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文: 此湾堪听潮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星 文 | 发布时间: 2025-11-25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世奔忙,为生计、为浮名、为职守,总教我们行色匆匆,常有“何得浮生半日闲”之叹。于是,到不远的三娘湾听浪观潮,便成了我让心灵靠岸的逸念。


image.png


初冬某日,天朗气清,暖阳如金,风不带凛冽,只余秋的温存。我随几位友人又来到了这片海边。

友人小陈本是三娘湾人,这位自幼浸润海风的海歌传人,领我们至沙滩上一处民宿前。那是幢二层的简易板房,楼下饮食,楼上安眠。店主有创意,借两棵苍劲的马尾松,搭起一个凉棚,下设木台茶具,便是让时光慢下来的所在。

坭兴壶中,清茶初沏,水汽氤氲如丝,携着绿茶的鲜爽漫过鼻尖。案头百香果青黄相间,果皮犹凝晨露;指尖轻触,便能嗅到那股裹挟阳光与山野的甜香,与茶香缠绕,漫成一片。


image.png


我们围坐闲话,小陈眼底漾着与海浪同频的微光。她轻点手机,一张照片跃入眼帘:三娘石巍立涛声中,海风扬起她的蓝白舞衣,与姐妹们头戴斗笠,仰首展喉。“那清亮的调子,”她说,“顺着风势,越过浪尖,与千年传说相融。”我们恍惚听见了,那渔家儿女在潮起潮落间传唱的清欢,与潮声的节拍此起彼伏。

言谈间,神话渊源、渔耕智慧,字字句句浸透着对海的深情。我们听得入迷,任思绪飘向蔚蓝,看白海豚逐浪,听涛声拍岸,直至茶凉香绕,才惊觉未请她一展歌喉。这疏漏,倒成了闲话中一抹略带遗憾的清甜余味。


image.png


当人声暂歇,另一种声音便悄然浮现。

潮声初起时,是隐约的沙沙声,像大地沉睡的呼吸,又似春蚕细碎的啃噬。待心沉入这片静谧,那声音便如墨在宣纸上晕染,由淡转浓,由远及近,终化作有节奏的絮语——一遍遍抚平岸线,又一遍遍涌回,诉说着古老的秘密。此刻方知,“枕畔潮声来”的妙处,原是这般可触可感的温柔。


image.png


海湾因鱼虾丰美而生机盎然。白鹭如雪,或翩跹碧波,或静立礁石,凝神聆听潮音;水鸟成群,似繁星点洒,时而俯冲溅玉,时而振翅划云。天上淡云漫卷,眼前飞鸟穿梭,“野鹤闲云”的意境,在此徐徐铺展。风、潮、鸟、云,都在诉说另一种生活——不慌不忙,不争不抢,任时光如潮漫沙,留下清润的痕迹。

“这些年生态好了,”小陈轻呷清茶,乡音里满是自豪,“鸟儿多了,白海豚也常见。这般生态和美,别处已难得。”

旁座小曹接过话:“三娘湾的海鲜才叫一绝,刚出水便下锅,那股鲜甜煮粥最美。”话音未落,脚边打盹的黑猫似被“鲜美”唤醒,睁眼不见美食,又蜷身续梦。我们却被勾得馋意顿生,向老板娘一问,竟得意外之喜:“样数不多,还够尝鲜。”“价钱贵不?”“不贵的。”于是,一顿临风临海鲜粥午餐就此落定。


image.png


午后斜阳铺展,天地浸在鎏金暖意里。阳光穿透防风林,将枝叶裁成剪影,贴在天海之间,如一幅晕染的油画。沙滩镀暖金,旅人漫步,孩童嬉水,脚印随细浪抚平。尽头两艘旧船静卧,船身斑驳—— “拍电影留下的,如今成了打卡点,”小曹笑道。渔船背倚山海,成了自然与故事的交点,让每个途经者都能在斜阳里拾起一段温柔记忆。

此景如画,旅客皆欲留影。我亦随众拍照,忽心生一念:若在此设一雅致标识,上书“钦州三娘湾”,不正如为这幅天然画卷钤上一方闲章?友人皆抚掌称是。

回到茶坊,我脱鞋躺下,任躺椅轻晃。此刻,听海之细语,观云之舒卷,悟天地之妙理。原来真正的安宁,从来不必远求。我闭上眼,将身心全然交付海天,恍惚间,已不知“我见海景多妩媚,料海景见我应如是”,仿佛已化入万千浪花之中。


image.png


返程时,夕照漫染海湾,潮声渐隐如絮语。粼粼金光铺展水面,宛如碎银倾泻,又似星河坠波,将湾口染成流动的琥珀。数叶渔舟轻漾,随波起伏,如载满清梦的扁舟,压着星河波光,在人间与天境之交摇曳——此情此景,正是“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写照。潮声虽渐远,却如心底余韵,温柔守候每一刻安宁。

有晚归鸥鸟掠过天际,翅尖沾金,清唳一声,清越绵长,如远古回响,又似潮声音符,轻轻融进永恒的潮声里……


image.png


车行渐远,身心仍被那潮声包裹。思绪万千间,我忽然明白:人在旅途,心有所泊,此湾依依,潮声堪听。


(作者系广西钦州市机关干部)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