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昉
正月十六的月光仍悬在檐角,元宵的灯火尚未褪尽暖意,一声惊雷却劈开了节日的祥和——著名朗诵术家虹云老师于2025年2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81岁。夜色里,耳畔车水马龙的喧嚣突然沉寂,唯余长江的浪涛在记忆深处拍岸,那是四十年前她为《话说长江》注入的生命脉动。
“人不可以没有语言,生活不可以没有艺术。”这是虹云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毕生践行的信条。她将“美化人生、提升境界”作为演讲主题,倾注了全部心血,致力于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播与推广。在她看来,真正的艺术离不开“真、善、美”的追求。她探寻语言艺术的本质,强调“真”是追求真知,善于表达内心的真实世界,讲真话,做实事。正如她在解说《话说长江》时,那激昂澎湃的情感、那用生命在朗诵的每一个字句,无一不是源于她对长江深深的热爱。那感情早已融入她的骨血,化作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艺术是落在泥土里的种子,不是飘在天上的云彩。"她总爱用沾着墨香的手指轻点年轻播音员的文稿,眼角的细纹里盛满星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岁月里,从《农民信箱》的质朴到《午间半小时》的温润,她用声音编织着时代的经纬。2023年深秋,虹云老师参与《诵读,你眼中的丰收》录制,时已年届 79 岁的虹云老师步履矫健,拒绝他人搀扶,银发在行走中飞扬如旗:"要让庄稼人的诗行扎根在土地里,我的声音不过是犁铧"。那天她将农人们写满茧纹的手稿贴在胸口,仿佛捧着初生的婴儿。
中国诗歌春晚成功举办了十一届,那个绚美的舞台年年都有虹云老师的身影,我也非常有幸好多次和虹云老师同台演出。那年,我应邀参加“诗画雄安”2019河北雄安新区诗词诵读大会的演出,当虹云老师走上舞台的时候,我的目光穿过舞台的侧幕条深深凝望……那夜她朗诵的是《我要歌唱一棵老槐》,悠扬而铿锵,与建设工地的夯声交响成新的史诗。然而,卸下华服,她又是那个在演出间隙招呼年轻人吃饭的老妈妈。彩排那天,我因故来晚,她远远看到我走进餐厅,便亲切地招呼道:“静昉,这边,快过来……”当我坐下时,她又笑着说:“艺术家得先填饱肚子,才能填满观众的心!”这句话让满屋子的后辈笑出了泪花,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艺高不忘哺后人”
今夜重听《话说长江》,声音像月光漫过青铜编钟。虹云老师的声音永远不会老去,那些震颤过的声波将在年轮中继续生长,在每一朵逆风绽放的玉兰里,在长江永远年轻的波涛上,长出永恒的春天。而那些接过话筒的孩子们也如心田的蒲公英,万千绒絮正乘着春风越过山海关,落在解冻的黑土地上——那里,新的声音即将破土。
作者简介:
静昉,全国十佳青年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文化旅游传播形象大使、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少儿节目导演、青少年口语传播资格教师,播音主持艺考专业教师、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测评员,中国诗歌春晚山西青少年朗诵艺术团团长。"诗韵中华"中国首部大型原创诗歌音乐舞蹈史诗签约艺术家。多次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嘉兴、湖南、内蒙古、新疆、海南、美国旧金山等地巡演,数次受邀中国诗歌春晚北京主会场的演出。2021年担任中国诗歌春晚山西会场总策划总导演,被评为全国十佳诗歌春晚。2022年首创中国诗歌春晚舞台青少年诗歌朗诵音乐会专场演出,受到了中国诗歌春晚全球100多个分会场的赞誉!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08
2025-02-07
2025-02-06
2025-02-05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畅享文学之美 共话时代变迁——《年华》第21次分享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2025-02-18
2025-02-18
灯谜书香闹元宵 传统习俗“活”起来——石景山区图书馆元宵节活动精彩回顾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4
声音虹霓,永远的“话说长江”——深切悼念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老师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