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晨风:古韵新姿,奏响乡村振兴华章——访龙母镇小庙村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 晨风 | 发布时间: 2025-01-03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粤东北的龙川大地,龙母镇小庙村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田园画,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的韵味,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这里的山川与村落相拥,丘陵似巨龙蛰伏,蜿蜒起伏,以温柔且坚毅之势将整个村子揽入怀中,仿若为其铸就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而穿村而过的小庙河、礼坑河、龙坑河,恰似三条灵动的丝带,潺潺流淌间,如玉带缠腰般绕于三个自然村之间,赋予了这片土地“小庙好水口”的美誉,往昔更是流传着“秀才多过狗”的佳话,声名远播,与周边的黄岭等地相映生辉,闪耀在方圆数十公里的广袤天地间。



小庙村的历史,是一部用汗水与希望书写的客家人南迁史诗。走进村子,目光便会被村中央那棵四五百年的古荷树所吸引。它宛如一位阅尽沧桑的智慧长者,静静伫立,守望着岁月的更迭变迁。那粗壮的树干,需数人合围方能抱拢,岁月在它身上镌刻下深深的纹理,犹如一部无字天书,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繁茂的枝叶层层叠叠,撑起一片巨大的绿荫巨幕,阳光透过叶隙洒下,仿若细碎的金子,光斑点点,如梦如幻。树下,承载着几代人成长记忆的百年小庙小学,默默伫立。遥想六十年代,六百余名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曾与枝头的鸟鸣交织共鸣,回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天地间,那是知识的火种在传承,是梦想的种子在萌芽。

回溯到更遥远的过去,遥溯当年,先辈们为避战乱灾荒,背井离乡,拖家带口踏上南迁之路。他们穿越茫茫荒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荆棘中艰难前行,历经无数磨难,终于在这方山水之间觅得安宁之所。当他们望见那棵生机盎然的古荷树时,仿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之光,毅然扎根繁衍,开启了小庙村的历史序章。从此,这片土地上便有了袅袅炊烟,有了田间劳作的身影,有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



村里的祠堂,无疑是客家文化的精神圣殿,凝聚着先辈们无穷的智慧与坚定的信仰传承。踏入其中,仿若踏入了历史的长河,时光在这里仿若凝固。青瓦飞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古朴而典雅的天际线;雕梁画栋,精美的木雕图案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皆跃然其上,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传奇。在那烛火摇曳的旧时光里,长辈们端坐于大堂之上,面容庄重,向晚辈们讲述先祖南迁的悲壮征程。他们的话语,穿越时空,将那段充满艰辛的历史呈现在后人眼前:先祖们在南迁途中,遭遇恶劣天气,缺衣少食,却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与对美好生活的炽热渴望,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异乡站稳脚跟。定居之后,他们拿起锄头,拓荒垦田,以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一砖一瓦地筑起了家园。


漫步在村间的石板路上,岁月的跫音在脚下缓缓回响。路旁的古屋错落有致,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木质的门窗、雕花的阑干,虽饱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倔强地散发着古韵悠然。日光洒下,光影在雕花上流转,仿若唤醒了沉睡的时光。客家阿嫂们坐在门前,手中的针线上下穿梭,似灵动的舞者,绣出的不仅是精美绝伦的图案,更是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憧憬。巷弄间,孩童们嬉笑玩闹,清脆的童声似银铃般,为这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驱散了岁月的沉寂。


往昔,时代的浪潮汹涌袭来,小庙村也曾一度陷入落寞。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背上行囊,逐梦都市的霓虹灯火,村子里的老屋渐渐人去楼空。残垣断壁隐匿于荒草丛中,仿若在默默叹息着往昔的繁华不再;石板路崎岖不平,仿若岁月沧桑的皱纹,镌刻着落寞的痕迹;祠堂的华彩也日渐黯淡,木雕尘封,壁画褪色,曾经的热闹非凡被岁月的尘埃悄然掩埋。



幸而,新时代的春风宛如一场及时雨,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古老土地。乡村振兴的激昂号角奏响奋进旋律,仿若一道曙光,照亮了小庙村前行的道路。政府的扶持政策甘霖普降,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企业的投资纷至沓来,仿若生机盎然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乡贤们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归巢献智助力,为家乡的复兴添砖加瓦。

村外,一座现代化的智能蔬菜种植基地拔地而起,仿若一片银色的海洋,在日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宛如现代化的农业城堡,内部设施先进完备。智能灌溉系统仿若一位精准的管家,时刻监测着土壤的湿度,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滋养;精准传感装置则如同作物的“健康卫士”,敏锐捕捉土壤养分、温度、光照等数据,为蔬菜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在这里,各类蔬菜茁壮成长,鲜嫩欲滴的生菜、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修长的黄瓜等,品类繁多且品质上乘。这些饱含着科技与汗水结晶的时蔬,借助电商平台的翅膀,飞向了全国各地的餐桌,鼓起了村民们的腰包,也让小庙村的名字随着物流信息传遍四方。

废旧仓库也迎来了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了极具乡村特色的民宿。砖石外墙保留着岁月的斑驳痕迹,仿若一本本无字史书,静静诉说着过往;屋内,木质的床榻、土布的窗帘,搭配上窗外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仿若一幅天然的田园画卷,让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民宿还精心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事体验活动,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挽起裤脚,跟着朴实憨厚的村民下田插秧,感受泥土的芬芳与农耕的辛劳;或是穿梭于果蔬林间,亲手采摘新鲜欲滴的果蔬,品尝收获的甜蜜滋味,沉醉于这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



