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茂森长篇游记《川西朝圣纪行》(全文)
来源:文旅网 | 作者:林茂森 | 发布时间: 2022-11-24 | 670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文/林茂森


去川西朝圣,走一走看一看藏区的风土人情,一直以来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戊戍年公历4月11日清晨,春寒料峭,些许凉意笼罩寰宇。当东方太阳喷薄而出时,我们一行六人齐聚张掖东方宫用早餐,满怀成行川西圣地的喜悦和川西朝圣的虔诚,向往着川西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憧憬着拍摄到精品大片的成就感,打起精神,整装出发,川西之行总算开了头!

两辆越野车在连霍高速上风驰电掣,大家在车中谈笑风声喜不自禁。隔着车窗望去,古老的丝绸之路斑驳陆离,若隐若现的古道陈迹,仿佛在诉说着她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巍巍汉明长城逶迤绵延,一座座烽燧坞堡孤寂凋零,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她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遥想当年,古道驼铃,西风瘦马,那些商贾僧旅军役使者,在困顿无助饥渴难耐时,长途跋涉的旅途是何等的艰辛!

走廊遐想



丝绸之路从东向西,分别有南、中、北三条道路,都经过张掖,然后抵新疆向西方延伸去。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出取经、马可·波罗东游旅居、左宗棠新疆戍边建功,无数商团使节、军旅僧众,上至王公显贵,下到狱犯乞丐,经张掖无不驻足打尖,消解路途疲惫,或贸易采购,或补充给养,从而成为古代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也成为古代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的中心之一。因此,历代中原王朝无不在河西筑城堡、建要塞、设烽燧。丝绸之路开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先河,而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张掖,为丝绸之路畅通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离开张掖的东大门山丹绣花庙,一路前行逾永昌达武威。武威春意融融,生机昂然,不由想起武威流传下来的一些名人掌故。早在1700多年前,武威就以华夏文风之厚重闻名全国,被《北史》《魏书》浓墨重载。汉代简牍、魏晋抄经、西夏碑文,武威文庙中有44块名匾,今虽各处城区一隅,却印证着武威文脉的连续,留存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温度。武威有文庙、白塔寺、瑞安堡、长城遗址,鸠摩罗什寺、大云寺、天堂寺、天梯山石窟,有武威儒学院、亥母寺遗址博物馆、皇娘娘台遗址城市公园和锁阳城遗址公园,有天祝松山古城及东大山寺等文化古迹,可供旅行者观景览胜,而我们只能沿途领略,展开无边暇想。

正午时分行之省城兰州,已是午饭时候,我们便在北龙口服务区吃过午餐,稍事休息又出发了。一路看到兰州高楼林立日新月异,便想起了兰州的一所大学,想起了一百多年前,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甘肃学政许应骙的一些遗闻趣事。在清代的官职制度中,学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员。许应骙这位甘肃首任学政,民间竟有他不识字的流传,岂不荒谬怪诞!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宦出无类,以不知文字之南郭之辈充任学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不乏其例!但许应骙乃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县)人,为清末大臣,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他从小勤奋读书,据说8岁时即能“命笔为文,斐然成章”,被录取为县学生。咸丰二年(1852年)朝考名列前茅,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考试授检讨。后参与撰修《文宗显皇帝实录》。由此不难看出,许应骙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怎么他到了兰州任甘肃学政,民间却流传其为“绝不知文字”之辈,这显然是与些许“其乡人”平素有隙,故意散布他“绝不知文字”的谣言有关。



许应骙担任甘肃学政的时间并不长,“1875年充福建乡试考官。次年授甘肃学政,旋升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他来了甘肃,作为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员,面对百废待兴的大甘肃,他多方奔走,制定各种方略,推动甘肃教育发展,出台多种政策,鼓励选拔各地学生,还到兰山书院监督学生考试。兰山书院是当时兰州城内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一所办学质量非常高的书院,他特地对兰山书院予以重奖。从许应骙的作为来看,他对清末甘肃教育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揣测着许应骙逸事,时间过得稀麻快,下午时分进入天水市,摸黑进入麦积区,为了方便明天选择最佳时候摄影,便驱车径直赶往麦积山景区,由于景区改造道路难行,便在景区附近的一户家庭旅馆歇息,家庭旅馆条件还不错,我们自带的食物在主人家摆了一桌,就着滚烫的开水,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麦积烟雨



4月12日清晨,麦积山掉着几滴零星小雨,我们用过早餐,离开了农家旅馆。大家冲着麦积山雨后天晴日出,山峰云缠雾绕的美景,来到了麦积山风景名胜景区。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距宝鸡市200多公里,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峰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密布,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石窟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对石窟工程称赞道:“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曾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我们驱车来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偏偏天公不作美,阴沉沉没有一丝光影,也没有云缠雾绕“麦积烟雨”的景致。但大家摄影兴趣浓厚,仍然掏出“长枪短炮”,咔咔咔抢拍了一阵子,便驱车向陇南进发。

误入街亭

行进途中,路走反了,误到了街亭地界。街亭,因三国时马谡失衔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闻名于史。当年孔明驻军祁山,问诸将,谁愿前往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要去,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令王平跟马谡一起去,交代他们将军营安扎山谷后,将安营扎寨死守街亭的地形图,飞马送来给他看。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要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王平只好自己在山下十里安寨。画地形图差人禀孔明。

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源的供应,寨中大乱,山南的蜀兵下山投降,司马懿派人放火。马谡守不住,便带兵逃奔。张郃追来,赶三十余里,魏延杀出。张郃逃,魏延追,想夺回街亭。却被司马懿父子抄了后路。张郃杀回,将魏延围住。忽然,司马懿引兵15万向诸葛亮进发。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身边的军队一大半派去运粮草。众人听到司马懿前来围攻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楼眺望,令大家不要惊慌,他自有妙计。

