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
周步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败寇像真理一样存在着。但项羽却是个例外。他失败了,后世的人们却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认定他是个大英雄。也因为项羽,他的老对手刘邦,这位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一代雄主,因此而增添了无限的褒贬和传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论调,从此开启了生命价值评判的新模式。
项羽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二十八年,但这二十八年,却是轰轰烈烈的二十八年,一部中华史,因此而丰富多彩,一部文学史,因此而诞生了诸如三户亡秦、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等等数以百计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歇后语。项羽没有称帝,也没有一统天下,但历史还是用秦汉时期、楚汉相争等等这些具有指代性的词汇来佐证那段历史的属性。也就是说,秦朝灭亡后的那段时间,不属于秦朝,也不属于汉朝,属于西楚霸王。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就有这层意思。
楚汉相争的结果人皆尽之。兵败乌江,项羽自刎身亡,一个天才的军事统帅,从此英年永逝。项羽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每每读书至此,我的心情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沉重感。我相信每一个有血性男儿和汉文化哺育下的知识分子,都有同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千三百年后,一个名叫李清照的女子,写下这样一首诗歌,以此表达对项羽的崇敬之情。李清照写这首诗的时候,我想她肯定是泪流满面,或者是愤然而起,因为她读懂了项羽。她的潸然泪下或掩卷长叹,都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对一个英雄无限敬仰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对一个英雄发自肺腑的追思与怀念。
项羽自刎乌江是气量狭隘、无法接受失败的实事和对“天欲亡我”的认知理解吗?我看未必。项羽不是那种输不起、玩不起、经受不起失败的人。“天欲亡我”应该是时不利我的一声长叹,而不是对结局本身的辩证思维。项羽对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样浅显的道理岂能不知?他也懂得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也未可知,但此刻,他不打算重头再来了。为什么呢?我觉得要想弄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实思想,就必须对项羽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生命历程以及华夏文化滋养下的一个贵族青年统帅的使命感、品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理解那种植根于心的“士族精神”所蕴含的生命认知。这些,是我们了解项羽之死的必修课程。
我们来看看项羽的生命历程。
项羽是楚国泗水郡(今江苏宿迁)人。十岁那年,始皇帝嬴政平定天下,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王朝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世界上确实是前所未有。秦统一天下的时候,人口大约在三千万上下,兵力大约在三百万左右。这样一个巨无霸,可以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它。然天下者,从来都是有德者居之。始皇帝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三年后,帝国的大厦就轰然倒塌。掀起这场轰轰烈烈大运动的是陈胜和吴广,而掀翻这座大厦的,就是项羽。
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可以说,项羽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战果末期,群雄混战,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多时候是时而结盟为友,时而攻伐为敌。有一年,秦军大将王翦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大地笼罩在一片风雨欲来的悲哀之中。在这场楚国保卫战中,项燕一战成功,把不可一世的秦军打了个落花流水,项燕由此成为楚国军事统帅和精神领袖,项氏家族的社会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一年,项羽七岁。但后来秦将王翦和蒙武率军60万再次攻打楚国,项燕兵微将寡,粮草不济,最后兵败自杀,楚国就此灭亡。
历史对项羽的父亲鲜有记载。从一些书籍中我们得知,项羽十几岁之后到二十四岁之前,基本和叔叔项梁生活在一起。项羽有一个弟弟。项梁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项燕之死,在项梁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但面对强大的秦国,项梁也是空有余恨。项梁遍观族中子弟,唯有项羽聪明伶俐,胆气过人,敢作敢为。要想复仇,人才是根本,于是项梁便悉心教导项羽,希望他能成为自己有朝一日复仇的得力助手。《史记》还记载,有一次秦始皇出游来到会稽,浩浩荡荡的车马仪仗经过吴县的时候,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项羽和叔叔父项梁也在观看的人群当中。项羽说,将来我可取而代之。这让项梁大吃一惊,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巴,同时坚定了教导项羽学习本领的决心。公元前209年秋,项梁复仇的机会来了。
陈胜和吴广的大泽乡农民起义给了项梁报仇的机会。
起义的烈焰蔓延到项梁荆楚大地的时候,项梁果断出手,带着项羽,智杀会稽郡守殷通,并控制了郡守府兵马。项梁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他召集豪强官吏,说明反秦的意义所在和天下大势所趋,于是,吴中子弟积极相应,投身为伍,项梁、项羽很快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这八千江东子弟,就是后来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原始班底。
项羽跟随项梁十多年的岁月里,不但练得一身好武艺,而且习得兵法,这就是史书所谓的“万人敌”。当然项羽确实力能扛鼎,在战场上交锋,几乎是没有遇上过对手。天下大乱,义军四起,但秦国军事力量依旧强大,不是哪一路义军轻而易举的就能攻入咸阳。从智杀郡守到拥立为楚怀王熊心、得到范增扶持等等这几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项梁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非同一般。可惜的是,在定陶(今菏泽)的一次战争中,项梁因轻敌而被战死。项羽虽勇,但也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和威望还不足以服众。于是遵照楚怀王指示,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以副将的身份随同大将军宋义去攻打秦军,以解赵国之围。军事急急,宋义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旷日持久的玩起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把戏。一怒之下,项羽杀了宋义,率领大军向数倍于己的秦军发起了进攻,结果是旗开得胜。楚国虽亡,但那个时期的楚地,却是人人崇尚武力。项羽由此开启了作为一路军事统帅的职业生涯。
