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岛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热带风情,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然而,除了自然美景,海南还拥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这座书院不仅是大文学家,散文家,诗词家,书画家苏轼被贬三年期间的生活遗地,更是海南的文化圣地,被誉为海南名胜,与儋州市的其他七个著名景点如莲花山,石花水洞,千古盐田等并称为儋州八景。
今年我有幸在海花岛旅居,去看看东坡书院是我心谋已久的念想,今天终于成行了,坐公交车是免费的,九点半准时到达东坡书院文化旅游景区,门票25元,我享受了半价的优惠政策。整个景区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映入眼帘的是—池碧水,水上蜿蜒曲折的走廊仿佛一条游龙,轻盈地浮于水面,游人通过这个走廊才能移步到东坡书院的门前。
东坡书院的大门朝南开,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书写着“东坡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它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绩之手,醒目而不失庄重。大门并不宽敞,可以说有些小或者狭窄,但穿过这扇门,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开阔的庭院,这种反差感让人顿感豁然开朗。
进入院内,首先看见的是载酒亭,它座落在一处方正形的莲花池内,前后有一小石拱桥连接,桥下的池内是满满的莲叶,也有零星的莲花已开放,仿佛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走过石拱桥,便是载酒亭,这座亭子共有两层,上层四个角,下层八个角,相互错开,呈现一种蓬勃向上或者即将飞天的姿态,整个亭子用十二根柱子对顶部进行支撑,每个角有三根柱子,呈三角形状分布,人可以从柱子之间穿过,这种支撑方式在亭子修建之中很少见。
亭中有一匾额,上书“鱼鸟亲人”四个字,意在表达苏轼被贬到此地后,无亲无故,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斗争的厌恶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体现出其乐观的精神态度。亭内有八幅木刻的画像,描绘了苏轼在此地生活的场景,生动传神。如他亲自开办学堂,给年轻人传道授业、给农夫教授水稻种植,美食制作,带领儋州百姓凿井解决饮水问题,识别各种中药材,做到有病自治,自制沉香,墨汁等等,仿佛将人带到了九百多年前苏轼在儋州生活的那个时代。
从载酒亭出来,沿着台阶往上走,便到了载酒堂,这座建筑采用了宋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坐落在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了苏轼手持书卷,全神贯注给一批批青年才俊讲学的情景。后来,载酒堂便改名为东坡书院。
苏轼的教学生涯,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也使海南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因此,海南一直尊苏轼为其文化启蒙的有功之臣,在海南的其他地方也有东坡书院,东坡祠,东坡路等26处,表达了老百姓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东坡书院的两边有两座造型别致的小庭院,称东庑两院,通过一个小圆门进入东面的院子,可以看见一棵种植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芒果树,到现在还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在东园门口有一口井称为钦帅泉,据说这是苏轼当年亲手开凿的井,看上去非常普通,但它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有水,甘甜清冽,从未干涸过,来的游客们都要从井里打水出来尝尝。这口井主要解决了当时苏轼和学子们的生活用水,也是苏轼在儋州生活的一个重要见证。
东坡书院文化氛围很浓,在陈列馆里,墙上挂着苏轼一生最著名的十几首诗词手迹和他的书籍。在旁边的诗词林中,黄色的布上印着苏轼的著名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还挂着黄色的灯笼,灯笼上也题写着苏轼的诗词。有与苏轼有关的文化碑林和大理石雕刻。一是近代的一些文化名人对苏轼的评价碑林,碑都用钢化玻璃罩着,如郭沫若,田汉,方毅,钱伟长,胡绳等十三位文化名人在不同的年代视察东坡书院后题诗题字的石碑。二是从古到今的一些文人墨客对苏轼的评价,如钱忠书,林语堂,宋代陆游,黄庭坚,胡元任,明朝王世贞等人对苏轼的诗词,为官,做人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一面墙是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们,把苏轼的诗词雕刻在黑色大理石上,黑底黄字,古色古香,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两个小时,我走马观花般走遍了全院,也拍了很多照片,对苏轼在儋州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苏轼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苏轼首先让人学习的是对人生态度乐观豁达。他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即使在逆境中,他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种态度对我们后人面对困难或者人生低谷时有积极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其次,让人敬佩的是我行我素,不畏权贵。苏轼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他的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公和错误时,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再者,苏轼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一生都在是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让人充满对生命的敬畏。 苏轼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他的生平中,可以学到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为真理而不懈的努力,还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严春林,祖籍民勤。喜欢读书写作,在《张掖日报》、《枣林》刊物发表散文数篇。
2025-04-02
2025-04-01
2025-03-29
2025-03-28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6
2025-04-03
当一双手遇到另一双手——“心灵之光”孤独症人群艺术特展盛大开幕
2025-04-03
中国文艺名家应邀参加著名书画艺术家王瑞文马来西亚作品交流研讨会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以歌传情 声声欢喜——主持人王正平与张海宇教授共赴春日声乐盛宴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
北下关文联成功举办生态文学作家武丁《俺是山东人》新书分享研讨会
2025-03-31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29
2025-03-2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