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东作品:国家图书馆赋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李秀东 | 发布时间: 2025-07-25 | 247 次浏览 | 分享到:

煌煌华夏,赫赫文明。京畿胜地,文枢重镇。国家图书馆巍然峙立,其势若昆仑之擎天,其气似东海之纳川。馆阁参差,琼楼映日;芸编充栋,翰墨流云。实乃典藏渊薮,文脉枢机,非独一馆之盛,系乎国运之隆也。

溯夫馆史,肇自大清宣统之年。初设京师图书馆于广化古刹,青灯黄卷,梵呗与书声相和;继迁文津旧街,槐荫匝地,车尘共墨香齐飞。其间虽有辛亥鼎革,抗战烽烟,然典守者矢志不渝,文脉不绝如缕。至共和成立,馆舍屡迁,终成今日之巍峨气象。白石桥馆,质朴无华,犹见金石之坚;中关新厦,琼楼玉宇,更显文运之昌。百年沧桑,几度变迁,典藏日富,文脉愈昌,此诚天佑斯文,国运之征也。

观夫馆藏之富,真乃汗牛充栋,星罗棋布。殷墟甲骨,镌刻古老卜辞,为先民智慧之结晶;敦煌遗卷,诉说丝路沧桑,为中西交流之见证。宋元珍本,尽显雕版精妙,一页一世界;名家手稿,流淌思想光华,一字一乾坤。更有《四库全书》煌煌大观,集千古文章之精要;《永乐大典》洋洋巨制,汇百家典籍之菁华。此皆先贤心血所凝,文明瑰宝所萃,实乃华夏精神之渊薮也。每思及此,未尝不抚卷感叹,为先人之智慧所折服,为文明之厚重所震撼。

步入其间,但见缃帙满架,芸香盈室。白发耆儒,摩挲残卷,如对故人,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青衿学子,奋笔疾书,若渴醴泉,笔下流淌着对未来的憧憬。更有典守之士,夙兴夜寐,护帙如命。其勤勉之状,恰似春蚕吐丝,默默奉献;其敬业之诚,宛若老圃耘畦,精心呵护。夫典守者,非独守书而已,实乃守斯文之脉,承先圣之志,使文明薪火相传,文脉绵延不绝。其功甚伟,其德甚高,实令人肃然起敬。

至若馆外盛事,更见宏猷。讲席开时,座无虚席,如春水潺潺,润物无声。学者或论经史,或谈今古,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听众或凝神倾听,或奋笔疾书,如饥似渴,受益匪浅。展览启处,观者如堵,似锦霞烂漫,夺目生辉。珍贵文物,历史画卷,让观者穿越时空,感受文明之魅力。又见稚子蒙童,诵读经典,声震林樾,童声琅琅,如天籁之音;耆宿名儒,论道辩理,语惊四座,高论谠谠,似黄钟大吕。此非独书香之盛,实乃国运之征。盖文明之兴,系于读书;读书之盛,关乎国运。是以国家图书馆者,非独一馆而已,实乃民族精神之灯塔,文化昌明之圭臬,指引着华夏儿女在文明之路上不断前行。

巍巍乎!典藏虽富,岂独为架上陈设;文脉虽长,安可任其湮没无闻?吾辈当以雷霆之势,振华夏之文运;当怀鲲鹏之志,续千秋之典章!使金石之声永震寰宇,令翰墨之香长萦乾坤。此非独一馆之责,实乃吾炎黄子孙万世之任也!愿我华夏儿孙,承先贤之遗志,继往圣之绝学,使国家图书馆之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与天地同久,共日月齐光!


image.png


李秀东,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大学文化,一九九三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从教十年。2000年元月调入市电视台《记者访谈》栏目,2004年调入市委机关报,报道主要领导活动。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现供职于巴中日报社新闻研究室。由中央文献社出版著作一部,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小说散文一部。

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四川日报等百余家媒体发表新闻作品二千余件。曾供职于北京方略智库,专访过几十位专家,学者。从事收藏行业二十余年,藏有宋瓷千余件,元明清官瓷二千余件。古代书画二百余幅。战国,汉代,唐,宋古琴二十余床。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