接下来的战役项羽九战九胜,这不但鼓舞了义军的士气,同时也激发了楚军的勇气。之后,就发生了名垂青史的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之作。这次战役之后,秦军将领章邯在内外交困中投降了项羽。有意思的是,项羽没有就地接受投降,而是让章邯回去,又干了一仗,才正式落实受降事宜。因为战争的瞬息万变,和已经投降的秦军不满情绪的蔓延,不得已,项羽坑杀了约三十万秦军。这个举措在当时也许是正确的,但却给项羽失势后人心向背埋下了隐患。巨鹿一战,基本奠定了项羽在各路反秦势力中不可撼动的霸主位置。史书记载,大破秦军后,项羽在辕门召见诸侯将领,大家是跪而进见,不敢仰视。项羽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天下霸主。
而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像复制、黏贴似的,演习了多次。据记载,项羽创下了率军作战七十余次而无败绩的神话。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后来进入楚汉相争。在这个过程中,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听信谣言,迫使范增离去。而刘邦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韩信、陈平等。在这个过程中,项羽有多个机会可以斩杀刘邦,但项羽没有那么做。因为诛杀有功之人,实为不智。鸿沟约定,天下大势已定,中分天下已成实事,而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汉王占据了上风。汉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审时度势和能屈能伸,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而项羽的劣势,就是他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缺乏充分的信任和政治远见。刘邦胜利了。胜利就是真理。历史从来都是对失败者的鞭挞,而无需对胜利者的追问。这里,我列举几段后世人们对项羽的评价,以便我们多维度的去了解和认识项羽。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司马迁:……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当朝人物的评论,每个人的观点,均不失中肯。刚愎自用、恃强逞勇、贤才难用、赏罚不明、妇人之仁等等,是项羽最主要的缺点。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英雄而将失败归咎他处,也没有因为失败而否定他不朽的功勋和英雄气概。在同样的事情上,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
垓下一战是项羽军事生涯最后一次战役,历史对霸王项羽最后时刻的战地报告尤为详细。从诸多资料我们可以得出,项羽在生命最后阶段他并没有放弃拼死搏杀。同时在最后时刻,他已经冲出重围,完全可以退避江东,卷土重来。但他没有那样做。他和手下的将士们又成功演习了几次突围的方案后,自刎乌江,把项上人头给了曾经的故人、今日的汉骑司马吕马童,让他有了一个食邑万户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八千江东子弟子无一生还。那一瞬间,他改变了独自逃生的打算。
项羽自刎乌江的地方,墓葬了他被“分裂之余”的残骸和血衣,再后来,有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项亭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项羽的尸体被“分裂”,并不是汉军对他恨之入骨,而是这场大战前夕,汉王颁布了得项羽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的赏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种“赏格”非常奏效,但却被兵家所不耻。项羽去世,汉王也是耗尽了元气,天下战事结束。唐初建霸王祠。唐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序文有:“自汤武以干戈创业,后之英雄莫髙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作赋以吊之。……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如素。听乔木之悲风,感髙秋之玄露……”这段貌似平缓的文字背后,流露出的是太多喟叹和伤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项羽之举,仍旧是“终古而独步”。李德裕有千古良相之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历史要是停留在那个时刻该多好啊,但历史最终成就了另一位“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大英雄。那位大英雄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开始,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一统天下,开启了大汉四百年基业。曾经创造三万精兵追杀数十倍于己敌军奇迹的西楚霸王,成了战争史上无法超越的奇迹。但一战而败,生命就此戛然而止,也成为无数热血男儿无法跨过的一个心坎。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巍然雄姿,成了一个永恒的形象。项羽作为一个士族英雄形象,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座丰碑,逾越千年,慨叹千年。
历史没有假设,在这里我们假设一次:假设项羽最后胜利了呢,我想如同秦始皇一样,这个世界上肯定多了一个暴君。刘邦要是失败了呢?我敢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太多的失败者一样,定然是无人关注无人问津。同样是失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勇敢、勇气、毅力、血性,永远是一个军人最根本的要素,项羽具备了这些,而刘邦则恰恰相反。同样,将在谋而不在勇,刘邦集团的谋略和对一次次失败的承受能力以及渴望崛起的坚韧精神,那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这大概就是后人对项羽无限敬仰和对刘邦充满钦佩的主要原因。
但项羽失败了。失败了就没有发言权。失败了就是胜利者评价的对象,或者以“失”为鉴的样本。如果一定让兵败乌江的项王反思一下的话,我想他仍会对鸿门宴的决定毫无怨言。他仍会对撕毁墨迹未干协议的做法投去蔑视的一瞥。仍会站在那里不肯去往江东。八千江东子弟的生命和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死亡,足以换来无数后来者对“士”的理解和思考。这,也许是值得的。
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失败而降低对他的评判。相反,千百年来,他的英雄气概已成为千千万万人们心目中一座永恒的精神力量和气概丰碑。
2022.7.30昌平
原载《文絮》2023年第一期
周步,甘肃山丹人。现居北京。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第二届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等国内五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2012年中学生最喜爱的散文》等多个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文学网站总编。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8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1
凤河映月 诗颂中华——北京2024“凤河杯”全国原创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