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7月8日讯(通讯员 廖敏珊 林欣怡)为了学习和理解传统家族文化及其现实意义,弘扬家族文化,2025年7月7日,由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首支记录乡村口述史队伍——“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西南村探寻家族文化,以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力量弘扬发展家族文化。
实践队成员们首先前往西南村中已有四十年余久的小卖铺,在列平好与何桂庭夫妻的介绍下,队员们从老照片中感受到了当年的时代温情。照片中有孩子们结伴游历京城的欢颜,自己怀抱着孙辈的慈爱,老两口相携相依的温情,以及寿辰时的团圆之乐。但最让实践队队员们感到印象深刻,颇有感触的是那张记录着店铺旧貌的合影——老式货架前,年轻的夫妇并肩而立,质朴的笑容里,凝结着“货架上的旧时光”。在关切的问候与温馨的交流中,传递着家族内部深厚的情谊。
实践队员们与两位老人的闲谈间,老人娓娓道来往昔岁月。何桂庭年轻时曾以贩饼、采矿为生,还谈及到的贩饼经历,那时盗窃猖狂,不仅仅是自己家被偷窃,其他村户也有相同的情况,但如今,在党的领导下和村委的治理下,治安环境越来越好,更令人欣慰的是,每逢传统佳节,村委和社工都会组织村民共制月饼、同包粽子,延续着温暖的乡情民俗。这方寸之间的老铺,恰似一座微型的历史陈列馆,用最朴实的日常物件,串联起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响。
而后,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西南村的田埂间探访了76岁的何荫康。何荫康的人生是一部奋斗史。青年时投身军旅,在湖南郴州锤炼出坚毅品格;退伍后担任生产队长,带领数百人有序开展农业生产;转行红木厂伙夫兼营商铺时,昼夜劳作毫无怨言。他常以亲身经历告诫子孙:“做诚实、懂事、有用的人”、“要遵法守法,不要违法犯法”。这些质朴家训成为家族成员安身立命的准则。尽管子孙多以务工、务农为生,最高学历仅至大专,但全家人始终秉持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态度,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
何荫康用一生践行着“幸福是努力得来的”朴素信念。作为一家之主,他带领四代同堂的家族,以勤劳、诚信、守法为家训,在平凡生活中诠释了乡土家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传承。
家族文化的力量体现在日常点滴中。何荫康更将家风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他亲历1959年洪灾后带领村民重建家园,参与1976年村道硬底化建设,见证了西南村从泥泞土路到柏油马路的巨变。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扶持与村民的集体奋斗,正是“幸福靠努力”的生动注脚。
如今,何家六名孙辈扎根乡土,最小的重孙已满3岁。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代代相传的勤勉、团结与守法精神,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最本真的文化底色。正如老人所言:“把平凡日子过好,就是最大的本事。”
家族文化是乡土社会的重要根基,而口述历史、家风家训等非物质文化更是最需要重视的传统文化。未来,“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将继续探寻西南村家族文化,努力让独特的家族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岭南文化长久赓续。
2025-07-10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深入西南村探寻家族文化
2025-07-10
2025-07-10
2025-07-10
第六届“阳光杯”全国短诗大赛和顺颁奖典礼暨全国诗人“和顺行”采风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5-07-10
2025-07-07
2025-07-07
宣誓出发:帮亲助邻就是最好的慈善,回报家乡就是最美的实践——全国大学生又一次出发了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6
2025-07-06
2025首届中国传统八雅文化模特才艺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
2025-07-06
银发点亮创新路,丹心浇开科技花——张淮与《青少年发明创造实用技法》的传奇故事
2025-07-05
2025-07-04
[征文活动] “哀牢山·秋香晚芒杯”全国诗歌、散文、书法、摄影大赛征文暨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采风活动
2025-07-10
2025-07-10
[文化新闻]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深入西南村探寻家族文化
2025-07-10
2025-07-10
2025-07-10
[文化新闻] 【国际华文诗人之家】挂牌成立 吉狄马加题写牌名助推诗歌繁荣
2025-07-10
[文化新闻] 第六届“阳光杯”全国短诗大赛和顺颁奖典礼暨全国诗人“和顺行”采风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5-07-10
2025-07-08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