诸葛亮传令,把旌旗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者,立斩。又令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焚香操琴。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入城,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而不语。令三军停下,自己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百姓在洒扫大街。司马懿看后,来到中军,便令大军撤退。司马昭曰:“诸葛亮无兵,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您为何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这里必有埋伏。还是快快撤退。”于是,兵马都撤退回去了。诸葛亮料司马懿会回来,便马上回了汉中。孔明回到汉中,马谡绑了自己,跪下请罪。孔明喝道:“街亭很重要,你却不听王平劝,如今要严加惩处,你的家小,我会抚恤。”马谡泣道:“丞相视某如子,某无怨言。”孔明挥泪令推出斩首。不久武士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众人劝慰,孔明说:“我不是哭马谡,而是想起先帝临危之时,曾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然应验了。”大小将士,无不垂泪。

街亭就在眼前,想起这段历史,只可惜不能前去体会一番,更别说享受街亭温泉浴了。我们在天嶦高速出口返回,重上G30高速,继续前行进入海兰高速再转入国道212线。沿途村镇拥挤,车辆通行缓慢,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高楼山,七拐八弯,盘旋上山,山险坡陡,路窄弯急,下山九曲十八弯,迂回曲折艰难徘徊,途径文县,至九寨沟县城,驻足歇息一天之疲惫。

九寨黄龙

4月13日,我们来到九寨沟景区门口,被当地黄牛拦截,强拉住宿并帮忙购买明天的门票。为了赶路我们与九寨沟风景区擦肩而过,继续向牟尼沟进发。沿途看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藏寨倒塌、道路塌陷之惨景。途经干海子、藏幡古城,路两边郁郁丛丛,山顶松柏雾松景色如幻如梦,云缠雾漫煞是耐看!
   九寨沟旅游资源丰富,是有着“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区”三项国际桂冠的5A级景区,还有着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风景区、黑河风光带、白马藏族风情园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伯舞南坪曲子伯”及川西北藏族民歌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日则沟风景线全长18公里,在诺日朗和
原始森林之间,是九寨沟风景线中的精华部分,美艳绝伦变化多端,也是九寨沟景观的精华部分。这里的海子色彩艳丽,如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有的原始自然如入仙境,有的幽深宁静如摄人的宝镜,其间更有落差最大的瀑布,聚宝盆似的滩流,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各个景点排列有序,高低错落转接自然,给人以强烈的美感,看上眼使人心胸震撼激动不已。日则沟中景点密集,有镜海、珍珠滩瀑布、珍珠滩、金铃海、孔雀河道、五花海、高瀑布、熊猫海、箭竹海、天鹅海、草海等。

在九寨沟我们拍摄雾松、雪松、藏寨经幡,沿途经阿巴州寨子安备村和寒盼村,尕米寺的彩色经幡飘飘荡荡,金顶寺院泛着一片金光,从停车场到寺院门口,藏族妇女手拿唐卡、天珠、野核桃等旅游工艺品招徕游人。唐卡绘画始于松赞干布,圆满于觉囊派。佩戴唐卡是佛法护身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中唐卡有着深奥的精神内涵,制作唐卡不仅是一门安身立命的纯粹技艺,还是开启智慧修炼禅定,解除疑惑领悟慈悲的修行法门,需要制作者高尚品德与定力。



与九寨沟风景区擦肩而过,车行之黄龙风景名胜区,地上满是冰雪,冰溜溜路面上,车辆不停地在侧滑,两辆黄海旅游大巴车调头返回,我下车请教大巴师傅可否前行?师傅回答说“道路结冰山高路滑,安全要紧返回为尚。”于是我们放弃了去黄龙景区游玩的念头,调转车头绕黄龙而行。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与九寨沟相距100公里。黄龙景区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龙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也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具有角峰如林刃脊纵横、峡谷深幽崖壁陡峭、枝状江源南直北曲的特点。黄龙景区黄龙沟“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因酷似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形象故名“黄龙”,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这里修建了黄龙寺奉祀黄龙,历朝历代这里香火兴盛。

松州飞雪
   别了黄龙车行之古代唐胡边防重镇松州,看到松州古城铜墙铁壁固若金汤,遂停车观瞻拍照留念。松州古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史称兵家必争的“川西门户”。自汉唐以来,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边陲”,历代均在此处设关尉屯有
重兵。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此地置松州,两宋因之,元为松、潘、叠、宕、威、茂等处宣慰司,明置松潘卫,清改松潘厅。松州城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军事重镇,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也是我国现存城墙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唐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唐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从此唐朝与吐蕃长期修好,烽烟不起人民安居传为千古佳话。松州古城的庄严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的纯真爱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前来朝圣的驴友,于是大家决定在松州古城住上一宿,认认真真观瞻松州古城建筑,明明白白了解松州古城历史,真真切切拍摄出一组反映古城原貌的风光大片来。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的塑像,坐落于松州古城南门入口,塑像威仪亲切大气磅礴。瞻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纪念唐代“汉藏和亲”的壮举,不由人回味起千余年前,文成公主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入藏和亲,舍生取义为唐朝与吐蕃人民的安定与友好,所做出的自我牺牲与巨大贡献。公元641年8月,文成公主入蕃途中,辗转来到硝烟未尽的松潘草地,凝视昔日战场感慨万端,发下“兴师相戕罪也,余将和睦唐蕃”的宏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唐蕃会盟”光耀史册。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城墙全长6.2公里,宽30米,高12.5米。古城墙的大青砖用糯米、桐油、石灰混合熬制的灰浆粘砌。传说修成如此规模的城墙,松州动用了上万军士民夫,用三分之一工匠烧砖、三分之一工匠筑城,三分之一民夫掘金以筹集修城费用,可见当年守城军民的辛苦与远见卓识。松州城内城外廓,瓮城(月城)女墙(雉谍)、马面、炮台规模完整,城门有觐阳门、延荤门、威远门、镇羌门、临江门、阜清门、小西门七道城门,每道城门施马面、嵌石门媚,门媚柱础雕石莲花。门洞用六面体条石拱券,门基条石为奔马流云浮雕。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这里藏、羌、回、汉各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的战乱兴衰。物换星移人更代革,松州城已失去昔日攻防战守的功用,古人早已离我们而远去,唯有古城墙记载和彰显着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深沉豪迈的民族风情。



