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中学时,老师讲杨朔的《泰山极顶》,顿时被描述的奇景吸引,那是洮儿河畔的我不曾见过的神奇意韵;就像当时听李光羲的《北京颂歌》“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一样,科尔沁草原的孩子对首都意韵是无限的神往。
上大学学过后来又教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印象深刻的是在通州一次公开课就讲这篇文章,李校长表扬我讲的有意境有韵味,难以忘怀。泰山意韵成了几十年的想往。如今登泰山,兑现多年的期盼,印证泰山意韵,那惬意与满足冲淡了登山的辛苦。
泰山意韵在自然。泰山是周边平原的突兀,是鸡群中特立的仙鹤。远望泰山黄褐色巨石耸立半空,高大陡峭奇险。杜甫说的“荡胸生层云”,是诗人仰望泰山山腰,像巨人胸前弥漫着层层白云,他瞪大眼睛望着天空飞鸟,感叹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美。杨朔描述泰山松树: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李健吾也经典: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来到了人间。更精彩有: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柱子上的盘龙,在半空中展开枝叶,像是在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我在山上就有过切身体会,突然来了一阵雨,就躲在日观峰墨绿的松树下,全无淋漓之苦。
泰山意韵在人文。自然意义的大山绝非仅有泰山,人文历史积累是重要前提。地以人传、以文传。翻开历史,最早是《尚书》:虞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后来有《诗经·鲁颂·閟宫》:泰山岩岩,即高大巍峨,是鲁国屏障之意。这都久远了。我们注意的遗迹有:孔子登临处和孔子小天下处及《礼记》孔子过泰山之侧的记载,告诉我们泰山意韵人文因素。据说孔子晚年,应当是六十多岁和颜回登泰山。想象那意韵:一老一少搀扶着,没有十八盘的石阶,那是汉代以后才逐渐有的,也就是说孔子登临时,只有光秃秃的陡峭,可见跋涉多么艰难。或者可以说没有孔子登泰山,泰山或不会有这么大名气。
这使我想起前一天去过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因为曲阜到泰山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两千五百年前,师徒二人目光炯炯驾着简陋缓慢的木车,却充满登山的激情,风尘仆仆,十分辛苦。在孔庙看到老松柏,我写下了几句诗:
葱茏苍老大树,伫立孔庙孔府。
伴着岁月风霜,论语一本大书。
颜回高山仰止,万世师表典故。
子路闻斯行诸,无不历历在目。
江山千载犹香,历久弥新永固。
苍翠参天古木,文化自信民族。
泰山意韵在政治。《尚书》记载的虞舜帝即屈原《离骚》里的“重华”太久远,但从秦始皇开始到宋真宗封禅祭天,动用政治力量和人力、物力、财力,要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玉皇顶是神话里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代名词。封建帝王称天子即天之子,连圣旨都要注明“奉天承运”才“皇帝诏曰”,祭天才会“天人感应”顺理成章,是祈祷和感谢上苍。其实,北京的地坛、天坛就是缩小版的封禅祭天地!像陆游“萧鼓追随春社近”就是春天祭土地神,祈祷丰年;冬至祭天还是为了来年有好收成。
辩证唯物主义者当然要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不必苛求古人,封禅的帝王无不是盛世才敢大典。我们想象一下大唐玄宗封禅,虽然没有记载多少人参加,但成千上万是可能的。听,庄严的号角声响起,雄浑、厚重、悠远,在泰山极顶回荡;看,玄宗高大身影凝神庄重敬天敬地敬神灵,成千上万人对天肃穆鞠躬;那最忙碌的身影是总导演中书令张说。这历史长镜头深沉、庄严的意韵,伴着古典钟磬的悠扬韵律,久久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响。
泰山意韵在劳动。普通百姓像泰山抔土一样很少有人在意。但我注意到南天门到玉皇顶几千年累积下来的建筑群,无不渗透着劳动与智慧。劳动加智慧,才塑造了建筑和文化。那一砖一瓦,都是数不清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的劳动者一步步,从山脚下几乎是流着和负重相当的汗水,缓缓地踏着1600多级的十八盘,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从远古、秦汉、大唐一路走来。就像冯骥才先生描述的《挑山工》,沉重而执着,坚韧缓慢但不停歇,才有游客从容欣赏泰山坚实的美景。向伟大的挑山工致敬。这次游览看到挑矿泉水、西瓜、砖头和修台阶的工人,我给他们拍照,表达真诚的敬意。
