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手把铁锤写春秋》全国金奖——一曲唯物史观视角下的铁路工人精神交响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高玥拯 | 发布时间: 2025-05-14 | 75 次浏览 | 分享到:


 

(“响叮当”合唱团第十一届全国铁路职工才艺大赛现场)


在工业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当株洲车辆段“响叮当”合唱团以《手把铁锤写春秋》叩开全国铁路职工才艺大赛金奖大门时,这场艺术盛事不仅展现了铁路工人的文化风采,更在唯物史观的映照下,折射出中国产业工人阶级以实践创造历史的伟大征程。歌曲中铁锤敲击车体的铿锵节奏,恰似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具象化表达,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谱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精神史诗。


(“响叮当”合唱团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合唱节演出现场)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手把铁锤写春秋》由高世逢作词、张斗作曲、指挥迟竞,这是继去年“中国合唱节”银奖后第二枚国赛奖牌,大赛评委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导演宋伟,点评歌曲时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场盛赞“非常高级。”确实,歌曲将铁路工人日常检修的工作场景升华为艺术符号,实现了从物质实践到精神创造的辩证转化。铁锤敲击车体的真实音效,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声音印记,更成为连接劳动实践与艺术创作的桥梁。这种将生产工具直接纳入音乐元素的创新手法,打破了传统艺术表现的界限,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在劳动实践中,铁路工人通过铁锤与车体的碰撞维系着国家交通动脉的安全运行。这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在艺术创作中转化为具有美学价值的音乐语言。还有歌曲中铁锤声与旋律的有机融合,将机械性的劳动过程升华为富有韵律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主体性。从哲学层面分析,这种艺术转化过程蕴含着深刻的认识论意义。铁路工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情感,通过艺术创作得到系统化表达,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种在歌曲中对劳动场景的艺术再现,既保留了生活的真实性,又赋予其超越现实的审美价值,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手把铁锤写春秋》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完美统一。歌曲从铁路发展的历史纵深出发,探寻铁路工人勇于担当的精神脉络,同时又立足新时代,展现铁路职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构成了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突破了传统赞歌的创作模式,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了新时代铁路工人的精神风貌。歌词中"跟着月亮转,扛着太阳走"的诗意表达,既保留了劳动人民朴实的语言特色,又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音乐创作上,将传统民歌元素与现代音乐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哲学智慧。


不得不说,“响叮当”合唱团,真的超赞。这是一支全部由在职职工组成的队伍:有货车检车员、动态检车员、车辆钳工、轮轴装修工、红外线维修工、电工、科室管理人员等,他们训练时间全靠“挤”为了备战本次比赛,放弃了数不清的周末和夜晚休息时间进行排练“间休练气息,下班练表演,会议室就是他们的音乐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集体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具体实践。这种为共同的艺术追求而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展现了集体力量的美学价值。歌曲中,不同声部的交织融合,或激越悠扬,或热烈欢畅,恰似铁路运输系统各环节的协同运作。总之,言尽意不尽,声止韵犹存。不仅使现场观众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美的享受,还潜移默化地碰撞出了思想与情感的艺术火花。


《手把铁锤写春秋》不仅是对铁路工人的精神赞美,还弘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这种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培养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手把铁锤写春秋》正是对这一重要论述的艺术诠释。


当《手把铁锤写春秋》的旋律在全国铁路职工才艺大赛的舞台上响起,它不仅是一首赞美铁路工人的颂歌,更是一曲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的交响。在唯物史观的观照下,这首歌曲展现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诠释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实现了审美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功能。它告诉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产业工人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劳动创造和精神追求,将继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