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周益慧:一杯茶里的紫阳时光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周益慧 | 发布时间: 2025-05-14 | 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杯茶里的紫阳时光

周益慧

 

拈几片绿茶放入透明的杯子,用沸腾的开水冲泡下去,看嫩芽在水中上下翻滚,便有袅袅清香从杯口溢出,轻啜一小口,有浅浅的涩,再品,有一丝回甘,只觉口舌生香、清爽宜人。这,就是紫阳茶的味道。细品,与别处的茶定然不同。

茶之独特,皆缘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汉江像一条丝带将紫阳县城围在一爿山间,县城依山而建,楼房鳞次栉比形成阶梯式建筑群,街道七弯八拐,形成婉转之姿。于是,紫阳人性子打坦了,脚步放慢了,连说话的口音也变得婉约动听起来。紫阳得了汉江、任河两大水系的滋养,一河两岸遍种茶树,茶色青青,柳色青青,自然变得秀色可人。而紫阳人一年四季饮着自制的茶水,思想空灵,浑身上下都是通透的,由内而外透着爽劲。

“一杯紫阳茶,半部陕南史”。紫阳茶有着古老的渊源。《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道出古人“食养同源”的智慧。而在终南山南麓的紫阳,这片被汉江滋养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孕育着独特的茶脉。唐代陆羽就在宫廷贡茶名录中留有“金洲茶”的墨痕。及至清代,紫阳茶更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叶世卓诗云:“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道尽茶事盛景。

紫阳是陕甘茶马古道的重要发源地。乾隆年间,陕西、山西、湖北、河南、山东五省客商在紫阳县向阳镇瓦房店任河和渚河交汇处,共同修建了北五省会馆,其时素有“小汉口”之称,是当年五省客商商贸洽谈、议定行规、同乡聚会的重要场所。

紫阳茶醇香绵长,而紫阳人待人的情谊同样真挚醇厚。这份情谊,我在三十多年前就感受到了。那时我在安康师范学校上学,班上的学生来自安康十个不同的县区。时逢周末、节假日,有紫阳同学盛情相邀去家里玩。一行五、六人,坐上慢火车说说笑笑就到了高滩镇,在同学家一住就是两、三天。同学的父亲在镇上教书,母亲待人极为热情。像招待贵宾一样,把上好的吃食端出来招待我们这帮肚里长满馋虫的孩子。几个好姐妹挤在一起,嘻嘻哈哈笑闹玩耍,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里。那时好像也喝过同学家自制的紫阳茶,只是太过年轻,竟不懂得何为品茶,只是解渴罢了。然而经年过去,那方水土,那份情谊却始终让人念念不忘。

这次五一假期到紫阳也算是“预谋”已久。不想惊动老同学和新同事,只是跟一位作家朋友打听一下旅游路线,没想到作家朋友也是非常热情的帮忙,并有陪同导游的意思,我知这位作家朋友平常在乡镇上班挺辛苦的,好不容易有个节假日肯定要陪着家人,赶快找个理由拒绝了。

按照作家朋友的介绍,我们先去了北五省会馆。沿着县城上行大约6公里,就到了北五省会馆码头,一条铁皮商船横陈江岸,诉说着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会馆建筑群遗址大多保存完好。我们依次参观了川主会馆,经过财神庙,到钟鼓楼的会馆大门、戏楼,感慨于斗拱飞檐、兽面瓦当、石刻浮雕等等这些历史建筑特色,又在展厅陈列馆里详细地了解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据悉,明清时期,这里建有五座庙宇,六座会馆,设有十七家商号,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资流通和商业贸易茶马古道所能比拟。想不到小小的山城,竟然别有洞天。

五一假期,小县城相对来说是个冷门景点,但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周到。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正在戏楼演出,台下的观众席,摆放着茶桌板凳,工作人员端来一壶泡好的紫阳茶,供游客免费品尝,我们参观完毕,坐下歇脚、听戏,竟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下午,在同伴的鼓舞下,沿着几千步台阶登上了文笔山公园,学习道教文化,观赏山城美景,登高望远,品味独特的风物人情,甚是惬意。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这次旅游,我们再次见证了紫阳人的热情好客,也让一杯紫阳茶真实地走入心间。

一去经年,今夕何年。穿过悠悠汉江,来到山城紫阳,在清风里静坐,眼前是青山绿水,头顶是白云蓝天,饮一杯紫阳富硒茶,让悠悠茶香在唇齿之间润泽,忘了琐事烦忧,所有情结都在一杯茶中渐渐澄明通透……

 


作者简介:周益慧,女,教师,陕西安康人。作品散见于《诗刊》《绿风》《西安晚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百余家报刊杂志。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个人诗集《白雪词》。主编校报《晨曦文学》、参与主编《湖畔》、《望月诗歌精选集》等。入选2017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名录。荣获首届“龙栖地”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各种文学奖项30余次。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