泰山意韵在文化。宗教等当然是其组成部分,但最重要的摩崖石刻,简直是文化的活化石。年代越久远,留存的越少,据说李斯的小篆由于岁月侵蚀只有九个字了。经石峪的名字就告诉你这里是刻金刚经的山谷。我们见到最早的是唐朝的硕大石刻。这些精神产品都需要物质财富成百上千年的积累。在模糊的石刻中有“捐一百七十吊”“二百吊”等字样。那石刻都是工匠为了生计一錾一锤凿出来的。“孔子小天下处”有崇祯年间“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使”等字样,姓名不太清晰。有清晰的明嘉靖年间莆田陈甘雨的“中流砥柱”,有乾隆年间的“与国咸宁”,“昂首天外”(顺德辛耀文题)、“蔚然深秀”及民国熊克武“能成其大”和海军军官名字模糊的“山高水长”。还有当今伟人名家不胜枚举的摩崖石刻。时间永是流逝,如今天下太平,石刻定格静默,风雨侵蚀,岁月洪荒,镌刻着一个人的经历,一段时代的印记,一条奔腾不歇的历史长河。那摩崖石刻有对泰山大自然的赞美,有人生感悟和哲理,更有历史沧桑,是后人尤其是书法文化寻找秦汉大唐风骨的最好去处。
泰山意韵在哲学。登山哲理是对未知的憧憬和向往,要“欲穷千里目”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达到目标。登泰山的哲学意韵包含文化不必说多说。那高山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建筑群,又包含着劳动的哲学,劳动是最简单最朴素的哲学,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样伟大。我在十八盘下仰望南天门时,心灵从未有过的震颤,即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人民伟力的叹服和自己坚定攀登“一览众山小”的信心。我既不仰天长叹,也不总是回望山下,只想路就在脚下,别的都次要,只看脚下石蹬,一级一级攀登,偶尔停下来还唱几句李双江《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博得气喘吁吁跋涉者阵阵喝彩。登到南天门时只有平静的喜悦,天下第一山就在脚下,我想起饱含哲理的古训: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此时,我来到杨朔先生说的“泰山极顶”匾额下,又想起李光羲的《北京颂歌》,默念着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心中唯有兑现期盼的圆满。我在泰山之巅,饱览齐鲁大地,远眺祖国山河绵延不绝的意韵,心里只有:祖国万岁,中华永恒。并赋诗一首:
五岳独尊,大山巍峨。
秦皇汉武,千古契阔。
唐宗宋祖,中华气魄。
高山仰止,低头腾挪。
古柏葱茏,摩崖永刻。
登高望远,齐鲁婀娜。
看我华夏,高山护呵。
光芒万丈,人民共和。
2024年9月30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北京资深语文教师、作家,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多年从事北京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研究,多次准确预测高考中考作文。著有《学苑文鉴》、《高考(中考)作文集萃》、《洮儿河的诉说》。
2024-10-11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7
2024-10-04
2024-10-01
2024-09-27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赵国春:一个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序张学英的文集《假如生命就此止步》
2024-09-24
2024-09-22
2024-10-13
以“合”为美 和声共振 ——“我和我的祖国”爱乐男声合唱团吉安专场音乐会侧记
2024-10-13
“启蒙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暨《大中华“未来之星”书画年鉴》全国免费征稿
2024-10-13
2024-10-13
南宁书画家刘才世的家乡上敏坡名声远扬啦一一南宁市作家艺术家采风团走进上敏坡
2024-10-13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1
2024-10-11
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使者——专访艺术探索者清华美院客座教授何梓溪老师
2024-10-10
2024-10-09
2024-10-09
2024-10-09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丨李书磊谈《唐诗三百首》
2024-10-09
2024-10-0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