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忠诗歌代表作十首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陈家忠 | 发布时间: 2022-06-24 | 1172 次浏览 | 分享到:


遗落的乡愁


我见过满屋的过去的农具

那满屋的乡愁

那些名叫石磙、铁犁、木铣的农具

陈列在一起,它们过于陈旧

看到它们,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些看上去很粗鄙的农具

不像博物馆陈列的古代宝物

它们甚至没有被贴上标签,注明名称和用途

然而年过半百以上的人们不会忘记

农具在他们的生活里,像亲切的朋友

 

铁犁锈迹斑斑,我感到父亲握着它

阳光一般的炽热,他一手持铁犁的把

一手扬起牛鞭赶着耕牛,劳作的形象

刻印在我的脑海,这是父亲真正的形象

像牛一样的勤劳,像铁犁一样的坚韧

 

当年过半百的我来到老家,如归巢的燕子

我总是在寻觅那些遗落在人间的乡愁

然而那些石磙、铁犁、木铣等农具荡然无存

仅仅活在白胡子老头的记忆里

恍惚间,我看到一把铁犁 泛着银色的光

身上沾满早晨的露珠以及新鲜的泥土


(刊发于2021年11月下半月《诗刊》,总第869期,第72-73页。,2022年1月被南京大学评为“2021年中国大陆发表/出版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诗歌好作品”)



渡人抑或渡己


思想家面前有浩瀚的大海

他倏然间停步

是继续,还是转身?

一个声音从一只海螺里传出

你是思想家,你只能带领人们向前

哪怕是刀山,是火海


思想家不愿意失去头上的桂冠

他闭上双眼

幻想双肩长着一对翅膀

像一只硕大的鸟

从大海的上空越过


当他平稳落地时

才意识到渡人与渡己

其实就是一念之间



(刊发2022年4月《北京文学》“汉诗维度”之“星群”栏目,总第716期,第199页。)



荠菜


每年春天,荠菜会绽放在顺河村

像花朵一般,这时候我就想起母亲

挎着一只小竹篮,拿一把铁铲

在村庄的田间地头去挖荠菜

荠菜融化进我的血液、骨骼

在那个难忘年代,在那片土地

我和儿时伙伴,如同地上的荠菜

一夜间便长起来,身上沾满露珠


后来去朋友家里做客,桌子上

摆放着几盘飘着香味的荠菜饺子

我感觉到,少年时苦涩的记忆

在这一刻几乎包裹了我,终于

我向朋友伸出手臂,我问他

手臂上是不是有荠菜的味道

(刊发于2022年6月下半月刊《诗刊》,总第833期,第78页。)


壮美青春

——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江上青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九一一年是个很不平凡的一年

那一年共和的大手猛烈地把清王朝推翻在地

那一年的四月十日,一位男婴呱呱落地在扬州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

其父给他起名为江世侯

寄托着乱世中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

几多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美好期望


一九二七年,江世侯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

时年十六岁的他结识了刘瑞龙和顾民元

两位革命先行者把一颗革命思想播种在他的心间

让他深谙当时的中医医治不好病入膏盲的旧中国

唯有紧跟信仰的步伐

才能看到真理璀璨的光芒


于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被反动当局逮捕了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身陷囹圄

镣铐和严刑拷打击垮不了他的坚强意志

一九二九年六月他出狱了

改名为江上青, 寓意为海清河晏(天下太平)

信仰的力量最能接近真理



出狱后的江上青越战越勇

一九二九年八月,考取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

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从此在革命先驱者方队中多了一位青年人

从此上海艺大党支部多了一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

从此浩浩荡荡的学生运动队伍中多了一位振臂高呼的学生领袖


左翼作家郁达夫为革命发出的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呐喊

如同木铎金声一般在江上青的耳畔回响

使得一位年轻的党员、年轻的党支部书记热血沸腾

他用年轻的笔写下了《新世界的贺仪》《十月的旗帜》

这些激情澎湃的新诗犹如射向旧中国心脏的定时炸弹

这么多的志士仁人、这么多的革命先行者

一起积攒着足以把蒋家王朝化为灰烬的力量

这是战斗的檄文

这是为蒋家王朝掘墓的最后的挽歌

这是迎接黎明前曙光的嘹亮的胜利的号角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江上青在上海北四川路粤商酒楼

参加党的会议时被反动当局逮捕

为了组织和个人的安全

他化名为张玉清被羁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

当战友来监狱探望他时

江上青充满信心地说:“坐牢没得关系,放出去再干!”



一九三零年冬,江上青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严刑拷打、非人折磨

也打不垮一位坚定的革命者的意志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丧

革命者江上青义愤填膺

创作了激情澎湃的长诗《前进曲——东三省事件》 ----

为什么替我们底力量担心?

悠长的午夜终要走向黎明。

地球底边缘涌起了太阳,

它奔来欢迎我们底渴望;

有一天全世界受难的朋友,

沐浴那温暖的阳光!

……

在黑夜如漆的华夏大地

他的诗像晓天的号角

惊醒沉睡的人们

被惊醒的人们读了他的诗

任一股贲放的激情化作成脉管里涌荡的第二血液


一批热血青年追随着这位年轻的革命者

创办《新世纪周刊》 《写作与阅读》 《抗敌周刊》

这些裹着真理的期刊

犹如一座集结火种的冲天炉

沸腾的火焰,就是千百万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

一团火抱着一团火

这冲天的怒火会向着压在中国人民心头很久的三座大山燃去


卢沟桥事变后,身为年轻的革命者和诗人双重身份的江上青

再次愤笔疾书创作了《卢沟晓月》的杂文

在这篇旷世杂文里,江上青不仅提取了卢沟晓月的古典

晓月,象征民心的洁白,也象征旧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

洋典故指的是“就让‘卢沟桥事件’做新的萨拉奇伏的炸弹吧!”

