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峰山下、平溪江畔,洞口一中如璀璨明珠镶嵌在教育版图之上。这里有一位执守讲台三十三载的"数学摆渡人"——曾光斌。他用毕生心血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谱写成生命的诗行,以师者仁心为万千山乡学子点亮智慧星河,在时光深处镌刻下基层教育者的精神丰碑。
初心如磐:赤子归乡启智灯
1994年的盛夏,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梧桐树影里,青年曾光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毅然转身。面对省城重点中学抛来的橄榄枝,这个平溪江哺育的农家子弟,将眷恋的目光投向邵阳西南的故土。"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方",怀抱这份朴素信念,他踏着晨露回到家乡,在洞口一中的讲台上开启教育人生的第一课。
"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认识世界的密码。"曾光斌独创"生活数学"教学法,将商场促销转化为函数模型,用田垄丈量解析几何,让菜价波动演绎统计规律。当抽象的泰勒公式遇见土法腌制的腊肉曲线,当晦涩的排列组合碰撞竹编工艺的经纬交错,那些曾在课本上沉睡的数学符号,都在他的魔法课堂里苏醒起舞。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数学竟能如此灵动地解构生活,如同打开新世界的万花筒。
匠心筑梦:静待花开满园芳
三十三载春秋更迭,曾光斌的教案本从青涩到厚重,叠起来足有半人高。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教学反思:红色标注知识难点,蓝色书写突破策略,绿色标记学生反馈。他像老农侍弄庄稼般精心培育每个学子,独创"三维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基础的学生量体裁衣。对数学尖子设计"登峰计划",为后进生定制"筑基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长的坐标系。
这份匠心终得岁月馈赠:9次"优秀班主任"、7次"高考优胜教师"、政府三等功......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星月相伴的夜晚。2017年的盛夏,当蒲星君以数学满分的成绩惊艳全县,当黄婷手持北大录取通知书向他鞠躬时,这位铁骨汉子红了眼眶。更令他欣慰的是,昔日的"问题少年"小李在军营立功受奖,曾怯懦的留守女孩小芳成长为山区教师——这些散作星辰的学子,都是他最珍贵的勋章。
仁心育人:春风化雨润无声
在洞口一中的校园里,"斌哥"是流传二十年的温暖称谓。晨光未启时,他已在学生宿舍轻叩房门;万家灯火时,他仍守候在答疑教室。寒冬为贫困生添置的36床棉被,周末义务辅导的2000余课时,自费设立的"星光奖学金"......这些数字背后,跳动着一颗滚烫的师者仁心。
2023届毕业生小刘永远记得高考前的至暗时刻:母亲病重、成绩下滑的双重打击几乎将他击垮。曾老师连续87天陪他晨跑,在平溪江畔的晨曦中,用数学家的理性帮他解构焦虑:"人生就像解方程,只要过程严谨,结果自会水到渠成。"如今已踏入国防科大的小刘说,老师教给他最宝贵的不是解题技巧,而是永不言弃的人生算法。
青丝渐染又何妨?五十四岁的曾光斌依然保持着清晨六点到校的习惯。平溪江水静静流淌,见证着这位教育守望者的坚守。当问及退休打算时,他抚摸着泛黄的三角板笑道:"我的函数图像还远未到顶点呢!"在他身后,洞口一中荣誉墙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金字牌匾熠熠生辉,恰似万千桃李对这位摆渡人最温暖的致敬。
(作者:袁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