松州城中长期杂居着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孕育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文化。步行从南门到北门不过20分钟,城里的建筑以回汉建筑风格为主,幢幢房舍精雕细琢色彩艳丽,各族人居装饰着各自独有的民族特色,各处街道也充满了古老的异域风情。街道两边店面林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如唐卡、藏刀、刺绣、雕刻、珠宝首饰以及野生中药材虫草、松贝、天麻等倍受游客喜爱,而店铺面店主依然态度和蔼可亲,任你砍价还价都显得十分纯朴友好。夜宿松州古城故事客栈,一夜蒙蒙细雨,凌晨大雪纷飞,鸟娃头大的雪片铺天盖地,天明满世界白茫茫一片,汽车覆盖了厚厚一层白絮,我们里三层外三层加厚衣服,做好充分准备整装出发。唯独和冬天不同的是,清晨八九点钟云开日出,瑞雪便悄然融化殆尽,松州市区鲜花盛开姹紫嫣红,G213国道两旁,杨柳依依春意昂然。余便怦然心动,车中吟诗一首:“风雪踟躇行,依依松州情。感念昭君女,俘获干布心。结得唐蕃盟,自此边塞宁。别了松蟠去,黄龙佑我行。”

汶川凭吊

穿越川主寺隧道,红军纪念碑映入眼帘,长征三面红旗浮雕傲然屹立,“长征是播种机”六颗大字豁然醒目。沿盘山路前行,朝西南方向,直达懋州便向汶川。车行之汶川,驴友们瞻仰了汶川钟楼地震纪念馆。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海拔1325米,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场震撼人心的大地震发生,使无数同胞丧失家园痛失亲人,留下了无尽伤痛的记忆。而这一刻的自然灾害,也震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的尊严得到捍卫,人性的光辉得到彰显,而这场大地震发生的发生,汶川县城的钟楼正是历史的见证者!当我们路过汶川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参观了汶川钟楼地震纪念馆,驴友们怀着沉痛心情凭吊,脱帽肃立向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钟楼原来为阿坝师范专科学校的美术系楼,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时钟永远定格在了14:28分,这一刻永远成为汶川地震历史的凝固,也成为纪念园最具震撼力的标志,钟楼地震遗址广场的纪念主题,不仅仅定位于表达灾难惨痛的一面,更尝试去表现在地震中和地震后,全社会闪耀的人性坚强和“八方支援”光辉的一面,因此钟楼地震遗址,成为播种希望种子,抚慰生者纪念逝者,正视灾难积极面向未来的教育基地。

参观了汶川钟楼地震纪念馆,大家强烈要求去映秀看一看,凭吊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区死难者。据导游小姐介绍,映秀位于213国道渔子溪村的一块高地,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馆,以自然、平和、静谧为基调,整个纪念馆布展内容由序厅、地殇庭、缅怀厅、“山河有痕”灾害厅、“凤凰涅槃”重建厅、“居安思危”启示厅六个部分组成,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党中央英明决策,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但遗憾的是由于沿途修路道不通,便径直穿越高速多座隧道,早已将映秀远远地扔在了身后,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沿213国道前行,出都江堰高速口,又重上高速一路向雅安市而来。

大渡桥横

4月15日清晨出发,开启了川西行端点,走一百公里中午11时到达泸定。这里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山沟,大渡河穿谷而过,陆地极为金贵,停车很是困难。大渡河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大渡河泸定桥亦称铁索桥,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御批修建了这座铁索桥,并御笔题写“泸定桥”名在桥头立起御牌。自清以来泸定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有着独特的民族历史风貌。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夺取泸定桥才可以通过。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接着又派出两个旅的兵力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29日凌晨红四团冒雨经过一夜急行军,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抢在敌人援兵前头,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桥面的木板被敌人撤掉,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心惊胆寒。守城的两个团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阻击红四团将士强渡大渡河。我红四团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匍匐前进向对岸冲去。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红四团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泸定桥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桥台以龙桩和卧龙桩为固定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却成为红军“飞夺泸定桥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这些古建筑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吟诵着“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我们参观了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泸定桥,大家诵读铁索桥桥头铭,无不为当年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气概震撼,无不为今天红色政权、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感慨。

康定情歌

沿国道211线离开泸定去丹巴,我们从瓦斯河口分路,行之四川甘孜民族学院大门口,向过往司机打听,说中途修路不能通行。无奈只得调转车头返回瓦斯河口,沿国道318线行至《康定情歌》故里康定县。康定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唱醉了天下有情人。车子行至康定县境内,驴友们一路走一路唱着《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啊,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啊……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啊,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啊……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啊,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啊……”

康定座落在群山层叠的峡谷之中,两岸峰峦夹峙。折多河、雅拉河浪卷雪山之水穿城而过,城南有跑马山、五色海、二道桥温泉、“野人海”、南无寺、金刚寺等景区美名远扬。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为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康定城有以藏族为主的、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无论婚丧节庆、觐见佛像,还是拜会尊长、送往迎来、送别饯行,民间都有敬献“哈达”的习俗。这里牛羊遍野寺塔林立,是藏区风情的典型代表。“四月八”转山会,是康定人传统的民族节日。相传佛祖在农历四月八诞生,浴于九龙池,故又称这一天为“浴佛节”。转山会经久远年代的演变,如今更多地融汇了踏青游览的内容,同时赋予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旅游观光活动。而新都桥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这里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影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溪流静静地流淌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平原风光美景在这里绽放,摄友兴致勃勃舞弄着“长枪短炮”,在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影世界里,尽情享受着在摄影家的天堂的无限乐趣。

