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印:感受侗族酒文化
来源:文旅网 | 作者:董素印 | 发布时间: 2023-05-02 | 7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听导游说,在贵州旅游,吃一餐侗族“长桌宴”,大可领略一番侗家人丰富多彩独特浓郁的酒文化,尤其能感受到敬酒的侗家妹子载歌载舞热情豪放的待客之道。同游的旅友异口同声,去现场体验一回。

正值饭点,大巴车停靠在一家侗家人酒店,刚下车,悠扬动听的芦笙音乐扑面而来。寻着音乐,来到餐厅,热闹至极,大约二三百平米的一个大餐厅里人头攒动,七八张宽不足一米、长约四五米的餐桌两侧高朋满座;其中的一张长桌旁,四五名青一色身着侗族裙装的侗家姑娘每人手持一只精致酒壶,分列两侧,一一为游客敬酒,并唱着动听的敬酒歌:远方的客人,敬你一杯酒。香甜的米酒,专为你而留。侗家的米酒山泉酿咧,贵客来了,打开香满楼。侗家的米酒,阿妹捧在手。香甜的酒歌,唱给好朋友。请你喝下这杯酒,健康快乐天天没忧愁......两名芦笙演奏男生吹奏着悠扬音乐,为喝酒游客助兴。不禁让人想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辰、沅、靖州等地,友仡伶,仡赞……男未娶者,以金鸡插髻……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可见侗族芦笙音乐的悠久与深厚,侧面也反映出侗家人浓浓的酒文化和深情的待客之礼。

此时,侗家阿妹为一位男宾敬酒 ,阿妹一手拿着小酒杯让男宾喝,一手提着酒壶不停向杯内斟酒,谁知这位男宾酒量过人,“咕咕咕”地几口即将把酒壶内酒水喝完,在一旁候着的另一位阿妹随即用另一只酒壶架在先敬酒的阿妹壶上,为防止酒水接不上,不久又来一位阿妹在第二位阿妹酒壶上加起了壶子,酒水由低到高依次架起的酒壶中,如高山流水般向客人的杯中斟酒。据说,这种“高山流水”是侗家人招待贵客的最高礼仪,贵客的手不能碰酒碗,双手碰碗,喝酒不算;贵客不能站起来,屁股一抬,喝酒重来。其实这样的规矩就是防止贵宾起身、推碗来阻止高山流水的中断,因为她们在敬酒的过程中会唱歌,要求歌声不断,喝酒不停,所以一般人真的难以招架;可这位男宾却让我们对“高山流水”敬酒法大开眼界。尽管酒量再大,也难挡源源不断的高山流水,一会功夫,男宾终于败下阵来;敬酒阿妹还是毫不吝惜地用“肥臀”撞击男宾背部,以表钦佩和奖赏。

就这样,在高亢的敬酒歌声和嘹亮的芦笙音乐中,侗家阿妹一桌桌挨个向餐客敬酒,包括我在内的上百名餐客中,像刚才那位男宾餐客能形成“高山流水”气势的寥无几人;但毕竟体验了一次侗家阿妹“高山流水”敬酒的待客之道,侗家阿妹无比热情的敬酒仪试令人难忘。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行酒令、迎宾酒等敬酒仪试,在我看来,最有名的莫过于侗族的高山流水。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凝练出自身独特的文化,而酒便是其中之一。米酒是原生态侗族村落里侗家人自己酿的,酒味香甜,工艺独特、原始生态,绿色健康;加之侗族民族风情浓郁,人们热情好客,米酒作为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侗族酒文化,自古就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有客自远方来,他们更用高山流水来敬酒,边敬边唱,仿佛歌就是酒的助兴剂,由此也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酒歌。

一位侗家阿妹告诉我,侗族的酒歌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酒席名目唱不同的酒歌,孩子满月酒唱满月歌,男女结婚酒唱新婚,生日过寿唱祝寿歌等,不同的酒歌表达不同的礼俗:男女青年相聚相饮,可以借酒歌表达彼此的志向和爱恋;朋友之间相聚相饮,可以以歌抒怀,增进情谊,驱散寂寞与忧愁;不同辈分之间相聚相饮,可以传授知识,讨教问询,谈今论古,相濡以沫。

酒在侗族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来消除疲劳,各种节日喜庆、亲友交往,总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米酒;每到节庆活动时,唱敬酒歌、吃长桌饭,热闹非凡;有的男女青年通过对唱情歌来交流情感,表达爱意,情投意合即可互订终身。

相信这种独特的酒文化,在不久将来,一定能够申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