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的《屈子:一个民族精神的华章》以江水为经脉,在时空的褶皱里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诗人将屈子精神从历史的琥珀中解封,在当代语境的淬炼下,重构出具有现代质感的民族诗学体系。这组诗作不仅是向古典精神的致敬,更是以诗歌本体为熔炉,锻造着属于当代中国的精神脊梁。
一、江水:液态的时间纪念碑。"那条河流"在诗歌开篇便确立了时空双重性,流动的江水既是地理坐标的汨罗江,更是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长河。诗人用"流淌着沉重的悲戚"将液态的江水转化为固态的情感载体,这种物质形态的悖论式转换,暗合了民族创伤记忆的凝固与溶解的双重特性。当"荆楚大地"的忧愤与"北国月光"在诗行中相遇,地理空间的阻隔在精神维度上消弭,完成民族情感的拓扑学重构。
二、祭仪:诗歌本体的精神复调。诗中的端午节祭仪呈现出奇特的复调结构:既是现实中的民俗活动,又是诗歌自身的隐喻系统。"沉默的身影"与"凝重的诗行"构成镜像关系,暗示着诗歌写作本身就是一场庄严的精神祭祀。当诗人宣告"必须以诗歌的方式/步着你的华章"时,创作行为升华为文化传承的仪式,每个诗行都是投向历史长河的粽子,在语言的漩涡中打捞失落的华夏精魄。
三、天问:现代性的精神突围。在对《天问》《九歌》的当代重写中,诗人完成了古典精神的现代转换。"掬一捧月光"的意象既保留了楚辞的浪漫基因,又注入了存在主义的孤独体验。北国"没有河流的土地"成为精神原乡的隐喻,月光与江水的互文关系,解构了地理决定论的桎梏,在文化想象的维度重建精神河流。这种创作姿态既是对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回应,也是对现代性困境的诗意突围。
在这组诗作中,周步以惊人的语言炼金术,将屈子精神转化为流动的现代诗学。那些沉淀在江水中的文化基因,经过诗人情感的提纯,重新获得进入当代精神场域的通行证。当"凝重的诗行"最终化作"放飞的梦想",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古典精神的复活,更是一个民族在诗性维度上的自我重构与精神涅槃。这种创作实践本身,已然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库中最具生命力的现代性突变。(老徐)
附诗:
屈子:一个民族精神的华章
周步
那条河流,两千多年了
依然在九州大地
流淌着沉重的悲戚
那段情怀,一个又一个世纪
仍旧在华夏的脉管里
掀起阵阵巨浪,牵动万般忧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数不清的人们
不约而同的用同一种的方式
为生者祈福,为逝者追思
在又一个节日来临之际
一个叫中华的民族,用精神的祭品
为我们共同的情感疗伤
从南到北的土地上
到处都是沉默的身影
到处都是凝重的诗行
一个国家,把情愫投入大江
哦,这一天的汨罗江有多么忧愤
这一天荆楚大地有多么凄凉
——屈子,我不是你的后裔
但今天,我必须以诗歌的方式
步着你的华章,追逐《天问》的向往
——屈子,我不能远行你的长旅
但我必须站在北国,在这片没有河流的土地上
掬一捧月光,放飞《九歌》的梦想
周步 作家,诗人,媒体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央视纪录片《影像中国》撰稿,中国旅游文化网总编。作品入编《2014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散文、诗歌作品《八声甘州》《弱水源》《山丹地理 》《甘肃之美》等地域文化作品曾产生广泛影响。
2025-04-02
2025-04-01
2025-03-29
2025-03-28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6
2025-04-03
当一双手遇到另一双手——“心灵之光”孤独症人群艺术特展盛大开幕
2025-04-03
中国文艺名家应邀参加著名书画艺术家王瑞文马来西亚作品交流研讨会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以歌传情 声声欢喜——主持人王正平与张海宇教授共赴春日声乐盛宴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1
北下关文联成功举办生态文学作家武丁《俺是山东人》新书分享研讨会
2025-03-31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29
2025-03-2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