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社火中的“打搅儿”
付聪林
在张掖秧歌队的精彩表演中,“打搅儿”(张掖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宛如一首别具一格的插曲,起着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它与张掖方言里的“打搅棍”所传达的含义如出一辙,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打搅儿”的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无尽的趣味。其风格诙谐幽默,内容更是夸张逗乐,虽说故事讲述得玄乎离奇,与秧歌演出的主题并无直接关联,却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在张掖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你说玄,玄不玄?蚂蚁折了锅盖梁……”“张掖有个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
“打搅儿”的唱词根据当地风俗和主题提前编好,由秧歌队扮演滑稽角色的“膏药匠”老汉烂熟于心,在表演中适时插入,是表演中招徕听众,或演出间歇时“活场子”的最佳方式。但其内容与整场演出又毫无关系,有插科打诨之意。常常伴有“嘟噜吆,打个搅,你的小曲子唱完了,我的搅儿又来了,不搅不热闹,热闹就得搅......”的唱词做开场白,“搅儿”打完后,就有众人应唱接声“三朵梅花开,一朵莲花一梅花”的唱词相伴。
早年,打搅儿是在演唱长篇曲目的间歇中演唱的。当演唱到"贤孝"中那些悲苦的情节时,听众唏嘘感叹,哽咽哭泣,说唱只好中断。为了使听众情绪上得到调节,演出现场气氛得到缓和,艺人们便说“打一个搅儿吧!”于是另外唱一个节奏明快而逗趣儿的小段儿。之后,再把原来的演唱继续下去。从说唱的连贯性来说,这一停顿是打搅了故事情节的连续发展,所以把这类小段曲目叫做打搅儿,其含义是不属于正式演唱的故事。后来,打搅儿的曲目逐渐增多,独自形成以讽喻见长,以幽默风趣为格调的一个曲种,成为很多演出活动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演出好不好,关键看搅儿打的好不好。
打搅儿的特点是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唱词夸张,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风趣幽默的小段,其形式介乎绕口令和顺口溜之间,用以吸引听众,或在终场的时候,给听众留下愉快的感受和回味。如“一出东门一堆灰,两个老汉都姓崔,一个叫个崔嘟噜八,一个叫个八嘟噜崔......”
打搅儿的曲调,节奏感明快而跳跃,很适宜表现那些风趣、滑稽、幽默的故事内容。以大胆、泼辣、幻想、夸张的手法,讽喻生活中各种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为主题,以独特的手法,表现生活的种种充满情趣的事儿,人们在"打搅儿"的欢笑声中,不仅得到了艺术的享受,也收到了寓教于乐的社会宣传效果。
“打搅儿”的曲目丰富多样,表现题材广泛,大致涵盖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趣事、民间口技的精彩展示、山川风物与民俗风情的生动描绘、对时政的犀利评说、劳动人民内心愿望的真切表达,以及对劳动人民智慧和想象力的充分展现等多个方面。这些曲目往往蕴含着劝导和规戒的言辞,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发挥着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者简介:付聪林,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散文学会会员,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省级发表小说散文200多篇,新闻作品5000余件。曾获“张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甘州区劳动模范,甘州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2021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者30年“光荣称号。现在甘州区融媒体中心供职。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08
2025-02-07
2025-02-06
2025-02-05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畅享文学之美 共话时代变迁——《年华》第21次分享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2025-02-18
2025-02-18
灯谜书香闹元宵 传统习俗“活”起来——石景山区图书馆元宵节活动精彩回顾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4
声音虹霓,永远的“话说长江”——深切悼念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老师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