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的好口碑是好作品换来的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zb | 发布时间: 2022-09-19 | 10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民作家”的好口碑是好作品换来的

——社会各界为著名作家送上了“人民作家”的牌匾



9月18日上午,张掖市文联陈玉福工作室三周年庆典活动之际,张掖市部分退休老干部,市文联领导,甘州区相关领导,艺术家,企业家,作家高研班学员代表,热心文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单兴德、何江、程琦、刘晓东、陶琦、成城、张健等18位同志联合赠送陈玉福工作室【人民作家】匾额一副。

老同志单兴德代表大家致辞说,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中共张掖市委特聘专家、中共甘州区委特聘专家、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陈玉福同志响应中央、中国作家协会号召,到张掖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三年来,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八声甘州之云起》《张掖传》及中短篇作品《张掖访山记》《甘州绿满滩》等1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八声甘州之云起》首印30000册向全国发行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全文转载的同时,获第六届中国年度金榜长篇小说特别推荐奖。今年7月8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及所属单位作家出版社、《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中共甘州区委区政府协办,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甘州区文联承办的《八声甘州之云起》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闫晶明先生,《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先生,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女士、作家出版社社长路英勇先生,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兰州大学文学院、河西学院文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评论家和张掖市、甘州区领导、作家艺术家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对该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今年七月,长篇城市传记文学《张掖传》由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同志、中共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同志作序,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公司新星出版社首印15000册向全国发行,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首印的15000册图书告罄。更为可喜的是在豆瓣网的评分达到了9.5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焦点新闻》《南京日报》《华西都市报》《焦点新闻》《贵阳晚报》等国家级、省部级报刊隆重的推荐了这部城市传记《张掖传》。其中连辑先生的评论《张掖传:张国臂掖的张掖》、卢小亨先生的评论《彩虹张掖,文化甘州》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张掖传:张国臂掖的张掖》被17家报纸、126家网站转载;《彩虹张掖,文化甘州》在数十家网站转载,其中武威头条转载后在短短的三天内,阅读量达到了21万多人次……

陈玉福先生的作品,为宣传张掖、推动张掖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向陈玉福同志表示我们的敬仰之心,我们自发的为陈玉福先生及其工作室送上了“人民作家”的牌匾。我们为先生赠送牌匾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朋友纷纷提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无奈疫情出现了,故我们婉言谢绝了这些朋友们的好意。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最后,我们再次感谢陈玉福先生为我们张掖市做出的巨大贡献!谢谢大家!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琦同志代表市文联参加了揭匾仪式并且发表了讲话: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为陈玉福先生举行“人民作家”的揭匾仪式。

陈玉福先生是一位知名作家和优秀编剧,曾经读过他的不少作品,但我与他并不相识,直到2019年春,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派陈先生到张掖采风,我们才有缘相认相识。经过几番交流深谈,感觉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敬业勤奋且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得知他刚刚退休后,便产生了将他引入张掖的念头。当时,市上在用不同方式引进各类人才,且大多数是科研类和经济类人才,文艺人才虽然也很欠缺,但由于条件限制,引进不多。当时我正在市文联主持工作,就主动向市委和甘州区委就引进陈玉福同志到张掖工作的事宜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经过多方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陈玉福先生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了张掖。



如何有效利用好引进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甘州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事情。市、区两级党委先后发文成立了陈玉福优秀专家工作室,并为其挂牌。甘州区委在办公场地、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同志多次亲临工作室进行调研,现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甘肃省文联、张掖市委宣传部、甘州区委宣传部、张掖市文联、甘州区文联都给予了陈玉福先生及其工作室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陈玉福工作室的关心支持,工作室才得以顺利运转,并取得了今天骄人的成绩。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如何开展工作,包括创作、培训等问题,也提上了议事议程。陈玉福先生对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非常感动,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和关心他的朋友,一口气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创作方向,一是“祁连山保卫战”选题,以张掖生态治理为题材;二是“张掖访山记”,以张掖脱贫攻坚为题材;三是“八声甘州”以张掖历史为题材。最后通过认真斟酌,特别是听取了市区主要领导意见后,选择了“八声甘州”和《张掖传》作为创作的重点。张掖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需要挖掘、提炼的内容太多,而外界对张掖的了解又太少,特别是对张掖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张掖要打造文化大市、旅游大市,首先得让外界了解张掖的历史和文化。确定选题后,陈玉福先生信心十足,干劲满满,除了在张掖访古问今,走村入户,采访搜集资料外,还上兰州,下西宁,走访周边县市,整天忙的不亦乐乎,从而占有了大量的资料,为《八声甘州》《张掖传》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作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勤奋,陈先生是一个勤奋的人,在创作上述作品的过程中,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连续完成6000字左右的创作,完不成任务,他整天都坐卧不安。在我和他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但为了创作他能做到滴酒不沾,继而最终戒了酒,这个得靠多么大的毅力啊!正因为他的勤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近100万字的长篇作品创作。



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陈先生不但会讲故事,而且讲得好,讲得妙。他把明末发生在甘州杨嘉谟身上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回还曲折,甚至惊心动魄,让我们读起来欲罢不能。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们了解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也许并不精彩,甚至很冰冷,但在作家点石成金的笔下,让历史精彩起来,灵动起来,变成有温度可触摸的生活画面,实在不易,但陈先生做到了。陈先生在创作《八声甘州》的同时,还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介绍张掖风土人情的散文、随笔等,为宣传张掖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繁忙的创作之余,陈先生无偿承担了张掖作家高研班的培训工作,每周集中开展近十个小时的讲座和辅导。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作为指导的依据,现身说法,传经送宝,亲自撰写讲稿,亲自修改学生作品。为期一年的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十名学员完成了8部长篇作品创作,部分已经正式出版,为张掖文艺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感佩。



张掖对陈玉福先生这个文艺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给了我几点启示。一是党委和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陈玉福工作室成立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文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尚友俊,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河西学院副校长顾长兆等领导先后来工作室调研,对工作室的成长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支持,对陈玉福本人的生活进行了多方关照,为陈先生的创作鼓劲加油,使其艺术创作增添了无穷动力。

二是业务主管部门的热情周到服务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陈玉福工作室运行至今,市、区两级文联一直相伴左右,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情用心呵护高度重视,确定专人协调服务陈玉福专家工作室工作,并多次到工作室慰问探望,细心了解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尽力协助解决。甘州区委宣传部、甘州区文联在陈先生的工作、生活上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为陈先生顺利完成创作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三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根本。陈玉福先生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来到张掖后,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许多朋友,他们用热情的笑脸接纳了陈先生,并利用在本土的优势,多方面帮助和支持,为陈先生扎根张掖,为张掖写作,为张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人民正在贯彻落实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文艺界也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正是文艺工作者大显身手之时,希望陈玉福先生继续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讲好张掖故事,讲好西部故事,为张掖的文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