同学荣获“宋庆龄儿童发明奖专项奖”证书


此后,张淮老师在科技辅导的道路上劲更足,步更大,越走越远,培育出了许多发明成果。他辅导张卫华同学发明“多功能圆规”,来自学生的一个梦,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梦想成真;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他辅导张鹏程同学发明“编码杆秤”,对传统杆秤进行了革新;在葛兰中学,他还辅导任利武发明“防盗门暗锁”,赵兴友发明“前后照可变向手电筒”,王刚发明“显量喷雾器”等,带领数十位同学创造出近百项专利。这些成果,既是学生智慧的结晶,更凝聚着张淮老师无数个挑灯夜战,披星戴月的心血。

在辅导学生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张淮老师不仅注重实践,还积极探索理论研究。1992年,他被中国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委员会吸收为会员,撰写的论文《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方法初探》引起广泛关注。在各方支持下,他将论文扩充成书,出版了《青少年发明创造途径》。这本书荣获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成为全县科技课教材,为青少年发明创造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在葛兰中学挂上的“重庆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牌子


张淮老师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深受学生和同行赞誉。1994年,他的“电的用途”辅导课,一节课提问43次,学生举手回答总人数400余人次,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令市教委的专家们赞叹不已,葛兰中学也因此挂上了“重庆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牌子。他还积极与其他科技辅导员交流合作,协助众多老师获得国家专利,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同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张淮老师发明的滑板柜式课桌

张淮老师发明的滑板柜式课桌荣获“红星奖”


为将专利项目转化为实际应用,张淮老师停薪留职11年,一边进行专利项目产品开发,一边继续发明创造。他开发的“几何作图王”“滑板柜式课桌”“带过滤网的升降火锅”等专利项目产品成果显著。其中,“几何作图王”成为畅销的专利产品,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滑板柜式课桌”在抖音平台上收获大量点击量和点赞。他的发明创造不仅在国内引起关注,还受到央视、重庆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大。

然而,在追求发明创造的道路上,张淮老师面临诸多困难。缺乏材料和工具时,他土法上阵,动员学生从家里拿来工具,自己也将家里的东西贡献出来,甚至不惜卖掉住房购买发明创造的材料。他的无私奉献,深深感动了学生,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地投身发明创造。

2016年,张淮老师将自己与厂家联合开发生产的1万套“几何作图王”专利产品和300套《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书,价值15万元,无偿捐赠给长寿区红十字会。他的善举,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发明家的大爱,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如今,80岁的张淮老师依然老当益壮,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与长寿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喻小波共同研发的“圆锥曲线绘图仪”,得到教育部教育技术装备与发展中心的称赞;他发明的“奇效婴儿床”项目,也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他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精神内涵,成为人们尊敬仰慕的榜样。

张淮老师像一只“领头羊”,把一群热爱科技发明创造的爱心老人汇聚在一起,怀着对下一代的关爱,共同编写了《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这本书凝聚着他们多年的经验和智慧,包含四个章节,核心是10种独特且通俗易懂、便于中小学生学习运用的发明方法,同时涵盖青少年创造涉及的多方面内容。为让这本书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国国家功臣、著名书法家侯振山将军看后为该书题写书名,中共特科功臣陈昌之子、澳门法制报常务副主编陈龙狮作序。


中国国家功臣——著名画家侯振山将军


回顾张淮老师的第一本书《青少年发明创造途径》,它的成功足以证明新书的价值。当年,在缺乏教学大纲和参考资料的艰难情况下,张淮老师凭借自身教学实践撰写而成,不仅出版发行,还荣获多项大奖,成为当地科技课教材,为无数青少年打开了发明创造的大门。如今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更是在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完善,用100多项优秀发明实例,有力地证明了“创新意义大,人人皆可为”的道理。


张淮老师的部分专利证书


在宣传推广《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的专题讨论会上,编委们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长寿区教委分管科技工作的代秋中校长也强调了这本书在当地创新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潜在推动作用。这群爱心老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科技发明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

新书上市前,先介绍书中的10个发明实例,一是让读者先睹为快,二是为下一步宣传工作探路。本书共四个章节,编入148件发明实例,除鼠标垫、塑料袋提手、捕鼠套三件是引用外,其余145件中,有136件是张淮老师和他辅导的学生发明,3件是张淮老师与重庆大学力学系严波教授、长安群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高级总工程师李庆宝、长寿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喻小波共同研发的,7件是其他编委辅导学生发明的。


即将上市的新书《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


这些发明实例中,有张淮老师1986年辅导余智翔同学发明的“带重力角度指示器和指北针的绘图仪”,这是他辅导学生的第一件发明,在三角板上设置两个量角器,分别安装重力指针和指南针,能轻松画出多种图形,功能强大,速度快捷,获得多项荣誉,是张淮老师成长的核心动力之一。还有1988年辅导张卫华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圆规”,之后又发展出“几何作图王”和“方圆尺规”,三项发明以圆规为核心不断创新,彰显了创新的无限可能。此外,还有“滑板柜式课桌”“编码杆秤”“旋转式立体停车架”“奇效婴儿床”等众多优秀发明,它们各具特色,有的实用性强,有的创新性高,都凝聚着张淮老师和学生们的智慧与心血。

他们如同一群辛勤的园丁,在创新教育的园地里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又似夜空中闪耀的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青少年创新的道路。《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这本书,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更是送给广大青少年的一份厚重而珍贵的礼物。它将引领青少年走进科技发明创造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发明梦想,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我们相信,在张淮老师和这群爱心老人们的努力,以及长寿区委、区政府、关工委、教委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这本书,必将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承载着老人们的心血与期望,更凝聚着长寿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相信在多方合力推动下,这本书将引领更多青少年走进科技发明创造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让长寿区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本书在创新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也让我们向张淮老师和这群爱心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科技发明创造事业和青少年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青少年踏上创新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盈明,陈龙狮,陈泽明供稿

张淮供图

资料来源由张淮,陈泽明提供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