拍摄了平原风光美景,再来拍摄四川第一高峰贡嘎雪山,极目远眺贡嘎山陡峭如削,宛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屹立于群峰之上,高大险峻气势磅礴。而跑马山依城傍山,处处美景浪漫恍如仙界,是亘古以来大自然天设地造的一座灵山。主要景观有五色海、咏雪楼、吉祥禅院、凌云白塔、跑马坪、浴佛池、飞云廊、东关亭、观音阁等。在跑马山景区索道站右侧,我们参观了甘孜非遗博物馆。博物馆一楼展厅基本陈列为藏民族服饰类、藏民族民居生活类、农耕系列、嘛呢石雕刻类、牛羊绒编织、车模、土陶类陈列室及购物大厅;二楼为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厅、唐卡绘制艺术展厅、经版印刷展厅、藏医药类展厅;三楼为民族歌舞视听大厅、藏传佛教文化展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室,全面反映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展现了康藏高原藏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劳动场景、宗教习俗和生活画面,充分彰显了藏族人民的聪明勤劳和创造精神,是展示甘孜州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

格聂木雅

在康定县城瞻仰过茶马古道塑像群,继续沿国道318线行进。盘山道曲曲弯弯,沿途有背负行囊的步行的藏人,也有三三两两的骑自行车的运动健儿。车子渐行渐高,山被霁雾封锁,车在雾中行,人在云中飘,仿佛置身仙境。行之雪山之巅,大阳突然露出半边脸儿,顿时感觉光明了许多。下山途中雾拥上山梁,在阳光映射下,景色远近高低各有千秋,蓝天、白云、雪峰、浓雾、绿草、野花,好一幅山水美景,大家喜出望外心旷神怡,车子靠停港湾拍照留影。夜晚住康定县瓦泽乡渝鑫路边酒店,吃着牦牛肉汤暖锅,讨论着一路的景致,驴友们不禁兴奋地饮起酒来。



四川甘孜州理塘县、巴塘县境内有个格聂境区,一路的魅力山水使人出乎所料。由于这里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气侯垂直分布的异常性,以海拔6204米的格聂山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雪峰、冰川、湖泊,瀑布、温泉、广阔的草原和原始森林等丰富的原始生态区。格聂山是藏人心目中的神山(在藏地,胜乐金刚的圣地只有喜玛拉雅和格聂圣山),它的藏语名为“玛日”,是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也是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之一,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有其特定故事与神秘传说。相传释迦牟尼佛曾赞叹格聂圣山为殊胜清净之圣地,山中岩石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等佛教经文,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各地藏民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


4月16日的行程是新都桥──塔公──八美──丹巴。一夜无语清晨天未放晴,只得等待雾云退去,登上宾馆后面的大山拍摄贡嘎雪山,但天公不作美雾云仍是不退,至十点钟只能沿国道318线,行之新都桥向雅江、理塘进发,来到康定木雅圣地。木雅坐落于康定折多山西侧,是甘孜州第一座以民俗文化与自然风相结合的旅游景区,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木雅藏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旅游区。“木雅”古称“弥药”,为我国西部古羌聚居地。这支古羌族曾经北上建立了著名的西夏王国,后南迁在大河以西建立了“西吴国”,也就是民间所称的“木雅国”。康定折多山以西地区,一直是木雅人的主要生活区域,也是“木雅”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明清时期康区著名的四大土司之一的“明正土司”,亦即是“木雅国”国王的后裔,在藏区享有盛誉的前(后)五学者,都是出生在木雅的大德高僧。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注定了这里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国际旅游观光圣地。



亚拉神山

车子沿S215道行驶,沿途几乎每块山石上都刻出经文,松林口上谷中山崖上镌刻着藏传佛教列,镌刻饰以彩绘每位神祉慈祥和霭,为路途中风尘仆仆的僧侣祈福赐岁护佑平安。时值中午时分,不觉来到塔公镇,就近在路边餐馆用午餐遂继续向亚拉雪山行进。亚拉雪山最高点海拔5820米,面积158平方公里,距离惠远寺17公里,踞八美镇25公里。亚拉雪山的深林之美、海子之美、草原之美、河谷之美、瀑布之美、温泉之美、冰川之美、人文之美、野菌之美的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惠远寺和八丶美、丹巴、塔公和周边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藏传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脱之道》中被称为“第二香巴拉”。镶嵌其中的蓝宝石海──友措湖是藏民顶礼膜拜的圣地,四周密布的“玛尼堆”,更是被誉为神与人对话的所在。亚拉的神圣在于拥有镇山之宝,当年格萨尔王征战到此,曾为亚拉雪山的气象万千和孕育万物的博大而感叹,还把自己的宝劃、兵书和盔甲留在亚拉的一个岩洞里。宗喀巴大师曾对亚拉雪山格外垂青,他的头像印在亚拉雪山的山腰,幸运的人在吉祥的日子里才能有幸一睹真容。

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我们来到中国最美乡村──四川丹巴县聂呷乡甲居藏寨风景区,这里距县城8公里,景区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甲居藏寨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藏寨建筑风格及民俗风情特色尤为突出。“甲居”在藏语中意为百户人家之意,整个景区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居住着数百户嘉绒藏族。幢幢木制素装的寨楼,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荫葱郁的山坳之上,错落有致地掩隐在层层梯田和青山绿树丛中,寨楼、绿荫与梯田沟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被誉为“藏区童话世界”“康巴风情名片”。2005年被《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2006年当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2011年获得了“四川藏寨风情文化之乡”等荣誉称号。晚上我们在藏寨一户人家的客栈里住宿,晚饭是女主人用从自家菜园里采来的纯天然鮮蔬做的风味菜肴,还有腊肉、香肠、腊猪手和鸡蛋、米饭,一桌农家饭菜喷喷香赏心悦目,不由我想起“莫道农家腊酒浑”的诗句,心中不禁对农家的纯朴好客赞叹不已。

