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聚前沿科技 共筑创新生态 赋能美好未来
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2025WFSTC)于9月14日在京成功召开
——作为服贸会核心主题论坛,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平台
9月14日,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CIFTIS)核心主题论坛之一,以“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2025WFSTC)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及首都会展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汇聚全球科技力量共探科技创新路径。
中外嘉宾共话科技未来,彰显国际影响力
本届大会汇聚科技领域权威力量,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段洣毅,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军,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赵震声,原农业部副部长、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张景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琼等科技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Ambassador Dawano Kedir,英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欧盟中国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Dr. Peter Jeng以及来自日本高级创业支援机构(J-SCORE)、泰国国家贸易经济协会等机构的国际嘉宾出席。开幕式由央视著名财经主持人杨晋主持。
中外嘉宾围绕全球前沿科技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路径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突破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既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宇宙应用、免疫细胞疗法、机械制造等前沿技术方向,也关注“从科研到产业”的全链条转化难题,为全球科技资源整合与创新价值落地凝聚共识。
深度对话:锚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多位嘉宾在致辞和演讲中直指科技创新的关键痛点,提出务实发展建议:
应邀出席的经济学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人类进入大科学时代,突出表现为学科间交叉融合,教育、科学、技术和工程一体化。打造全球科创高地,要重视学科融合、人才融汇、要素融通,硬实力与软实力、硬科技与软科学并重,“软”“硬”兼施,重视发挥科技智库的作用,发挥“崇尚冒险、宽容失败”创新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科技智库的支撑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段洣毅会长在致辞中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前沿科技大会肩负着深化开放合作、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我们依托服贸会的强大影响力,聚焦前沿科技成果与应用,为全球科技力量搭建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于军结合北京科创中心优势,提出:在前沿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法治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立法工作,我们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法规,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副主席、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陈琼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科技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陈琼强调,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正推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从“感知理解”迈向“生成世界”,从“可用”走向“好用”,并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领域。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带来伦理、数据安全等新挑战,亟需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建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开放与包容,这份智慧在今天的科技交流中愈发珍贵。” 陈琼表示,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带着不同的技术理念、不同的发展经验汇聚于此,本身就是对 “和而不同” 的生动诠释。
今年以来,中国已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G IC 通用人工智能大会等重要活动,搭建起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8 月 26 日,国家颁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为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陈琼指出,中国科技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支持,也愿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目前,中国正与巴西、哈萨克斯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推动绿色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落地,这不仅促进产业升级,也助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陈琼表示,愿以本次大会为起点,与各国携手:既分享人工智能在百业中的突破成果,也共探绿色科技、ESG 建设的实践路径;既以科技守护世界和平稳定,也以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她呼吁,以科技为桥,连通不同文明;以文化为脉,传承和谐共生的理念,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产业转型、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数据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让 “天下大同” 的美好愿景在科技赋能中逐步照进现实,照亮世界。
Ambassador Dawano Kedir和Dr. Peter Jeng等嘉宾也对未来国际科技合作提出了畅想,期待以本次大会为起点,加强与中国在医疗、农业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共享。
……
成果丰硕:技术发布、项目签约、标准应用案例多点突破
本届大会在前沿技术推广、科技项目落地、国际合作深化等方面成果丰硕,为深化国际科技交流,科促会成功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特殊咨询商地位,在本届大会开展了“咨商办公室”揭牌仪式,同时举行了多场国际合作签约和项目推介发布。
郑华林副秘书长介绍:科促会的章程规定其业务范围就是广泛开展国际间科技工作的交流,引进国际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先进经验,探索科技支持经济发展的途径,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的宗旨。第三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推出了以宇树人形机器人等十几个项目为主的科技产品,取得了很好产业化效果。为此,本届大会经专家从多维度评价,推选出国内iNKT免疫细胞疗法46项可产业化项目和优选出的85项国外合作项目集中亮相发布,十余项科技项目签约落地。相关成果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信息与网络安全、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农业、医学等领域,兼具技术先进性与推广价值。
从本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开始,将不定期在“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元宇宙平台”、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网站和公众号、科促会官网和公众号发布推荐国内外可产业化的项目,为企业和科研单位做好服务。
会议期间,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团体标准典型应用案例发布,成为创新技术从“标准化规范”迈向“规模化推广”的关键一步,为创新技术落地产业、赋能实际场景应用筑牢了标准支撑。
此外,来自数字技术、生物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的十余位企业家,分享了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展现了前沿科技对数字经济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创新体验:元宇宙平台打破时空界限,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前沿科技大会”
本届大会独具匠心打造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元宇宙平台,深度融合元宇宙展厅、AR智能交互技术、智能会议系统、MR混合现实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无论参与者身处全球何处,皆能打破时空界限,身临其境参与大会交流,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为大会后续常态化科技交流奠定基础。
学术新高度:中国国际预印本平台建设,为学术期刊提供了国际化、智能化的新通道
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殊咨商地位的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和国际信息发展组织联合周培源基金会、南洋科学院(新加坡)以及国内外多家权威学术机构,经过深入研究与系统论证,在大会上正式启动了“中国预印本平台建设”战略项目。该平台将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深度理解、深度研究、多模态交互式论文等创新技术,打造一个兼具全球开放性、学术权威性、技术先进性的科研交流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加速科研成果传播,赋能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提升中国科研国际话语权,增强科技影响力;推动全球科研协同,助力解决全球性挑战;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构建健康学术生态的目标。
平台价值凸显:伴随服贸会走过四届历程,成为全球科技转化桥梁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已伴随服贸会走过四届,逐步形成“智聚全球科技资源、共筑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核心优势。通过搭建跨领域、跨国界的前沿科技产学研用交流对接桥梁,围绕全球科技资源整合策略、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举措等关键方向凝聚合作共识,更成功探索出“从科研攻关突破、学术成果沉淀,到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创新路径,实现国际合作从“跨国界对话”到“项目化落地”的实效跨越,让科技交流的共识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闫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作为服贸会体系的“成果转化助推器”,大会持续为全球科技创新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实践参考。未来将继续践行“智聚前沿科技 共筑全球创新生态 赋能美好未来”的愿景,进一步链接全球科技资源,整合跨界创新资源,推动技术链、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科技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空间。让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智慧医疗、绿色能源等领域科技成果惠及更广泛国家与地区。世界前沿科技大会肩负着深化开放合作、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我们依托服贸会的强大影响力,聚焦前沿科技成果与应用,为全球科技力量搭建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据悉,本届大会在保留前几届开幕盛典、院士专家报告、专项议题研讨等经典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了“可产业化项目推介”“国际合作项目推介”“企业家创新成果分享”“前沿科技创新人物访谈”等环节,旨在为更多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合作机会和出海通道,以务实合作破除壁垒隔阂,以创新共享应对技术脱钩,用科技合作的确定性化解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中国科技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空间,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一条 “超越壁垒、共促发展” 的可行路径。
作为获得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科技领域社会组织,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将以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为载体,坚定不移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深化与国际伙伴机构的合作,为全球科技资源整合与创新价值转化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2025-09-19
2025-09-16
2025-09-16
2025-09-15
2025-09-14
2025-09-12
2025-09-10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
2025-09-07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5
2025-09-0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