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27周年暨逝世37周年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 山丹艾黎纪念馆馆长 张有武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对路易·艾黎的光辉事迹和培黎学校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支持你们。”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事活动中强调“要传承好、发展好路易·艾黎精神”。2023年6月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培养更多新时代的路易·艾黎”。作为东西方国际文化交流的样板和典范,路易·艾黎把毕生奉献给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与促进世界和平,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山丹艾黎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深度挖掘路易·艾黎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创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并将其作为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创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的重大意义
(一)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建设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就是要让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在中国西部山丹这个艾黎国际主义精神集中体现的地方,了解艾黎为支持中国抗战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艰苦奋斗历史;学习和感悟艾黎先生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情怀,为国际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包容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借鉴的示范典型和精神动力。
(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需要。建设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是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示范典型和精神动力。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从艾黎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感人故事中,用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去教育、感染和激发更多的国际友人,跨越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藩篱,为中外人民的友谊,为中外文明的互鉴、融合与发展增砖添瓦。
(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的需要。建设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对于发挥艾黎独特文化资源禀赋和馆藏艾黎文物史料优势,为张掖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优化思政内容、开发更多课程、开展红色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推动张掖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打造山丹特色文化品牌的需要。建设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更能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体现艾黎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对于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二、创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的基础和优势
经过80年的积淀,山丹形成了丰富的艾黎、培黎和工合等相关的文化遗产和遗迹,为山丹创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山丹已形成传承艾黎国际主义精神的独有文化体系。历届山丹县委、县政府把讲好艾黎故事、传承艾黎文化、弘扬艾黎精神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全力支持山丹培黎学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又倾力新建了培黎职业学院、艾黎纪念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维修改造了艾黎与何克陵园、艾黎雷台故居、培黎图书馆等具有艾黎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以此为载体来更好传承发展艾黎文化。2020年8月,培黎职业学院建成并招生运行,山丹培黎学校同步整体迁入培黎职业学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同年,山丹艾黎纪念馆与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先后完成陈列布展并免费对外开放,艾黎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山丹“艾黎情”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和释放。为了打响“艾黎情”文化品牌,山丹持续聚力打响“艾黎文化”“培黎职教”“工合星火”三张文化名片,合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中新培黎职教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工合干部研学培训基地、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基地”五大基地,现已初具规模并凸显很大效应。
(三)山丹已成为宣传“国际主义精神”的聚集地。2021年7月工合国际委员会将山丹艾黎纪念馆、培黎职业学院、山丹培黎学校、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雷台故居、艾黎与何克陵园命名为“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在全国共命名的17个中占到了35%;2023年,山丹艾黎纪念馆又被张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张掖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山丹已成为全国“国际主义教育基地”最集中的县城。
(四)山丹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重要讲话的出处地。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培黎学校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山丹是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职业教育思想最早的实践地。上世纪四十年代,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将培黎学校从陕西凤县双石铺西迁甘肃山丹。艾黎克服重重困难,在山丹办学,创办了27个生产小组,把西方文明和先进技术最早引入大西北,让一些学不到文化知识的穷苦人家孩子有学上,并培养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成功实践了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
(六)山丹已成为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艾黎架起了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友谊金桥,搭建了中国与多国间沟通交往的友谊窗口。在艾黎的影响和促进下,1984年4月22日,甘肃省与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2009年11月,山丹县与新西兰塞尔温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有效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艾黎纪念馆加强与新西兰大使馆、新中友好协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部门单位的联系,在宣传弘扬艾黎国际主义精神方面发挥了共同作用,有效扩大了甘肃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创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的路径
1.着力打造“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依托原山丹培黎学校校舍,完善建设三个体验区:一是完善领袖关怀体验区。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艾黎雷台故居和实训室进行维修布展提升,让人们通过参观艾黎雷台故居,再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感人场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我支持你们!”的深刻内涵,感悟领袖的亲切关怀。二是恢复培黎职教体验区。计划复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合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创办的27个专业生产小组的微型工厂,让人们体会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感受中西方现代文明最早在西北的融合发展和中国西北职业教育发源地的辉煌历史。三是新建“工合星火”体验区。计划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山丹培黎学校实训楼建设《工合星火》展览馆,让人们了解过去工合运动扶贫救济、支持抗战的光辉历史和新时代工合的辉煌业绩,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促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2.着力打造“中新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基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精神,争取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加快提升培校、培院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步伐,将培黎职业学院尽快建成中新应用技术大学、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国际主义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努力将培黎职业学院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职教名校。
3.着力打造“中国工合干部培训研学基地”。充分发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命名的“中国工合系统干部培训学院”的作用,完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开发一批精品课程,争取将全国3万多家工合企业开展的各类培训班设立在山丹,让各方工合人士研学工合运动的光辉历史与发展方略,推动国际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着力打造“国际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山丹艾黎纪念馆、山丹培黎学校、培黎职业学院、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雷台故居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研究、弘扬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依托“中国工合干部培训学院”和“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将艾黎红色文化、国际主义精神、工合光辉历史列入各类教学班培训计划,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让山丹成为研学体验艾黎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高地。
5.着力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2021年6月20日,山丹艾黎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国家层面赋予了山丹艾黎纪念馆新时代使命和教育责任。深度挖掘艾黎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艾黎故事,讲好艾黎与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培黎学校与总书记的故事,以此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张掖调研时提出要塑造“一县一品牌”文旅特色,打造以城市IP为核心的文旅品牌,不断提升“古韵山丹”品牌知名度。山丹县委立足“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形象定位和县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讲好“一位老朋友”路易·艾黎的故事也提出了新要求。艾黎是山丹最早发现四坝文化遗址的人,他还是中新人民友谊的架桥人,不仅开启了新中两国民众交往的先河,现今仍是两国关系持久发展的纽带。经过80年的积淀,山丹形成了丰富的艾黎、培黎和工合等相关的文化遗产和遗迹,打造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体验区,更能在文旅教融合发展中体现艾黎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很大的品牌效应。今后,我们将立足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着力打响“艾黎文化、培黎职教、工合星火”三张国际文化名片,不断提升“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整体形象,为助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做出积极贡献。
2024-11-25
凡俗的人生,深沉的情怀——读王希文先生巨著《难忘的足迹》有感
2024-11-14
墨染春秋书岁月,德馨艺湛耀凡尘——对话八雅先生刘永国:探寻传统文化的诗意人生
2024-11-04
2024-08-09
2024-05-29
2024-05-23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三会合一”聚焦多维赋能旅游协调创新发展
2024-04-19
2024-02-19
2024-02-19
2024-02-19
2024-02-18
2024-02-08
2024-01-3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