甲居碉楼


甲居藏寨具有极好的空气和自然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的环境条件。长期以来甲居人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人与山、水、动植物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人文景观融入优美的自然景观中,相互之间协调、和谐、古朴、自然,一切都那么浑然天成,彰显出“天人合一”的优美画卷,这里如景似画、更是人们理想生活向往的乐园。                             
   4月17日天刚蒙亮,驴友们起床用过早餐,来甲居山一号观景台拍照。这时候摄友们的“长枪、短枪、盘盘枪”都盼上了用场,大家抢着光影摄兴一浪高过一浪,直到相机、无人机耗光了电,才恋恋不舍下山来,向古堡藏寨梭坡碉楼景观区进发。走在半道修路道不通,一位三十出头名叫温都的藏族小伙,带我们走乡村山道,道悬在半山腰,绕上绕下很是险峻,这才走进了莫洛村碉楼古堡。

莫洛村古称“博啤夷”,意为藏族碉赛干,藏族小伙温都介绍说,古时候这里是一处,由二十座高碉和数十座矮楼形成的村干,如今只剩下七座碉楼,包栝一座不足两层高的残碉。路边的一处碉赛干,是一座五层楼和一座四角碉组成,有着800-1000年的历史,是古时候的一座家碉,具有人居、储藏、设防功能。一旦有外敌或土匪来抢劫,全家人可从家居楼中进入碉楼躲避和反攻,碉楼内作战兵器弹药配备充分,这类碉楼在20世纪70年代仍有数十座。莫洛村东有座五角碉最为坚固,传说为女王古都城。五角碉南、西、北三面为两个直角构成的三个面,像贯通四角碉的形状,唯独东郊一面墙有锯齿状的三个角指东方,当地人称为“贡依呷孟樻考”,意为向往东方女神。五角碉三层人居楼另加高三层作为防御碉,看上去与众不同,里面有招待房、茶房、茶房、卧房、伙房、储房和碉楼瞭望、作战用房等,一应的功用、设施齐备,如今这栋五角碉保存完好。

参观完了莫洛村寨碉楼,返回新都桥沿S112线换S215线即熊猫大道行进,一路看到过几只野生大熊猫,它们显得很灵巧地采食着竹叶,举手投足憨态可掬,车子从它们身边经过,丝毫不能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理塘览胜



地处四川省西部的理塘县城,是连接川、滇、藏、青四省区的一级支撑点和    交通枢纽,国道318线、227线穿城而过,自古为商贾云集、茶马互市之地,这里    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区,县境内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在去理塘县城途中,我们拍摄到的主要景区景点,有主峰海拔6204米的格聂神山,为藏区佛教徒苦修之地;有沙鲁里山脉中最大的川西高寒草原,为中国最美6大草原之一的毛垭草原;有享誉“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之美长青春科尔寺、冷古寺、白宝塔等。途经入藏的G318线,盘旋熊宗卡十八盘时,大家在观景台架起相机,拍摄哑口天路十八盘。在观景台还可拍摄到,海拔7556米的四川省最高峰贡嗄雪山。在藏语中贡是洁白的意思,嗄是冰山的意思,当天高气爽万里晴空,太阳映射和群山映衬下,贡嗄雪山宛如一座金山,因此又称“日照金山”。贡嗄雪山是登山者的香巴拉,摄影师的天堂,科考研究者的格仑布,更是藏族群众心中的至高神祉。沿国道G318线继上山,在熊宗卡旅游服务区,我们拍摄到了6240米的格聂雪山,在卡子拉观景服务景区,拍照到了6300多米的卡子拉山和海子山。车行之兔耳山垭口,头痛的厉害,吃过药下车,看兔耳山垭口山势,处于对兔耳山之名好奇,走进观景台景区简介,得知该垭口原是川藏边关要地,地名因一则爱情故事而来。相传古代西藏土司生了一个女儿貌若天仙,美得让人们垂涎欲滴,周围番国公子前来求亲络绎不绝,土司决定举办招亲大会挑选乘龙快婿。谁知公主却女佣的儿子私定终身!土司知道后雷霆大发,为了阻止他们成婚,命令他俩一天内赶到边关垭口,终生驻守边防永不回还。土司用这个办法迫使他们屈服,从而解除婚约另择佳婿,谁知公主和穷小子铁了心,他俩走到天黑才走出五六十里地,眼看一天之内无法到达垭口边关,有违土司父命就会被活活拆散,于是两人抱头大哭痛不欲生,哭声感动天地,上天派一只大鹏背负他们,转眼到了边关垭口。土司见他们办到了常人难以办到之事,以为神人此乃天意,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他们如愿以偿喜结连理。从此公主和驸马守卫边关为国効力,后来他俩竟化作两只兔耳朵蹲守垭口,垭口山也化作了一只兔脑袋,千百年过去了,垭口山便被称为免耳山了。



到达理塘县城,我们去长青春科尔寺(释迦牟尼佛大殿、宗卡巴大殿、中心大殿、香根活佛故居、法相院、金顶、白塔 等)、理塘县观景台、千户藏寨、仁康古街(七世赖故居、五世嘉木祥故居、芒康故居、黄正清将军故居、理塘民宿文化展示馆、圣地青年书吧、理塘特色藏餐厅)、商业步行街格萨尔王广场、毛垭温泉等处游览,观景台俯瞰理塘全景,体验参观康区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藏族人集聚地──千户藏寨的宏伟气势,进行藏民家访,感受藏族人民生活习俗。继续前往仁康古街参观七世达赖故居、五世嘉木祥故居、芒康故居、黄正清将军故居及珍贵文物,到圣地青年书吧探秘仓央嘉措和理塘的故事,了解格萨尔王在理塘的故事,到民宿文化展示馆了解理塘历史及理塘民俗民风,中午在理塘特色藏餐厅就餐,并和当地群众一起跳锅庄。夜晚去了毛垭温泉,洗涤去路途疲惫。