誓把“画意诗情”换成“同仇敌忾”

要让“卢沟晓月”成为千万战士血染的纪念碑



一九三八年春夏时节,江上青遵照党组织的指示来到安徽

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

把抗日宣传的火种播种到大别山区

年轻的足迹踏遍了六安、寿县、颍上、固始、商城 ……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皖北地区

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代表党组织,决定成立皖东北特别支部

江上青被任命为特支书记

他带领一批红色的精英和国民党官员盛子瑾建立统一战线

在皖东北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回荡着江上青鼓舞民众团结抗日的宣传的口号

一九三九年三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江上青为特委委员

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张爱萍工作

为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以及共同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江上青功不可没


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时年二十八岁的江上青遭遇地主反动武装的伏击

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

江上青以身许国践行了生前的誓言


一位青年革命者就在这一天被定格在二十八岁

激情的青春

澎湃的青春

辉煌的青春

壮美的青春


如同行走的丰碑

那穿越时空的跫跫足音

宛如连接天地间的万丈彩虹

将青春涂抹得绚丽多彩

在历史的线装书里熠熠生辉

并且随着日月融进永恒

(刊发于2021年6月《神州》。此诗荣膺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届军事文化节军事文学入围奖”)


留在记忆里的乡愁(组诗)


大地的眼睛


乍暖还寒的三月里

那头老黄牛拉着铁犁

父亲在老黄牛的后头

手持着铁犁

犁出新鲜的泥土

还带有大地的温度

那是大地睁开的一只眼睛

跳跃出来看一眼烟火人间


父亲个头不高

从远处抑或是高出去看父亲犁地

你会看到他以一种匍匐的姿势

踩着惊蛰

去接近泥土


父亲的耳畔传来老黄牛“哞哞”的叫唤

这让他脚步生风

每当他犁出一寸土

总会犁出一只大地的眼睛

当他把几亩地犁完后

父亲的耳畔传来万物生长的拔节的声音

大地的那双硕大的眼睛睁开了

它看到了万丈的阳光

暖暖地披在身上



秋天的豆荚


儿提时,母亲把我装在背篓里

躬着身去摘豆荚

在母亲的一仰一躬之间

我就知道秋天从豆荚里蹦跶出来了

那才是秋天真正的模样


长大时,我攥着女儿的手

去看秋天的原野

我指着一丛丛的豆荚

对女儿说,秋天会从成熟的豆荚里跳出来

夜晚里女儿睁着双眼

迟迟不肯入睡

她说她担心睡着后

再也看不到秋天的模样


后来,每年的秋天我都会想起母亲

想起她背篓里的秋天

当一丛豆荚如同一支花环

环绕母亲冰冷的墓碑

一缕秋风刮来

一粒豆子从豆荚里蹦跶出来

那是我母亲凝固的眼泪吗



融化不了的乡愁


二十多年前的苏北老家还是平房

每年我回家过春节

屋檐上结满了垂直的冰凌

它冷藏、保鲜了顺河村原有的模样

我知道那是我融化不了的乡愁


许多年过去了

故乡屋檐下悬挂的冰凌

成为我记忆里最美的图画

不管我走得多远

那一排排冰凌

总能如同一根根银针

找准我的任督二脉

刺疼我对故乡的无比眷恋

(这部组诗刊发于2021年9月11日《劳动午报》“文苑”文学副刊)



爱情组诗


(一) 爱的小夜曲

 

请将顾盼的神情

寄给我

贴上心的邮票


请将思念的泪水寄给我

寄给我

贴上心的邮票


风儿将凝固你的泪水

结成一串洁白的项链

我会知道这其中

爱的内涵


然后,我再把它寄给你

因为你戴上这串项链

定会异常美丽

 


(二)一位少男


一位少男,每天伫立在小镇,

象读“朦胧诗”一般,

读着一位穿红裙子的少女。


 就这么伫立着、伫立着,

伫立成小镇旁边的一棵小树,

他要等待穿红裙子的少女,

象鸟儿一样,

飞到他的小树上栖息。


(三)我们在做一个世纪旅游


我们走进迷人的公园,

要了两杯咖啡,

我们快乐的谈呀,乐呀乐。

 

很晚了,我们各奔东西。

这一夜,我失了眠,

抑或小镇都失了眠。


朦胧中——

我们被浓缩在邮票式的世界里,

我和你真担心,

顽皮的小男孩会把我们贴在信封上

寄出去

让我们去做一个世纪的旅游.........


(备注:这部爱情组诗1989年发表在人民体育出版社主管的《男子汉》杂志)



作者简介:陈家忠(1969-),男,江苏省宿迁市人。曾长期担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今日科苑》杂志副主编、主编。知名报告文学和传记作家、诗人。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强国之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诗刊》《北京文学》《雨花》《火花》《参花》《神州》《劳动午报》等国内100多家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和新诗达300万字,出版报告文学和长篇传记《为生命喝彩》《经络巨子——祝总骧教授的科学人生》《他们感动中国》《强国之梦——程连昌人生几个片段》等六部。散文力作《敬畏生命》被选入高职《语文》(第二册)。短篇报告文学《挽留春天的老人》荣获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2008老龄新闻三等奖”,新诗《遗落的乡愁》在《诗刊》发表后,2022年1月被南京大学评为“2021年中国大陆发表/出版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诗歌好作品”;新诗《壮美青春——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江上青》荣膺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届军事文化节军事文学入围奖。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