文化传承之火在小庙村重燃,且越烧越旺。村民们自发募资,怀着对先辈的敬仰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重修祠堂。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一座乡村文化传承馆,馆内,族谱整齐陈列,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记录着家族的繁衍变迁;旧农具静静摆放,仿佛还残留着先辈们劳作时的汗水气息;传统服饰色泽依旧,绣工精美,承载着客家女子的巧手匠心。定期开展的民俗讲座,邀请村里的老人、学者讲述客家民俗的由来与传承;传统技艺培训现场,竹编、刺绣等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村里的竹编大师邹大爷,曾因无人传承技艺而忧心忡忡,如今在传承馆里开班授课,手把手地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那指尖穿梭的竹条,编织出新时代的希望之光。

小庙村的美食特产,更是满溢着浓浓的客家风情,仿若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令人回味无穷。小庙的石磨豆腐堪称一绝,精选本地优质黄豆,佐以村后清冽甘甜的山泉水,遵循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经泡豆、磨浆、煮浆、点卤等多道精细工序,方能成就这一方美味。尤为独特的是,聪慧的村民们以草鱼、猪肉精心制成鱼胶为馅,酿入豆腐之中,上锅蒸煮后,鲜香四溢,那浓郁的香味仿若一只无形的手,引得食客们闻香而来,垂涎欲滴。除了这道招牌豆腐,还有正宗八宝鱼生、盐焗鸡、卤猪肚、卤牛肉、柴火焖狗肉、全鹅宴、黄豆焖蛋等一众特色客家菜,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或鲜香、或醇厚、或火辣,刺激着味蕾,满足着食客们刁钻的口味需求。村里的六家农家庄与民宿,更是将这些美味完美呈现,让游客们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大饱口福。

而小庙村的特产,亦是琳琅满目。腐竹色泽金黄,质地柔韧,豆香浓郁,无论是凉拌还是煲汤,都别有一番风味;魔芋粉条爽滑劲道,入口弹牙,搭配各种酱料,堪称美味一绝;土烧酒、糯米酒,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经岁月沉淀,酒液醇厚香浓,一口入喉,暖人心脾。还有那承载着儿时记忆的艾粄、煎堆、蒸笼粄、各类粽子、炒米糕等小吃,每到传统节日或是闲暇时光,这些小吃便会出现在村民的餐桌上,或是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勾起游子们浓浓的乡愁。



村中十四座百年炮楼屋,仿若十四位坚毅的战士,默默伫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们以石灰、粘土、砂子三合一的独特工艺筑就,呈现出三栋两横的恢宏格局。虽历经风雨侵蚀,大多已倾颓,但仍有四座屹立不倒,雄浑的身姿尽显客家建筑的智慧与坚韧。那厚实的墙壁、狭小的瞭望窗,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防御故事,让人遥想当年村民们为守护家园,众志成城的热血场景。

村口山顶,清乾隆年间的文昌阁古韵悠悠,仿若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俯瞰着村子的变迁。二百余年的岁月流转,它见证了农家子弟求学奋进的身影,曾是周边村落的知识灯塔。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沿着蜿蜒山路,汇聚于此,诵读经典,书写未来。文昌阁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青瓦,都承载着先辈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文明传承的期盼。

文艺之风,在小庙村长盛不衰。醒狮队、马灯团每逢春节或重大活动,便成为村子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威风凛凛的醒狮,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翻腾跳跃,仿若蛟龙出海,展现出客家人的豪迈与勇猛;灵动绚丽的马灯,在夜色中穿梭游走,似繁星流动,演绎着民间传说与故事,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它们走村串镇,所到之处,欢声笑语,掌声雷动,声名远扬。回溯六七十年代,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仅有三千余人的小庙村,村民们凭借着对文艺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竟能排演大型样板戏《沙家浜》全剧。演员们虽非专业出身,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刻苦排练,将剧中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带着这份质朴与热情,巡回乡间,惊艳众人,展现出非凡的文艺底蕴,为那个特殊的年代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客家民俗,代代相传,仿若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小庙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舞龙舞狮、马灯舞动必不可少。长龙在街巷中蜿蜒游走,龙鳞闪耀,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雄狮威风凛凛,登高跳跃,驱邪避灾,为新的一年祈福纳祥。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粽叶飘香,糯米、红枣、豆沙等馅料被精心包裹进翠绿的粽叶之中,包出的不仅是美味的粽子,更是对屈原的深切缅怀之情。中秋之夜,明月高悬,阖家团聚,一家人围坐庭院,品尝月饼,共话团圆,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平日里,客家人热情好客的品质更是展露无遗,家中来了客人,主人定会以家中最好的香茗相待,摆上自制的精美茶点,与客人促膝长谈,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暖人心扉。

勤劳坚韧、团结互助的客家精神,贯穿于小庙村的发展之路,仿若一条坚韧的脊梁,支撑着村子砥砺前行。“家有千两银,不如朝朝进一文”,这句客家名言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村民心中,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勤劳致富的理念。先辈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垦出万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今朝村民们齐心合力,面对发展中的重重挑战,无论是修建基础设施,还是发展产业项目,大家都积极参与,出工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绘小庙新貌。

如今,小庙村仿若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褪去了往昔的沧桑,重焕生机。古韵与新风在这里完美交织,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绝美画卷。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深沉,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梦想;又具现代的活力时尚,闪耀着科技与创新的光芒;既有民俗的醇厚韵味,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含创新的进取精神,向着未来奋勇前行。在时代的浪潮中,小庙村正扬起奋进的风帆,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远航,续写着属于它的不朽传奇,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颗熠熠生辉的典范之星。


image.png


[作者简介]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阳光下的影子》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9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