玛吉阿米

来在圣地青年书吧体验理塘文化,听到最多和最动人的讲解,莫过于玛吉阿米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大约在几百年前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坐落在拉萨八廓街东南隅一幢藏式餐馆里,来了一位神神秘秘的僧人用餐。那僧人妥妥儿与餐馆新来的一位少女相遇,当僧人看到少女如星星般耀眼,如月亮般皎洁,如“八宝”般美丽,那容颜便深深地烙印在了僧人心中。从此僧人常常光顾这家餐馆,每每期待着与这位少女的重逢。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甜蜜的爱情……这位少女就是玛吉阿米,而那位神秘僧人便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相传玛吉阿米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丹巴县巴底乡美人谷。村中有上千余人口,是西夏祖先党项羌的后裔。丹巴美人谷的女孩,继承了西夏皇室的血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美丽。他们几乎不施粉黛,也用不着华丽衣饰来妆扮,天生的冰肌玉肤似贵妃初浴般凝脂含烟;瘦长而圆润的体态似出水芙蓉般天生丽质,在英俊潇洒的男士眼中,简直美的不要不要的。她们温柔善良纯朴贤淑,她们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她们放牧过牛羊也耕种过土地,她们上的了庭堂下得了厨房,是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绝美的丽质佳人。而玛吉阿米正是她们中的一位佼佼者。玛吉阿米美若天仙聪慧过人,青丝如云鬓花摇,两腮似桃花初绽,身材凹凸有致俊逸洒脱,水蛇腰腰发面臀楚楚可人,乍一露面便像巫山云雾般迷人!玛吉阿米二八佳人初长成,来拉萨八廓街餐馆谋生,天公作美造化弄人,端端儿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不期而遇,于是派生出了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佳话。玛吉阿米在藏语中意为未婚的姑娘,据说两人在频繁的交往中,多才多艺的仓央嘉措,为倾心相爱的姑娘,取了玛吉阿米的名字。

也有传说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达娃卓玛,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终日相伴耕作放牧恩爱至深,曾对着月亮起誓生生世世不负彼此,可这一切在仓央嘉措被接入布达拉宫后便灰飞烟灭。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条律森严单调而刻板的生活,时常怀念着故乡纯朴友爱的生活习俗,依恋着青梅竹马的美丽情人。于是便经常微服夜出深宫,在民间寻求普通人的纯朴与友爱。巧不巧遇见了少女玛吉阿米,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两人便时常在八廓街餐馆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一天夜晚下了大雪,铁棒喇嘛大清早发现,雪地上有人回宫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到仓央嘉措的寝宫。再跟着脚印寻去,便寻到了八廓街餐馆。随后铁棒喇嘛派人去驱逐,把玛吉阿米流放到荒原。并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了禁闭。有关玛吉阿米与仓央嘉措的浪漫传说,真伪曲直迄今已无法考证,但他们命运的结局大多以悲剧而告终。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在八廓街餐馆私会,玛吉阿米被铁棒喇嘛派人流放到荒原,仓央嘉措被关了禁闭后命运如何,还要从仓央嘉措的身世说起。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宇松地区一户信奉藏传佛教的普通牧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他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却不能进入布达拉宫享受优厚待遇,而是在家乡学经修行,时常随母亲一起不辍劳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布达拉宫圆寂。十五年后14岁的仓央嘉措,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二十五日入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对于种种清规戒律他感到压抑难以适应。在宫中他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执掌大权之实,象傀儡一样地生存,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所云:“住在布达拉宫里,我是活佛仓央嘉措;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荡子达桑旺波。”相传他化名达桑旺波,每每在夜晚微服出宫,以贵族公子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酒家、民居,后来竟头蓄长发,身穿绸缎便装,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家,与玛吉阿米那段凄美爱情佳话也因此流传开来。

当仓央嘉措得知玛吉阿米被铁棒喇嘛流放荒原,他肝肠寸断对深宫心灰意冷,自动放弃六世达赖喇嘛高位,避免了权谋引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是躲进艺术殿堂一头扎进文学的海洋,用诗歌来阐示佛经真正教义的伟大,和平凡人生真善美精神世界的美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下旨废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诏送京师。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然而仓央嘉措不是一位凡夫俗子,确是一位有厌弃政教权谋热爱和平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位诗歌造诣高深文学成就卓著的一朵异葩。因此他在押解途中是否真的死亡,也勾起我深入了解的浓厚兴趣。关于仓央嘉措的生死,一直是历史争议的热门话题,遂有各种传闻莫衷一是,一说他在押解途中夜遁,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云游天下广结善缘,晚年来到内蒙阿拉善圆寂于此,被当地人信奉为上师,左旗“噶丹吉林”广宗寺因供奉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而闻名宗教界。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驰名中外,中外译本就有十多种。他的诗歌表现了他传奇人生的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流传手抄本《仓央嘉措情歌》,收录诗歌360余首。

诗如其人

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流传很广,如《在那东山顶上》云:“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在我心上。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在雪上。”毕竟仓央嘉措永远不可能回到少年时代的自由天地,也永远不可能与任何一个女子长相厮守。正如他的诗所云:“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的情诗脍炙人口,充满对情爱的憧憬,情深谊长的著名情歌《那一天》这样写到:“那一,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这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捧读诗文《那一天》,只觉缠绵忧伤,令人扼腕哀叹!

