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这个节气和这个节气的名字。
白露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
北方的夏季风已经完全被冬季风趋之若鹜,冷空气转守为攻,在日照时间变短,减弱中,秋,高了;气,爽了。
北京的好日子来了!
一枚白露,是句号;是彻彻底底结束了暑天闷热的证明,空灵,圆满。一棵白露,帅真的姿态,随遇而安,通透而隐晦;一粒白露,最安静的活跃,寒生露凝。
今年的雨水真多,前几天,北京还在下雨,空气中水分子太多了,地下积蓄的潮气太浓了,白露更容易会聚集,秋河一滴露,夜堕即珠然。珠然,珠然,秋河一滴露,夜堕即珠然,清夜坠玄天。
白露,是白色的吗?
是,也不是。它本来就是无色无味的,若水一滴。露水和水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了形状:珠圆,珠圆,浑然一体,悄悄滑动天然。
白露之“白”,之“”纯”,之“妙”,之“玄”,一言难尽地美好。
白露之“白”,最早于甲骨文中的“白”形似于“日”,象征天光初见,表示明亮、光明,进而引申出清楚、洁净、空白以及白颜色等意思。
白露之“白”,既描述了秋露晶莹剔透、澄清无瑕的状态,又渗透着素净凉爽的感觉,也表达着水滴折射的亮白光泽,可谓既有“色调”也有“温度”,有素简的思想有纯粹的态度。
白露之“白”,实为“金”。有人将天地万物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并分别匹配“白、青、黑、赤、黄”这五种颜色。“金”在五行中具有收敛、坚韧、肃穆、清冷等特性,不仅预示着天气转凉,草木凋零,也与果实成熟、粮食归仓的农耕景象相符合,象征着收获、秩序与富足。
白露,是一个被诗意加持的节气。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中,清晨的那一枚清露已成为交织着清朗与寂寥的唯美意象。白露,是仲秋送出的“叮咛”,在“白露身弗露”的民谚中,在饮白露茶、吃龙眼、集“十样白”的民俗中,提示着人们顺应时序规划生活。
这个“露”,弱薄细小如空中的雨滴,当水分子感觉温度还不能更多地让它们聚集时它们可能是云雨风雪。而今天,露水会在凌晨三,四点开始出现,太阳一出现,露,立马就没了,所以有了“露水夫妻”这个词。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字:陈白露。她是是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日出》中的核心人物,一个纯情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舞女,她有清醒与沉沦的矛盾,她在与周围人物的命运交织中,展现着金钱社会对人性的异化,最终在绝望中以安眠药自杀。陈白露,这个美丽的女人,是日出前永恒的黑暗。
我永远见不到白露。我因长期失眠,一夜要吃大一把,中药西药,白露正在凝聚的时候,我的安眠药的效力刚刚要奋发。我希望我可以早一天可以去采露,承露,喝枫露茶,饮玫瑰露,食冷香丸。甚至于西方有一些医学家提议,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打滚,对健身、健肤极为有利。如果睡眠不足,眼睑肿胀,用脱脂棉球蘸取露水,敷于眼睑,能很快消除浮肿。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有时已生成的露,温度降至0℃以下即为霜。露的降水量很少。露的量虽有限,但对植物很有利,尤其在干燥地区和干热天气,夜间的露常维持植物生命。在沙漠中,虽数月无雨,植物还可以依赖露水生长发育。
白露节气十五天,五天一候,古人用“鸟”的行踪记录着时间的飞逝。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为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秋水长天思雁阵,2025年9月4日清晨,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数百只大雁同时起飞的场景,壮观而震憾。
窃认为“白露”这个名字好听,当然还是源于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至今未实锤明白这诗的真实意思,意境或更为疏远。只是觉得有种美,有点凄凉,有点难,总在盼不到黎明的黑暗,总在想着苇叶的露珠怎么又成了霜。到底他或她心心念念的是什么。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个“露”不是白露,是脂粉浓烈的雨露均沾。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个“露”才可爱。
在北京,很多树叶子还没有黄,很多花儿还开着,各种菊们跃跃欲试,沐浴露中等着给北京染黄镀金。
我种的瓜已成了大瓜,大瓜的旁边不知怎么时候实然又结了一个小瓜,上面有白绒绒的霜华。爬山虎停止了攀爬的脚步,叶脉开始奔腾着红色的血液。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很多浆果坚持到现在,只为了等露,等白露等寒露为霜, 让成果饱满,能增加果肉的甜度。
蝉声,蛐蛐儿声,蚊子声突然就消失了。葡萄的叶子薄,先就落地有声了。鸟声也由大合唱变成小调专场,由麻雀主持。麻雀能在北方过冬。
昨天,秋风再起。
今天上午,阳光谱照,中午最高气温30度,晚上,墨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
明早的白露会怎么样呢?
王莺 2025年9月7日夜于北京
作者简介:王莺,中国散文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丰台作协会员。海淀作协会员。中国《今日国土 》特聘作家。北京丰台作协理事,2016出版个人散文集《北京花事》,1980年起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财经报》巜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福建文学》《山东文学》中央广播电台等,发表散文。建党百年征文《迎接周总理那束鲜花》获一等奖。
编辑:美晨
2025-09-10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
2025-09-07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4
2025-09-03
守卫和平,正义必胜——2025年9月3日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有感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2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