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少木森禅意诗研究》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今亢 | 发布时间: 2025-04-19 | 183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7日上午,由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和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少木森禅意诗研究》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陈丽伟;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塔;著名诗人、编辑家,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剑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松夏;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爱红;作家网总编辑、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赵智(冰峰);著名科幻作家、中国作家网编辑超侠;《工人日报》副刊编辑吴丽蓉;诗人、作家,印度和平诗人勋章获得者温文;诗人、中学高级教师何楚亭;北京房山区诗歌学会副会长张红英;警官诗人、作家张永红;中国财富出版社副总编辑徐玲,策划编辑李小红、郝婧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禅意诗创作者、研究者和评论者,本书研究的禅意诗作者少木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院长,本书主编黄长江等参加了研讨。



会议由黄长江主持,徐玲代表主办单位中国财富出版社致辞,曹宇翔、陈丽伟、北塔、雁西、剑钧、王爱红、胡松夏、冰峰等专家分别发言研讨。

《少木森禅意诗研究》一书由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与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编、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院长黄长江主编,2025年1月由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这是一部对少木森禅意诗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书,通过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少木森禅意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对于推动禅意诗的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曹宇翔在发言中说,少木森先生的诗里,有一种让我们在世俗生活中疲惫的内心得到歇息和休养的安静。当代许多诗人、评论家,对少木森先生不同凡响的作品给予很高评价。这些天我时断时续地读他的作品,也深以为然。我一直觉得,安静是一种美德。他的诗中所洋溢的安静的意绪,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唤醒,一种照亮。人与大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是他一部分诗的价值取向。



陈丽伟在发言中说,少木森同志执着于禅意诗的创作,我认为已经脱开普通诗人在诗歌语言本身的雕琢,而是进入了以诗为形、以禅为神的境界。我认为这正是诗歌最伟大之处。少木森先生的禅意诗,区别于古人的同类诗歌,有着明显的积极向上的意义。



北塔在发言中说,《少木森禅意诗研究》一书的组稿和出版展现了少木森的写作抱负和写作自觉,他不仅写作了大量的禅意诗,而且写了巨量的禅意诗解读文字;他不仅自己做研究,还积极地推动众多的诗人学者进行有关的研究。从本书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果累累。《少木森禅意诗研究》一书对于当代禅诗的研究或者生态诗的研究,都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雁西在发言中说,《少木森禅意诗研究》这书的问世,不仅是对一位诗人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对当代诗学版图的重新测绘——它呼唤我们以更虔诚的姿态,走进诗人的精神原乡,在个案研究的深耕中,触摸汉语诗歌的根系与心跳。我们呼唤中国诗坛今后出现更多的中国诗人个案研究的书,诗人自身也要重视学术的构建,我本人也受到启发,想出版一本我的情诗评论集。我觉得黄长江选择与中国财富出版社合作是对的,诗歌当然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赵智(冰峰)在发言中说,一看到《少木森禅意诗研究》这本书,就觉得很有新意,书中收录了李小雨、张同吾、陈仲义等几位熟悉老师的评论作品,他们对禅意诗写作都给予了肯定。就普遍意义而言,诗歌是热情的,躁动的,热烈的,充满激情的,同时也是义愤的,尖锐的,偏激的,批判的……而禅意诗,则反其道而为之,是理性的,空无的,宁静的,同时也是智慧的,哲学的,宗教的,探索的是人类的另外一个内心世界。这对于诗歌来说,禅意诗建立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这个方向或许就是诗歌流派的一面新的旗帜,一条新的支流。从这一点而言,研讨禅意诗写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综合专家们的观点,本书内容丰富多元,诗歌评论角度多样,汇集了陈仲义、李小雨、张同吾、傅翔、石华鹏等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的文章,从不同视角对少木森的禅意诗进行剖析。如陈仲义从诗歌创作机制角度分析《墙下红》,阐述现代禅诗写作需心灵自由张扬、本性挥发及精神灵魂开放,通过直觉体悟进入物我交融境界;李小雨在多序中从不同方面解读,在《拈草木微笑》里强调诗人以禅眼观物、诗心生活,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禅意,如《一首诗的冷暖》通过郊野景象展现禅意与诗意交融,体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细致观察与感悟,使读者感受到禅意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探讨主题广泛深入,涵盖禅意诗的内涵、艺术特色、创作风格、文化价值等多方面主题。如傅翔解读少木森禅意诗中体现的禅思与人生哲理,通过《渡头》中渡头意象展现人生选择与超脱境界,《雨声》里描绘的听雨情境体现诗人对自然感悟及物我两忘境界追求,深入挖掘诗歌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戎章榕在相关文章中探讨禅意诗与福建地域文化关系,指出少木森作品中对福建地域禅宗文化挖掘,使读者了解禅意诗地域文化特色及传承发展脉络。

研究价值显著,展现禅意诗独特魅力。少木森禅意诗以 “禅眼观物、诗心生活” 为特色,将禅思与诗意融合,营造出空灵、清幽意境,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如 “以冻紫的手/乞向/冷瑟的季节/握夕阳/暗淡如烟蒂/点着/墙下/鞭炮热闹/几时/学会和墙说话”,以独特意象和简洁语言传达深刻禅意,给读者带来别样审美体验和心灵启迪。

为诗歌创作提供借鉴。书中对少木森禅意诗创作风格和手法的分析,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其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以小见大表现深刻主题、追求语言精炼和意境营造等特点,对其他诗人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当代诗歌多元化发展。



丰富诗歌理论研究,深入探讨禅意诗相关理论问题,如禅意诗与禅诗区别、禅意诗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禅意诗对传统诗学传承与创新等,为诗歌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案例,有助于深化对诗歌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推动诗歌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编排结构合理,有序呈现研究成果。本书整体编排有序,先有序言,陈毅达在序中介绍少木森诗歌创作历程及禅意诗特点,为读者理解后续内容奠定基础;接着分章节收录众多评论文章,各章节分类清晰,从不同方面对少木森禅意诗进行研究,使读者能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最后附录部分包含祝贺与报道、少木森及其专著简介等,提供丰富背景信息,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便于读者阅读研究,文章排列逻辑连贯,从不同角度对少木森禅意诗进行解读和分析,读者可循序渐进地深入了解其诗歌创作全貌。同时,目录详细,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内容,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诗歌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提高阅读和研究效率。(今亢)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