仓央嘉措云游天下讲经说法,每至一地都一刻不曾放弃对玛吉阿米的思念与寻找,他在组诗中这样写道:“我走过无数长满青苔的江南幽幽小巷,在无数的桥上伫立凝望。在船娘放歌的小调里,在秦淮的浆声楫影里,在悠悠的江南丝竹里,在情思绻绮的昆曲里,寻觅你的芳踪,你会在哪个雕花的窗棂出现……茫茫戈壁里,我己变成胡杨林,我的周围也曾草丰水美,可谁又知世事沧桑变迁,他们都离我远去,我也已伫立千年不倒,站成永恒姿势。用热情似火的心,用最艳的秋色,只为等待你的到来……我从千年的楼兰穿越,穿越到这茫茫戈壁,漫卷的黄沙挡不住我前行的脚步,只为前方的海市蜃楼里,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为追寻你,我跋涉了千年!借我一对苍鹰的翅膀,顶着烈风,冒着冰雨,穿过极寒,飞过高高的喜马拉雅……我曾没有自主的呼吸,身体也已冻僵,可我忍耐着坚持着,到达了布达拉宫!我在最纯净的地方与你相约!把最洁白的云朵当作哈达献给你,把最美的格桑花编成花环套在你洁白颈项……那年的转山转水转经筒,却转不过你!如那姆那措的湖水,你那深深的深深的深邃的眼。我与你相约,相约在如诗神秘的唐卡前,相约去八角廊,听檐下风吹过,清脆的风铃声。我走过千山万水,却走不过你!为一句誓言相约,相约在今天,相约到永远!”听完这首优美的情诗,驴友们眼眶中蒙了一层水雾,心被深切的感动着。仓央嘉措寻遍天涯海角,到死未能再与玛吉阿米见上一面,但缘已尽情未了,而这尘世的未了情缘,终究使这位千古情种抱憾终身。

 稻城亚丁
   甘孜州东部的民居与西部的民居风格截然不同,原本建筑材料有别,东部用片石作材料,西部用条石作材料。沿途稀稀落落的藏寨民居,表现出东部藏区异样的风情。沿省道216线4月19日我们到达稻城亚丁,在县城参观了雄登寺,该寺建于明初,藏有十万卷经书,供奉大小佛像数百尊。寺院主持非常慈祥,听说我们来自河西走廊,他点头表示去过这个地方,并为我们念诵经咒,一个一个摸顶赐甘露水,祝福我们一路平安。然后来到尊胜寺塔林,参观了大经堂,参观的队伍很长,每个人都不能停留,侍者甚至不让佛徒跪拜,只让打躬即停即行。此时暗云有一缕阳光照向白塔金顶,摄友们顿时惊呼,如见到黄金般兴奋得架起相机连拍,一会光影藏匿去,大家耐着心等待,霎时阳光又透出来,大家接着再拍,如此痴迷、执着、投入和极具有耐心,我为这种精神感动着。
   拍照了藏寺及塔林建筑风格,驱车沿S216省道去亚丁自然保护区。车子沿大峡谷而行,来到赤土乡子定村,看到藏民们围着推一辆正在运粪土的手扶拖拉机。正值春种季节,很多农耕藏人在土地上劳作着。绕过耕地进入稻城藏寨,子定村村口有一块巨石,藏人介绍称“三面佛石”,原为一块雪山宝石。相传早年村民常受妖魔侵袭,神山发怒将宝石抛在村口,从此镇住了妖魔。我们仔细观察,巨石三面隐约可见“观音、文殊、金刚”菩萨佛像,故称“三面佛石”。驻足欣赏独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一般为一户一幢,中墙用条浆砌,外墙用鹅卵石石贴面,房屋大小以空计算,小的十多空大的四五十空,底层皆是马牛羊畜圈,一层一般是燃料房,堆放农具、饲草、燃料等,第二层为厨房、客厅和卧室,第三层为晾台和堆积食物的地方。不难看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藏民族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藏寨中有一处香味居川菜馆,大家用餐后驱车,朝亚丁县城来,途经圣湖拍照。圣湖有约两公里栅道,直爬的我气喘嘘嘘。爬到栈道终点,在卓玛拉措稍作休息,竟与一群外国游客不期而遇。卓玛在藏语中是“仙女、度母”的意思,卓玛拉措又叫度母海或珍珠海。美丽的卓玛拉措,像一颗镶在莲花宝座上的绿宝石,天水一色碧波荡漾,云影波光中透出无限清丽,湖畔四周巨树参天苍翠如屏,春天湖边片片杜鹃花,灿烂如茵景色宜人,到了秋天一定层林尽染碧波倒影,成为五彩斑斓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

亚丁景区位于稻城县南部,属横断山脉沙鲁里山系,藏语直译为“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的护法神山。区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0余座,其中北峰(主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藏人称为观世音菩萨;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藏人称为文殊菩萨;东峰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藏人称为金刚菩萨。高山冰川湖泊分布62个,以“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最为绚丽多彩。这里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彼此交融,是集国内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冰川湖泊,原始森林,高原高山,河流湿地,高山峡谷以及高山温泉等诸多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景观区和人文旅游目的地。 

白玉亚青



闻名遐迩的亚青寺佛学院远离尘啸,是僧侣闭关清修成就功德的圣地。亚青寺坐落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阿察镇境内,距县城120公里、距镇政府19公里,海拔约40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亚青寺依河而建依山傍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纵横交错的河流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更显出宁静而富有灵气。亚青寺大经堂(圆满光明殿)仿照著名的桑耶寺主殿“邬孜大殿”而建,外形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殿内斜梁卧角有160根柱子,这种建筑自有它深远的喻意。



在亚青寺佛学院修学,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寺院戒律十分严格,见不到闲散人员游荡。这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可这一切并未能阻止有志修行者的脚步。寺庙每月会为学员分发300元念经钱,虽然这点津贴少得微不足道,但为了心中虔诚的信仰,他们脸上依然布满笑容。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为显教、密教、汉经和共同文化三部分,每年有2次考试,考过之后就会晋级。亚青寺内用于上课的经堂主要有三到四个,由多达数十位上师分别授课,互相之间分成不同阵营。寺院全天候严格区分男女,男僧女尼的区域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彼此也不互访。这里的公开课是真正的“公开”课,前面的学员可以看到小屋子里面的老师,后来的只能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远远地听大喇叭中讲经。受藏区传统文化影响,藏族女性地位相对较低,来亚青出家的觉姆(出家尼姑)中,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在寺庙出家修行的过程,也是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觉姆每天必经岛内的两座大桥,分别连接大经堂、修行山,听完课之后,再从其中一座桥返回到岛上。早上八点觉姆以及其他修行者,都会围绕寺庙内的嘛尼石经墙转经,所有亚青寺修行者在天黑后不能进商店购物。每年公开课结束后(大概11月入冬后),就到了闭关的时间。百日闭关是觉姆们在亚青一年的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觉姆在百日闭关后,只有不到1%的觉姆可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所以来此修行的觉姆,少则要居住三五年,多则十来年。获得印证对于觉姆来说是荣耀,之后她们大多回到家乡的寺庙出家。



