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情怀,深沉的表达
——我读王升君先生的散文集《黑河蓝》
张军
近日,拜读了王升君先生的散文集《黑河蓝》。我一边读,一边在书页空白处做了批注。这部散文集作者以敏锐的笔触,清新流丽的文字,如实倾诉灼热的情怀、以及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慨。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思绪悠然。
我喜欢这本散文集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个集子写的都是作者的内心感受,绝少或极少虚构成份。因为许多感受和经历都是人类共通的,所以容易和读者产生共鸣。读好的散文犹如饮心灵鸡汤,可以滋润被日常烦心俗事侵蚀得渐已干涸的灵魂,提高人生的内在质量。二是王升君先生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味。在内容上主要描写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在形式上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又融汇艺术上的创新与探索;在价值取向上则对现实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闪现着真善美的光芒。研读这本散文集,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真诚地叙述,理性的思考。《一条河流的意义》通过记述大沙河的曲折与兴衰,“体会自我本真,寻回在匆忙的生活里遗落了的对生命丰富的觉解。”《石头城里的光阴》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思考出哲理意味,倾注于笔端,对读者的人生能起到潜在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墙体上的石头被雨水冲洗出细细的纹路,石头久藏的心思。石兄的气味暗合我久违的寂孤,彼此心仪。淡淡的漫想,淡淡的惆怅。石头城里盛放的一切都贴近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书中诸如这类更多的记叙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写作素材,加进作者的独到思考与观照,从中抽象出读者可资借鉴的人生哲理,从而使读者在增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人生的感悟。我们好多青年作者没有丰富或是艰难的人生经历,所以也不愿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抒写这种哲理思想。殊不知这类散文其实是散文写作中的“重头戏”或“大哥大”。这种哲理性的叙述,透射出作者丰厚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
散文之美,美在“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一方面指这本集子记叙和语言上洒脱自然;另一方面指内容里展现的自然风光陶冶心扉。这本集子,特别是第二部分“拥着黑河”这个栏目,如《水韵磨沟》《枣乡秋韵》《秋染流沙》《初雪如诗》等篇章作者写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写自然界的美景和风貌。文字里的美景总能让人赏心悦目,总能让人激动不已。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因为没条件和机会接触和直观到更多更美的自然美景,如果捧一本《黑河蓝》读一读,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在升君主席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一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神奇,大自然的变幻无穷。读这种自然型散文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需求了。全书许多篇目,作者都用细腻的笔触,充实的篇幅,为了铺陈黑河两岸的春夏秋冬,清晨黄昏的干姿百态,村头巷尾万种风情……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幅多色调风情画,引人遐想,撩人情思,给这本书频添了不少的魅力。
情感深沉,细腻纯真。是这本书的又一特点。不言而喻,人既然是一种有感情有感受的高级动物,其情感就占据了精神生活的最大比重。近代学者王国维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评价《黑河蓝》也很恰当。在“眼睛外的光阴”这一栏目里。诸如《天堂的爱》记叙了敬老院里一对老人貌似爱情的故事,文末“我是你的太阳,你是我的向日葵。”把这种淳朴的情感寄思于笔端,倾注于文字。《时光深处的母亲》《给生活一朵花儿》等篇章,字里行间透射着的对山水的仁慈,说到底,就是对人的仁慈;对山水的善意,就是对人的善意。这样的叙述,激发了词语内部暗含的德性,具有较强的孕育柔情和爱意的能力。在氤氲、湿润、柔美的文字气息里,吐气若兰,激发了读者对爱的记忆;让生活于灰烬之中的读者一下子心肠变软,沉浸于对爱的缅怀与追忆。
总而言之,王升君先生的散文表达,源于生活,发自心智,是自然的表现而非刻意的“表达”。他语言的自然质朴,使人联想起张爱玲的洗炼与清通;他风格的质朴自然,使人联想起刘亮程的细腻与张抗抗的真挚。感谢《黑河蓝》朴实而真诚地表达。人生的快乐,是感觉真诚,而感觉真诚,是人生最温馨、最幸福的精神筵宴。
作者简介:张军,甘肃甘州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甘州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文学月刊》《飞天》《野草》等刊物。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3
在阿勒泰跳起“黑走马”(隋源) ——中国诗歌春晚走进阿勒泰作品选
2025-02-13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