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天安门上太阳升 文/董素印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董素印 | 发布时间: 2024-11-22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耳熟能详的优秀儿歌,还是刚上小学时由非音乐专业的老师给我们教唱的,半个世纪以来,每当旋律响起,我都能熟练地唱起这首言简意赅、娓娓动听的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化功能巨大,虽然只有短短4句简朴歌词,但通过不同声调反复吟唱,不仅让北京和天安门深深地根植于我儿时的最初记忆,还让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儿童知道了首都北京、知道了天安门、知道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由此还萌生了最朴素的热爱祖国、热爱领袖的革命情怀;同时,也增强了歌曲的生命力,塑造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活泼热情又朝气蓬勃的生动形象。

天安门,位于祖国的首都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交汇处,于1417年开始建造,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理应万世为尊。清顺治八年,承天门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喻有“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天安门通高为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是上下两层城楼:下层是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层建高大的朱红色城台,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解放后,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一直悬挂着开国领袖毛泽东巨幅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型横幅金色标语,上层屋檐下正中间悬挂着庄严肃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63年3月,天安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大清会典》记载:天安门城楼“门五阙、重楼九楹、雕扉三十六。”由此可见,天安门城楼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从造型、装饰和气势上都充分体现皇权的威严冷峻;其周边的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更加映衬着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心驰神往之地。

有人说,到天安门广场游玩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登上天安门城楼和现场观看升旗仪式。平心而论,游天安门广场、登上天安门城楼是我儿时的最大梦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祖国认知的提高,这一梦想越发加深,不能自拔。幸运的是多年的工作机遇多次成就了我的这一梦想:让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感受过她的气势宏伟;凭吊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感受过她的庄严肃穆;参观了紫禁城,感受过皇权的至高无上;瞻仰了毛主席仪容,感受过伟人的绝世风采。缺憾的是一直未能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感受一下共和国升旗仪式的激情。

终于在建国75周年国庆前夕有了机会。这天,与参加新中国75周年先锋文艺家创作研讨会的同舍文友相约,起了个大早,乘座地铁1号线,5点半钟左右就到达了天安门广场,此时,天安门东方万里无云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天安门通往广场两侧的道路和天安门广场国旗四周早已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大约6时许,人群的喧嚣渐渐平息,只见从宁静的天安门正门走出一支列队整齐、全副武装的国旗班礼仪兵,在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注视下,在广场万千观众的瞩目中走过金水桥,随着一声口令,威武的礼仪士兵齐刷刷地“正步”走入天安门广场,在国旗旗杆两侧列队肃穆,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嘹亮响起,在数千名游客大合唱的歌声中,国旗手将系在旗杆上的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奋力甩出,雄壮的歌声中,万众的注目下,鲜艳的五星红旗顺着高耸天际的旗杆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国旗升顶,国歌曲终,鲜花簇拥的天安门广场一片欢腾,欢呼雀跃,从天安门处飞出数以千计的和平鸽,这群和平信使迎着朝霞振翅高飞,把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传递给辽阔的远方。

伫立熙熙攘攘的天安门广场,望着被朝阳映照得绚烂夺目的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耳际仿佛回荡着当年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洪亮的宣告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激动人心的铿锵宣告,震憾了国人,震惊了世界,让我再一次感受天安门的魅力,感受中华之心的跳动,感受那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站立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我双手捂胸真诚地默默祈祷:让晨钟暮鼓永远守望我中华民族荣光,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中华儿女心中;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愿复兴大业荣光闪耀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