亚青寺常住修学的汉族弟子亦有几百人,常住藏族僧尼多达2万余人,佛学院里面有餐馆,主要以面食为主,可供学员们三餐。以昌曲河为界,河内小岛居住着觉姆称为觉母岛,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觉姆区,岛内觉姆居住在三个洲,分别是乐空双运洲、普贤大乐洲、二谛双运洲。岛外山坡上居住着扎巴(出家男僧),扎巴居住在五个洲,分别是法性光明洲、轮涅法性洲、普贤静虑洲、大乐解脱道洲、明体自解脱洲。光是亚青寺僧尼的这些居住区,就让人听起来头晕目眩。亚青寺僧尼一律自建住房,住房一律为仅容一人睡觉或闭关修行的“火柴盒”窝棚,窝棚最多时多达近2万间。站在修行山观景台望去,密密匝匝的窝棚住宅区颇为壮观,当地政府为了消防安全,在觉姆区内建成完善的防火设施。昌曲河东小岛觉姆居住区密密麻麻的绛红色窝棚,被纵横交错的河流缠绕着,每到清晨或黄昏,小岛上炊烟弥漫雾气腾腾,河水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恍惚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美的犹如天籁般令人扼腕咂舌。昌曲河西靠近马路主干道,大片的山坡上是僧众区,僧众窝棚沿山坡而建,大小、疏密、连片规模与小岛觉姆居住区无异。夜晚虽然每座窝棚房内的灯光影影绰绰,但四面山坡密密麻麻房屋内灯光闪烁,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这不仅是视觉的震惊,更是心灵深处的震撼。所不同的是河边看日落与山上看日出,却是另有一番心境和雅趣。



此次川西朝圣面对亚青寺聚居的2万余众僧侣,他们中不乏俊杰英才血气方刚者;面对那些放下家庭亲情的觉姆,她们中不乏才华横溢俊俏可人者,他们苦苦清修五年、十年、二十年为了什么?我不禁拧眉敛气陷入沉思:信仰,是伟大的!用新时代的话来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信仰可以战胜一切,信仰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人的劣根性,源于放不下;若是放下,便无所谓得失和贪念。舍得放下无为,忍让平和宁静,才是人生的真谛!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过亚拉、贡嘎山雪,回归途中的所有山峰便一览众山小;朝圣亚青、色达寺,回归途中的所有寺院便小巫见大巫。车子风驰电掣,回家的心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于是总结起来此次的的行程与见闻,由感而发作《川西行》打油诗一首:“戊戌季春川西行,张王曹韩有杨林。翘首烽燧走丝路,便向凉州望金城。麦积石窟烟云起,忽见马谡失街亭。九寨虽美去不得,黄龙路途起冰凌。川主尼玛经幡扬,寺庙僧尼诵经忙。松州古城坚如磐,茂县羌寨围峰峦。汶川凭吊默哀毕,驱车直奔都江堰。雅安香茗绵如酥,泸定飞夺颂军魂。民族学院矗瓦沟,贡嗄神山涌浓雾。康定地灵人有情,丹巴名镇天下闻。八美塔公达新都,格聂雪山雪纷纷。雅江理塘走稻城,卓玛拉措慕亚丁。理塘新龙奔甘孜,亚青寺广觉姆众。大阳湖心鸟栖嬉,石渠石墙载真经。垭口路陡海拔高,歇武地界落冰雹。玉树参谒公主庙,夜过巴颜路难行。玛多驱车鄂陵湖,傍晚才宿共和城。青海湖畔才观鸟,即下祁连到城郊。

2018年 4月24日初稿

2022年11月10日定稿



作者简介:林茂森,1959年生1976年工作,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曾用名森林甘肃山丹县人。一生勤勉从教、从政,曾任山丹艾黎纪念馆副馆长、山丹县人大副主任、退休于张掖市人大办公室。系甘肃省高级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省作协、省视协会员,张掖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张掖网络作家协会理事,山丹艾黎纪念馆高级顾问,作家、编剧、书法摄影爱好者。

感悟并践行“光荣属于埋头苦干的人,幸福属于艰苦创业的人,真知属于大胆实践的人,成功属于勤奋追求的人”的人生格言。自20世纪80年代发表作品,1983年创办校园刊物《幼芽》,1992年合创《焉支山》杂志的前身《焉支山风情》,著有论文集《实践与思考》、散文集《生命河》(获全国伯乐文学二等奖)、小说集《人生路》《森林小说散文集》,《山丹旅游》(获张掖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山绿水·新张掖》(文脉卷)、《张掖民俗》《金张掖旅游》;20集电视剧本《天意》、电影剧本《最后一个匈奴》《乡村有爱情》(分别获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推介影视剧本奖”),电影剧本《路易·艾黎》(获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潜力影视剧本奖”),创作电影剧本《培黎之星》《沙漠上的培黎医院》《“新冠”众生相》《安贯布什嘉》《大马营》《回道小酒馆》《守墓人》,纪录片剧本《裕固族民俗》《黑河水》,微电影剧本《乡村年夜饭》《承诺》等;创作舞台剧本《国博故里》《苍狼战神》《韶华》;发表“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剧本《隋炀帝西巡焉支山》、“大型舞台内景历史剧”剧本《苍狼战神霍去病》。主编《山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合编《山丹史话》《山丹放歌》《山丹民歌》《百花池》等。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